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驿文化:徐闻俚语“一铺路”和古代邮驿的关系

2019-11-13谢胜捷

湛江文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徐闻驿站

◎ 谢胜捷

在同为使用闽南语系的福建、海南和潮州、雷州半岛等地区,都将“铺”作为量词使用,面对十华里(五公里)的路,不说“十里”或“五公里”,而往往称为“一‘铺’路”,究其原因,就要从中国古代的邮驿开始讲起:

现代社会我们依靠电子通讯技术和机械交通工具,实现信息的传递。古代,人们只能依靠人力蓄力,建立起从首都辐射到全国的邮驿体系。古代邮驿对一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邮驿之于国家,比之血脉于人。”

我国驿传历史悠久,先秦即已存在,自汉代开始有“驿”字出现,并一直至用沿清代,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古代道路的发展,旅馆的设立,车马船只的运用,沿途城镇村落的形成都无不与邮驿有关,古代的驿置是以递送文书为主的组织,但以传递紧急而重要的公文为限,其传递方法以轻车快马为主。在商代甲骨文中,已有边疆的通信兵——“僖”传递军情的记载;商代最早的军事通信方式是击鼓传声。从西周开始,通信组织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以烽火为主的早期声光通信系统和以步行乘车为主的邮传通信系统。周代战争频繁,军事通信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阴符与阴书即为古代最早的密信。节是我国古代使用的一种用以传达命令、调兵遣使的凭证。

秦王朝的建立,使通信方式发生了一种革命性的转变,这就是由过去的以专使通信为主改为以接力通信为主,主要通信机构为邮亭。驿置和邮亭是汉代主要的通信组织。驿置是汉代递送文书的通信组织,但以传递紧急而重要的公文为限。传递方法以轻车快马为主,在交通干线上,每隔30里左右设立一“置”。东汉以后,“置”也逐渐改称“驿”或“驿置”。到了隋初,邮驿机构称为驿传,隶属兵部,唐代改属驾部;宋代大致沿用唐代的方法,另增设急递铺,专门办理紧急军邮。宋代邮驿组织通信的基本原则是“计程责限”和“依限传送”。宋代主管邮驿的机关一为兵部,一为枢密院。宋代用于通信的还有递铺,可分为三种,即:步递、马递和急脚递。在宋代,凡是交急脚递或马递传送的文书,当着官员面实封装入筒内(有些类似今天寄快递时的做法),叫做“实封入递”。北宋时,递铺的基本限程分四种:二百里、三百里、四百里、五百里。始设于宋神宗时金字牌急脚递,是为军事需要服务的。金字牌是一种通信檄牌,“牌长尺余”,木制,“朱漆刻的金字”,上刻“御前文字,不得入铺”,其传递速度快于一般急脚递。藉此,我们对演义小说《说岳全传》和戏剧《风波亭》中“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岳元帅”的情节便有了感性的理解。元朝因袭旧制,由兵部管理驿站;同时元政府又在中央设立了专门机构——通政院,管辖全国驿站。元代驿站是以路(府、州)为枢纽设置的。元代专门传送官方普通文书的组织是急递铺。明代中央管理邮驿的机关为兵部车驾清吏司。除了兵部外,还有一个与邮驿有密切关系的机构,即通政司。明代洪武年间创建的明驿是从正驿名、开驿路、恤邮传、定驿制、严法纪、惩贪官等方面着手的。明代的急递铺网路以县(州)前总铺为中心,向四方辐射,逐铺相接,形成遍布全国的递铺网路,并与水马驿站相衔接。明代在地方上,邮驿受布政使与按察使双重领导,而以按察使为主。

