APP下载

文化扶贫战略下民间图书馆的作用及发展策略

2019-11-13

图书馆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民间图书馆文化

(江西省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46)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扶贫帮扶活动,从产业、健康、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生态、教育、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进行扶贫,构建了政府、市场、社会互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联动的大扶贫格局,取得了显著效果。至2017年底,我国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1%,彰显了卓越的国家治理能力。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日益临近,帮助少量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减少和防止脱贫人口返贫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综观贫困地区的农民陷入贫困的两大主因:一是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二是信息闭塞,文化落后。其中,文化落后成为阻碍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要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贫穷落后面貌,仅仅从经济上进行扶持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文化扶贫,通过扶“志”与扶“智”,提高贫困人口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1 文化贫困是产生贫困的根本原因

由于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环境和人口结构等原因,贫困地区的贫困呈现出结构性特征,除物质贫困外,还有智力贫困、信息贫困、观念贫困、文化贫困等综合表现,而文化贫困从根本上说是产生贫困的主要根源。人的文化素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影响着其贫困与否。要摆脱贫困、根治贫困,关键是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改变贫困人口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使他们开阔眼界,激发出摆脱贫困的原生动力。与此同时,再辅以相应的物质经济扶持,帮助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2 民间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扶贫中的作用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2018年统计报告,2017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 81 347 万人,乡村常住人口 57 661 万人,乡村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1.485%。我国公共文化建设一直实行“城市中心主义”,乡镇的文化建设相对薄弱。截至2017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有 3 166 座,基本设置在县级以上行政区,根据人口密度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分布特征,广大农村地区基本处于公共图书馆服务半径之外。一些有识之士、NGO、基金会等社会力量关注到农村地区的文化贫困,发现图书馆在教育启迪、提高公民素质中的良好作用,纷纷在边远地区、贫困乡村、学校建立各种形式的图书馆(室)、社区书屋,为广大基层民众提供免费阅读服务。根据文化火种寻找之旅网站公布的数据,至2019年3月,全国31个省市和地区(不含云南、西藏、香港)共有419座民间图书馆。除北京外,其他省份的民间图书馆大多分布在农村,是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丰富的“毛细血管”,成为公共图书馆的有益补充。

2.1 服务基层民众,再造基层文化空间

我国在乡镇一级没有设立公共图书馆,2007年开始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阅读需求,但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行为,取得的效果并不尽人意。在偏僻乡村,由村民自发创办的图书馆往往是集阅读、信息交流、举办活动等多种功能的场所,是当地的一个文化空间。河北省内丘县内丘镇北永安村的房红霞创办的“农家女书社”与上级资助的农家书屋合并后,成为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为充分发挥这个文化中心的作用,她在书社举办春节联欢会、母亲节婆媳春游、“三八”辩论赛、征文比赛等活动,鼓励乡邻读书学习,宣传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还注册成立了“北永安巾帼家园服务中心”,成功地向民间图书馆协会筹备组申请到“乡村家庭阅读点”项目,在北永安村的8个家庭建立家庭阅读点,后增至18个。这些阅读点成为乡村图书馆的“末梢神经”,点燃了当地的荧荧文化火种,构筑起当地的精神文化空间。

2.2 传递公益促进和谐,改善当地文化氛围

在广大乡村,形态各异的民间图书馆通过开展图书借阅、读书分享会、征文比赛、讲座培训、文艺展演等活动,传播阅读理念,倡导良好社会风尚,扛起了传承当地文化的担子,也感化带动了更多人参与这项公益事业,其传递的公益精神和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的意义远大于阅读本身的意义。民间图书馆好比“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默默地改变着当地的文化环境。2008年,河南省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的李翠利由设置小书架到创办微光书苑,获得了政府和爱心人士的支持,并帮助本村和附近村庄的5户家庭申请到了“乡村家庭阅读点”项目,带动朋友、乡邻共同营造乡村阅读环境和氛围,促进了乡村阅读环境的改善。如今,“微光书苑”藏书总量达到了5万册,发展“零门槛”读书合作店28家,借书群众累计超过10万人次。微光书苑借着微弱的书光,改善了当地的文化氛围,促进了当地民众的文化素质的提高。

