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情研究现状、误区与策略分析

2019-11-13

报刊精萃 2019年7期
关键词:学情误区分析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职业技术学校 黑龙江 150000

引言:了解学生学情是构建高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全面提升整体教学成效的重要前提。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情研究中还存在诸多误区,本研究可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情研究提供相关理论指导,并为突破当前误区,落实好学情研究工作给予相应的实践帮助。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学情研究现状概述

为有效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学情研究情况,本文在全国范围内随机选择10 个城市中的900 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农村小学与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各为150 人,城市中学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各为150 人,城镇中学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各为150人。通过调查发现,在所有被调查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中,能够有意识开展学情研究分析工作的教师人数,在总调查人数中的占比不足10%,表示偶尔进行学情研究的教师人数最多,达到630 人,其所占比例为70%,另外还有20%的被调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表明自己从不开展学情研究分析工作。而在能够进行中小学信息技术学情研究的教师当中,城市中小学中的教师人数明显多于农村中小学,这也意味着我国目前大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虽然对学情研究有一定认识,但认识不深刻。学情研究整体效果并不理想,且大部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学情研究观念、研究能力等较落后。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学情研究存在误区

(一)对自身经验依赖度高。本文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中小学信息技术学情研究中存在的主要误区之一,在于许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情研究中过于依赖自身教学经验。特别是部分年龄较长的教师,凭借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水平、学习需求等方面已经十分了解。这也使得此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情研究中,往往只站在自身角度考虑问题,并未从学生视角出发,导致其所分析的具体学情通常会与实际学情之间产生一定出入[1]。在这一学情研究结果基础上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等也难以完全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满足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与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研究方式过于简单化。学情分析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同时也涉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自学能力、知识储备量等诸多方面。但本文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大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开展学情研究的过程及最终得到的研究结果,均存在过于简单化的问题,且研究深度相对较浅。例如在调查中某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描述学情时,只用寥寥数语如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浓厚兴趣,学生普遍喜欢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但因其年龄偏小缺乏较高的意志品质,因此其注意力较短暂,容易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这一学情描述只笼统地概括出全体学生的大致学情情况,但缺乏明确指向性和针对性,未充分体现出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因此该学情分析结果难以对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起到有效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三)学情分析研究较主观。在现阶段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学情研究中,存在的另一大误区在于部分教师习惯采用主观猜测、主观臆断的方式进行学情研究。例如在此次调查当中,本文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开展学情分析研究工作中,只对学生家庭是否有电脑及其普及率进行调查,并根据该项调查结果评估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推断其信息技术实践应用水平。然而由于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即便学生年龄相同、性别相同,其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实际需求、感知能力等也大相径庭。完全采用主观猜测的方式完成学情研究,势必会影响学情研究的全面性、真实性与有效性。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学情研究策略分析

(一)重视学情研究分析。在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学情研究工作时,教师首先需要尽快转变自身落后观念,正确认识学情研究及其重要性,自觉形成较高的学情研究意识。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学情研究工作,教师能够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学生积极结合自身实际,将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个性化发展要求等告知给教师。而教师则通过对学生平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表现、实际上机操作情况等进行认真观察,进而在全面落实中小学信息技术学情研究工作的同时,也可以加深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及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二)明确研究目的内容。明确中小学信息技术学情研究的目的与各项研究内容,是实现学情研究工作深入落实的重要前提。本文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情研究,应当以立足学生实际情况,围绕具体教学内容,尽可能向学生传授更多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相关操作技能,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作为主要目标。教师需充分利用学情研究,在全面、客观把握学生真实学习水平、学情情况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合理选择相适宜的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而有效实现整体信息技术教学成效的优化[2]。中小学信息技术学情研究中,研究内容则应当包括学生现有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储备量、信息技术水平、认知能力与自学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目前所掌握的各项学习方法,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实际需求等诸多方面。对各项影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因素予以充分考量,进而有效保障学情分析的全面性与有效性。

(三)运用多元分析方法。在实际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学情研究时,教师应当立足实际,灵活选用多种多样的研究分析方法。例如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在课下与学生直接进行面对面交谈,或是利用微信、QQ 等媒介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看法、建议,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深入挖掘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日常作业、考试等当中的数据资源,并结合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课堂发言情况等,从而全面、客观地完成学情研究工作。除此之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学情研究编制相应的调查问卷,并将其发放给学生,要求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填写。而后通过回收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深入统计分析,从学生每天上网时间、每周上网次数、常用电脑软件等多方面对学情进行科学分析研究。

结束语:综上,在眼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情研究中,普遍存在的误区包括研究以主观推测为主、教师对自身教学经验过于依赖、学情研究过于简单化等等。为此,教师需要在主动树立起学情研究意识的基础上,对中小学信息技术学情研究的目的与内容进行统一明确,并围绕学生实际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进而更好地完成中小学信息技术学情研究,充分发挥其应有效用。

猜你喜欢

学情误区分析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分析:是谁要过节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回头潮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