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教学体系研究

2019-11-13杨萍四川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四川成都610000

新生代 2019年19期
关键词:德育课学校德育德育

杨萍 四川交通运输职业学校 四川成都 610000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必须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德育课的重要性不容赘述,而我们在实践和调研中发现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许多德育课存在内容单调乏味、课堂沉闷等现象;教师缺乏激情,学生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厌学、缺课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对待作业、考试无所谓,考试成绩较差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申请了《中职德育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这一课题开展研究。

课题组以现代职业教育德育理论体系作为指导,以构建德育综合教学体系为目标。结合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实际,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我校德育教育的特色。形成了课堂教学、其他课程融入德育教育、第二课堂活动、校企合作育人、德育网课学习平台、德育综合评价体系六大阵营的德育教学体系。实现了课堂课外、校内校外德育的一体化,让德育理念在学生心灵落地生根。

一、 形成初具特色的德育教学体系

(一)德育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改革是中职德育教学提高实效性的命脉

对中职学生实施德育,学校是主阵地,教学是主渠道,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德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效性,是促进德育教学深入发展的唯一选择。

1、通过集体备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理念

集体备课小组由我校专兼职德育教师组成,按照“个人初备——集体讨论——修改完善——课后反思”的具体步骤进行。为提高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各位备课人员在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吃透教材,研究教法,关注学法的基础上发挥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脑力资源共享,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以学生为主体,改进德育课堂教学模式。

改变德育课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应适当安排实践教学的时间,开展参观访问、市场调查等活动课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为今后走向社会、就业和创业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开展系列活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实践教学,教会学生学会观察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3、讲究方法技巧,追求寓教于乐。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必须方法灵活,语言要生动,寓于表情,或讲述或剖析,或表演或游戏,或辩论或实践,或调查或模拟,或绘其声或附其形,或想象或实际,或比较或议论等等。只要教师在德育渗透中灵活地运用了各种合乎实际的方法,努力做到寓教于乐,德育就会象幽幽山泉沁人学生的心田。

(二)其他课程融入德育教育

不仅其他文化基础课可融入德育教育,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中也可以进行德育渗透。有助于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相比基础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而言,专业实践教学作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对中职生认识自己的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以及提高中职生的自信心均起着主导作用,专业教师如果能够较好地利用中职生这个特点,加强实践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或许会比理论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效果更为明显。

(三)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体验校内德育实践。

将德育课与第二课堂相结合,通过主题班会、主体活动、主题宣讲等各种切合学生实际的主题活动,充分展现德育课的趣味性、多样性、生活性,使德育课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学生。

(四)校企合作共同育人,落实德育的实践性

1.开展开拓校外德育基地,提供德育依托平台的研究。一是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抗日战争教育基地;二是建立国家国防教育基地;三是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四是在相关企业建立不同层次的德育教育实践基地,在相关企业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德育教育实践基地。

2.加强社会实践教育,拓展中职德育教育的研究。一是志愿服务;二是岗位体验;三是感恩亲人,孝心敬重父母。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完善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在组织学生开展的助残、帮扶、环保、扶贫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岗位体验、感恩活动中,我校不断完善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并尝试把志愿服务纳入德育课程学分

3.参加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延伸中职德育实践活动。目前,我校以“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抓手,把开展“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与日常德育教学内容、与德育实践活动、与提升职业素质和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把竞赛作为制度化运转的常规德育实践。

(五)建立德育综合评价体系,实现学生自我评价

研究并探索出“学期德育课程成绩=课堂表现(平时成绩20分)+学生操行(20分)+社会实践(10分)+卷面成绩(50分)”的多元德育课程评价模式。以中职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打破原有德育课程评价模式,学生科班主任评定学生操行成绩、团委评定学生社会实践成绩、德育教师和同学考核课堂表现和书面成绩形成三方联动、立体的德育课程成绩评价模式。

二、成果展示

1、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明显提高

经过一年的教改,教师的备课能力提高了,完成了四门必修课的集体教案和PPT,老师们也在教研活动中增强了团队意识,凝聚了责任感,随时随地交流讨论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主动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学生更喜欢德育课了,课堂参与度更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的现象明显减少,学习的主动性有所提高。

2、通过校内外德育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目前,学校开设了诸多社团组织,学生能积极参与并在其中发挥作用。社会也提供了很多可以展现当代职校学生风采的平台。去年,我校师生积极参与成都市文明风采大赛,几个作品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许铮铮老师指导的《ES创业计划》荣获国家文明风采大赛二等奖。

学生的优良品行获得了现实生活的认可和赞许后,整个群体都得到了正面的激励,他们的自信心随之提高,这又激励了他们的在校表现,进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德育课学校德育德育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浅谈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