2.3 小善举发挥大作用,助力扶智扶志

文化扶贫是一项长期工程,民间图书馆的立意也在于促进阅读教育引导民众,通过扶“智”和扶“志”提高民众素质,改变乡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一些贫困乡村的民间图书馆采用教育培训引导的方式,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自强自立意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文化扶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带动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房红霞创办的“农家女书社”在村里开展多项活动后,村里的风气有了明显好转,读书氛围更加浓厚。孩子们之间互相借书交流读书心得,学习成绩普遍得到提高。许多村民因读书掌握了致富技能,村里多了大型养鸡场,每个养鸡场达到了 4 000—5 000 只的规模,北永安村成为养鸡专业村,每户人均年收入达到 5 000 余元。

3 发展民间图书馆的意义

民间图书馆根植于贫困乡村和基层社区,坚守公益性和便民性,在塑造当地精神文化生活中起到其他任何方式都无法替代的作用,“小灯泡发出大亮度”,发展民间图书馆意义重大。

3.1 提高乡民文化素质,改造乡村文化荒漠

各类民间书馆以微小的力量在当地撒播阅读火种、传播阅读理念,旨在提高乡民文化素质,进而摆脱贫困。山西左权麻田镇农民张小宝1997年创办的心连心图书馆运营了20多年,已有藏书3万多册。他“希望借助民间图书馆的力量,影响、带动更多人加入读书的队伍”。2003年,湖南邵阳退休干部杨光勋举全家之力在其老家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下团村创办“自强图书宬”,藏书近5万册,大部分为其本人的私人藏书,由村里的18位义工无偿管理维护。开办15年来,天天开馆,每天开放9小时(9点到18点)。2007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李英强有感于中国农村的“文化贫瘠”,依靠社会捐助在家乡湖北省蕲春县青石镇中学创建了第一座“立人图书馆”,以拯救乡村精神上的沦陷和农民精神世界的荒芜。这份责任和担当凝聚了更多的人,在湖北、河南、四川、云南、河北、江西、山西、重庆、陕西等地的乡镇或县城已有13个立人图书馆扎根,办理有效借书证 2 000 多个,覆盖人数达到数万人。

3.2 培育乡村文化能人,创新乡村文化建设

过去曾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带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农村文化站,因资金匮乏、人员编制少、专业人才紧缺等问题,正日益被边缘化。而民间图书馆的创办人或馆长多为当地居民,有深厚的乡土情结和公益情怀,愿意做乡村文化的引领人,在乡村文化扶贫战略中有“领头羊”的作用。鼓励扶持民间图书馆的发展,有利于培育乡村文化能人,以点带面,引导带动更多村民立“志”增“智”,改变落后的精神面貌,奔向科技致富的小康生活。

3.3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指引文化事业改革发展方向

民间图书馆既保障了乡村基层民众的阅读需求,利于扶“志”增“智”,又因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和适应读者需求的个性化服务为公共图书馆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宽了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之路,促使政府和公共图书馆改革创新,转变发展观念,重视民间资本在公共文化事业中的创新辅助作用。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革正深入进行,民间图书馆的蓬勃发展和显现出的社会效应表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是走多元投入、多元主体建设的道路。

4 民间图书馆的困境

民间图书馆在文化扶贫、净化乡村社会环境、创新乡村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然而民间图书馆的生存发展却在现实面前遭遇了种种困境。

4.1 资金短缺,处境比较艰难

民间图书馆的创建大多由个人或民间组织自筹资金,免费开放,凭的是一腔文化情怀。但在实际运营中,图书的更新、设备的维护、人员水电等开支都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山西左权的张小宝为了维护图书馆的运营,全家节衣缩食,把省下的钱都投到了图书馆。由于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大多数民间图书馆都是创办人举全家之力,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苦苦坚持着。