清代的邮驿,由驿、站、塘、台、所、铺六种组织构成,统称邮驿。为实现更高的传递效率,清政府对邮驿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改造,首先是“裁驿丞,归州县”。徐闻县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扼住大陆通往海南岛的咽喉之地,而且在古代徐闻县也曾一度是郡、军、路的治所,历朝历代均通邮路,并设有驿站。历代均以此为联系中原与海南的驿铺干线。据马楚坚《中国古代的邮驿》一书记载:唐宋时期由当时的京都到海南的邮路是:长安往东——经过两京驿道(长安到洛阳),865里,驿35所,行宫16座——到洛阳。洛阳东南出——汝州(河南临汝县)——襄阳——南经江陵——折东南经岳州(湖南岳阳)——潭州(长沙)——抵衡州(今衡阳)——东南往郴州——韶州(今韶关)——到番禺(广州)——端州——高州——雷州——琼州(海南)。

据专家考证:清代邮驿的设置较前朝更为普遍,由近2000个驿站、7万多驿夫和14000多个递铺、4万多名铺兵组成的清代全国邮驿组织,规模庞大,星罗棋布,网路纵横,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朝代。在清代,“马上飞递”的出现,使驿站从间接地为通信使者服务到直接地承担通信事务接受并传递紧急文书,从而使驿的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清代官方的两大通信系统,一个是以“驿”为主体的驿递通信系统;另一个是以“铺”为主体的步递通信系统。周朝时的邮驿,每隔34里设有一个驿站。到了清代,驿递的设置与时俱进,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时十里一铺,设卒以递公文。”就是说每十里设一邮亭。大家都知道如今的徐闻县城有两个很有趣也很有名的地名,分别叫做“头铺”和“九头铺”,这两处历史悠久而且仍沿用至今的地名就是由驿站而产生的。其实考究起来,头铺和九头铺的地名源自明代初年,是始于明朝永乐年间设置的“铺递”,当时朝廷在各地附设官制的“铺递”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邮政,但那时的铺递并不面对公众开放,而是官家专用来传递上级公文的一种机构,这种机构历代皆有之,只不过明朝时重视一点,运作规范一点,其时官方在交通要道上每十里设置一个“铺”,而头铺村现址正在县城北的第一铺处,故称“头铺”。为什么以十里设一个“铺”呢,这个标准当时又是怎么来的呢,当时朝廷的规制各在不同,比如两广讲广府话的地区以四十里为一铺,而福建地区却以十里为一铺,广东的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岛等地区由于同讲闽南语系与福建所称的相同,以十里为一铺,因此有了将“一铺路”作为量词使用的话题。至今,县城附近就有“头铺”和“九头铺”等地名还保留着驿递通信系统中步递的最基层构成——“铺”的称谓,以上所载地名并沿用至今,而直到现今,很多徐闻当地人在口头常用俚语中仍习惯用“一铺路”、“几铺路”的表达方式。从俚语的使用中我们不难发现,徐闻沿207国道这些乡镇村落,大部分就是因驿铺发展而形成的。我们到这些地方仍然还可以找到当年驿路繁忙的一些痕迹呢。比如明清时期徐闻县内曾设东场、遇贤和宁海等三个巡检司,这种巡检司一般都设界,有管理地方治安以及行使部分行政的作用,有类似今天的公安派出所或边防派出所的作用。此外,各县之间以及县与府外、省外也有邮路相连。

清光绪年间,徐闻县成立“民信局”,经营民间通信。光绪末年徐闻城内建立海口邮政徐闻代办分局,为徐闻现代邮政之始。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邮政建立,这年年末撤销徐闻县内所有的驿铺,遣散所有驿差,古老的邮驿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现代邮政物流。众所周知,再之后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运用于邮递运输业务,陆路交通的便捷畅通,经徐闻等到海南的设立铺递水陆运人流物流从此走进了历史的舞台。

猜你喜欢

徐闻驿站
十举措扶持菠萝加工 徐闻菠萝鲜果已售6成
醉在徐闻的冬雨里
看过来,这里是“菠萝妹妹”的家乡
工具人也有主角光环
养老驿站新春活动丰富多彩
有我在,平安在
囫囵吞枣
窒息
背水一战
在十八驿站(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