4.2 人才匮乏,管理不够规范

由于民间图书馆都是自发创建的,草根性特征明显,几乎没有一家民间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拥有图书馆学专业背景,仅有少数创办人学习过图书馆管理的知识。由于对图书的分类、编目、上架缺乏专业性,特别是对读者的阅读需求不甚了解,很多民间图书馆的服务仅限于开馆借阅,对提升读者阅读素养的愿景心有余而力不足。大部分民间图书馆采用的是家族式管理或委托爱心志愿者管理,存在管理失范、责任缺位、人员流动性强等弊端,服务质量与公共图书馆相比尚有差距。

4.3 机制不全,发展后劲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资金、出资模式、所属层次等原因,我国的民间图书馆处于自由生长的状态,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公共图书馆相比,民间图书馆缺乏资金支持、政策保障、专业支撑、风险管控,缺乏完善的行业发展机制,生存难,想要发展更难。尽管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倡导政府与民间资本开展合作,并陆续出台了《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2017年11月,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规定“国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设立的公共图书馆提供服务给予扶持”,这才明确了国家对民间图书馆进行扶持发展的政策,为民间图书馆摆脱的困境迎来了曙光。然而,从国家立法到地方政府出台具体的帮扶机制,再到落实,有一定的现实困难,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政府职能思想的转变并不顺畅,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5 促进民间图书馆健康有序发展策略

乡村文化扶贫的重要性、长期性,使民间图书馆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保障民间图书馆健康有序发展意义重大。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革的深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已是大趋势。帮助民间图书馆解决资金、管理、人才培养、制度保障、风险防范等难题,培育民间图书馆自身的发展活力,可以激发更多社会力量进入民间图书馆,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

5.1 集合各方力量,解决资金难题

民间图书馆的运营资金压力是困扰其发展的主要原因。由于出资创办民间图书馆的多为个人,而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所以长期关注民间图书馆发展的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王子舟认为,民间图书馆应该侧重走“民办官助”的路子。有政府的帮扶,民间图书馆可以少些资金压力,集中心力提供好服务。民间图书馆要通过多种渠道、集合各方力量,解决资金难题。

5.1.1 改变发展思路,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民间图书馆延长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半径的“最后一公里”,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为政府分担了部分公共服务职能,早已成为公共图书馆体系事实上的一分子,将之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一条可行之路。政府在乡村设立的农家书屋工程因种种原因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政府资金浪费,如果将目前运营相对成熟的民间图书馆纳入公共图书馆体系,与农家书屋合二为一,建设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一是使国家资金投入落在实处,效果更明显,二是可以解决民间图书馆的资金难题,使有限的公共资金发挥更大的价值,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延伸至基层的最佳选择,是真正的惠民乐民工程。

5.1.2 加强与外界沟通,争取政府和公益基金支持。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政府(含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发生交集的部分越大,优势互补就越强,图书馆事业的社会效益就会越大。民间图书馆由于大多地处偏僻,信息不畅,若不是有意寻找或媒体报道,并不为大众所知。民间图书馆创办人要多与外界沟通联系,关注文化领域的相关政策,向文化主管部门反映运营中的困难,积极争取国家的文化发展基金和政府公益基金支持,解决资金困扰。如苍南众筹成立的“半书房”,其创立、发展、壮大至产生品牌效应都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除了13万元的启动资金,政府每年还提供10万元的运营补贴;“半书房·城市文化客厅”由政府免费提供场地、协调相关事宜,每年提供约30万元费用保持其运营;当地一些大型文化活动也支付资金交由“半书房”筹办,相当于政府向“半书房”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半书房·城市文化客厅”成为政府和民间资本成功合作经营民间图书馆的典范。

5.1.3 借助媒体宣传,寻求其他社会资本支持。在营销理念中,宣传永远是第一位。再好的产品,也要经过宣传才能被大众所知,才能有目标群体前来体验和使用。大部分乡村民间图书馆都是为周边乡邻服务的,因信息闭塞鲜为人知,得到社会捐助的机会极少。社会资本是民间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民间图书馆应依托地方媒体深挖办馆背后的故事,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吸引爱心人士的注意,以获取其他社会力量的财物支持。“自强图书宬”经媒体报道后,由华声在线与三湘都市报联合爱心企业共同倡导发起了“贫困儿童自强图书宬计划”,2011—2013年在贫困乡村湖南新晃县洞坪乡小学援建了8所“自强图书宬”的图书室,解决了贫困乡村儿童的阅读困境。

5.2 借助行业力量,提高专业水平

美国学者贝克在《资源共享的未来》一书中指出:“今天的图书馆正生存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故民间图书馆借助行业的力量谋求发展是提升专业实力的有效途径。

5.2.1 寻求公共图书馆的专业支持。政府鼓励公共图书馆与民间阅读组织开展合作。在当前公共图书馆和民间图书馆互为补充的发展模式下,民间图书馆应依托公共图书馆的行业龙头优势,通过培训班或现场教学、跟班的形式从选书、排架、借阅服务、技术处理等方面提升专业技能;从对图书登记、借阅记录档案归类保存、捐助钱物的来源去向及时登记备案等方面提高管理水平。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民间图书馆可组织人员参加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如东莞图书馆依托馆内丰富的文献、场地、专业人才等资源,通过馆属“易友读书会”对东莞地区其他14个民间阅读组织进行帮扶,帮助民间阅读组织策划运作专题讲座和主题阅读导读,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开展读书活动,提升了当地民间阅读组织的服务品质。

5.2.2 借助行业组织力量争取发展空间。民间图书馆协会是一个纯公益的民间图书馆的行业组织,依靠社会力量的捐助,目前已拥有“民间图书馆论坛”“民间图书馆公益阅读项目”等9个公益项目,对全国的民间阅读组织提供帮助扶持。各民间图书馆创办人应借助这个行业平台,根据自身需求与协会联系,获得相关资助渠道和专业指导。众多的乡村家庭阅读点正是在该组织的扶持和指导下建立成长的。目前,民间图书馆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两届,为民间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学习及获得专业指导提供了平台。

5.2.3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服务能力。信息服务是民间图书馆的薄弱环节。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信息就是金钱。民间图书馆创办人要从传统纸质文献思维中走出,重视信息建设,通过申请政府帮扶或公益组织捐献等方式配备电脑,申请接入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平台,共享国家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拥有电脑和数字图书馆的民间图书馆成为乡村的信息资源中心和电脑知识普及中心后,可以为群众提供信息服务,提升乡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乡民脱贫致富的能力。政府或公共图书馆、公益组织可以分期分批组织民间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电脑培训,使他们掌握电脑操作技能,提高信息获取能力,为乡邻提供更好的服务。有条件的民间图书馆还可创建网站或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文献信息,开展多种信息服务,带领基层民众分享高效便捷的数字文化,为脱贫致富助力。

5.3 规范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扶持民间图书馆健康有序地发展,政府的角色、资金的保障、人才的培养、风险的预防、约束激励机制等都需要一套规范的制度,才能为民间图书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为民间图书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级地方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对民间图书馆的设立程序、组织机构、经营范围、政府的资金扶持项目、接受捐赠后的跟踪审计、人才的帮扶计划、风险防范、考评机制、建立行业联盟协会等进行指导和规范,形成一个民间图书馆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民间图书馆的发展保驾护航。

6 结 语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朝多元投入、多元主体建设的方向发展,政府应积极扶持引导民间图书馆健康发展,从资金、技术、机制等方面促进民间图书馆的健康有序发展。民间图书馆自身也要不断转变办馆思路,挖掘自身优势,携手各方力量共建乡村文化空间,为基层乡民脱贫致富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民间图书馆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图书馆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去图书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