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在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探究
2019-11-13庞瑞翰
庞瑞翰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1)
青年大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其政治理论素质的提高和培养既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抓手,同时也是青马工程实施的重要步骤。高校学生理论社团能够团结青年学生,为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提供社会实践活动平台。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理论素养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培养模式单一化、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推广度不足、示范性不强等现实问题突出存在。因此,进一步研究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在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培养中的具体作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探究并提出发挥作用的路径和方法,这是做好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培养工作的关键一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要从青年抓起,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培养和提升对有效推动和助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永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1 高校学生理论社团与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
1.1 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含义
一方面,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是高校大学生自发性的学习、研究、实践、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从而组建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是在高校党团组织指导下开展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抓手和有益补充。根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的工作意见》的文件精神,高校红色理论社团是指由具有共同政治信念、政治思想和满足共同学习交流知识需求、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本文认为,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学习、宣传、研究、实践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各类活动,通过同辈学习和影响,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丰富精神世界,营造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出人才、出效果的学生组织。
1.2 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是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强烈的理论认知以及熟练的应用技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真正地学、真正地懂、真正地信、真正地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制度、理论、文化具有高度自信。政治理论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一项内容。政治理论素质是指理论功底、理论认知和理论应用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具体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程度,对马克思主义熟悉程度,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领会能力和理解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具体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和态度、信念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具体表现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大学生的理论功底、理论认知和理论应用是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理论功底是政治理论素质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的理论认知是政治理论素质形成的中间环节;大学生的理论应用是政治理论素质形成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对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的评价依据。理论功底、理论认知和理论应用,这三者的有机统一形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素质。理论功底是基础,理论认知是关键,而用理论指导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政治理论素质的核心。
2 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对于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培养的具体作用
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在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培养方面的具体作用表现在夯实大学生理论功底、强化大学生理论认知、增强大学生理论应用三个方面。
2.1 夯实理论功底
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是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提高的理论前提。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的提升首先就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社会主义政治观的确立以及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而这一过程的前提就是掌握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夯实理论功底是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培养的必修课,是大学生成长的必要条件。
2.1.1 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学习需要兴趣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政治理论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大学生是否有浓厚的理论学习兴趣。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极高的学习兴趣,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和比较良好的学习效果。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培养的首要工作就是培养和调动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当代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主体意识强等特点,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发组织开展集趣味性、通俗性、简洁性于一体的学生社团活动,充分激发大学生理论学习兴趣。
2.1.2 营造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政治理论素质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习氛围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程中逐步形成。高校学生理论社团通过同辈群体影响积极营造理论学习氛围。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具有同辈群体优势,而这一优势在学习氛围营造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同辈群体作为一个具有共同目标、相互依赖和成员间相互作用的社会单位,对于组织和个人发展都要一定的作用。同辈群体环境具有容感染性,通过暗示、模仿、舆论等群体心理影响人们的行为。高校学生理论社团作为由具有相同政治信仰、兴趣爱好的学生为满足自身发展需求而自发组成的同辈群体。在校的大学生富有活力和创新力、思维活跃、追求新鲜,他们正处在思想道德塑造和定型的关键时期,可以通过同辈群体培养对其进行强有力的正面引导,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浓烈的政治学习氛围在大学生心理上产生一致性、持续性、持久性的影响。从而通过同辈群体的作用发挥营造良好的理论学习氛围。
在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活动中,大学生围绕相同的目标、互相协作、互补不足,在保证内部活动顺利开展完成的同时满足其亲和认同的需求。高校学生理论社团为大学生思想提供交流机会并通过交往促进人际间的合作与竞争,从而获得友谊、支持与帮助,实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2.1.3 增强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具备的基本能力。学习能力方面包括基本的学习技巧、方法以及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一般性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满足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的需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需要主动的、贯穿的、与时俱进的学习方法。因此,大学生要应具备终身学习和深入钻研精神。高校学生理论社团需要在日常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高校学生理论社团要树立“大学习”观,确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相结合的模式。邀请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专家学者促进大学身骨干对专业知识的把握,同时,制定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发展长期学习计划,让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具备必要的中国文化修养,了解现代著名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就,从而促进大学生思考问题有广度、有深度、有高度。
2.2 强化理论认知
理论认知是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种心理倾向。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既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构成了人的社会存在的完整系统;它们既相互独立运行于人的观念与实践,又统一于每个不同的个体而显现出人格和素质的巨大差异。意志、信念是对教育对象接受教育活动影响最明显、最经常的因素。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可以从培育价值观、加强思想引领、坚定理想信念等方面来强化大学生的理论认知。
2.2.1 树立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整个世界观的核心。它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政治感情,塑造其政治行为,他们相互渗透从而全面的影响大学生的素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观是高校学生理论社团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培养过程中,高校学生理论社团立足自身实际,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和大学生理论素养的提升与培养,注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教育青年,武装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柱作用,凸显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高校学生理论社团要从教育目标和教育主体发展出发,紧紧围绕时代主题,打造特色主题宣讲,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主题理论教育,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去,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
2.2.2 加强思想引领
加强思想引领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切实加强思想引领。马克思曾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和本质。因此,大学生思想引领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的力量,要坚持科学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原则,同时培养其理论思维能力,引导其系统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在新时期的方针、政策、路线,增强他们在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中明辨是非的政治思想判别力。
2.2.3 坚定理想信念
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念,就是要大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不动摇。理想信念既为社会发展所需要,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所必不可少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最崇高的理想信念,它不仅能调动大学生为真理正义而奋斗的本性,还是激励大学生不断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源泉。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抓住国家烈士纪念日、胜利日等重大时间节点契机,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永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2.3 增强理论应用
政治理论素质培养不只是片面的理解为理论学习而忽视自身能力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推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理论应用能力。
2.3.1 培养卓越精神和责任意识
社会品质主要是指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过程所具备的卓越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卓越精神是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时追求优秀,超越自我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可贵精神品质。这是大学生对自身标准、严格要求的重要体现。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内部可以通过建立合理有序的竞争机制来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卓越精神。社会责任感需要大学生在走向社会的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世情,从生活中具体而鲜活的典型事例中逐步培养。从而在这一过程中使大学生思想得到升华,加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学生理论社团组织通过开展科技服务爱心捐助、义务支教、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和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感到为社会尽一份责任的力量,从而让社会责任感更加持久。
2.3.2 培养领导能力
领导能力的要素包括沟通技巧、解决问题能力、决策能力、化解危机能力、公开演讲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和人共事的能力。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对大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促使其学习历史与时政,以史为鉴,从具体事实中摸索真知,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可以施行全面的考评机制激励大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其压力应对能力。大学生的领导能力主要体现在校内的院系、班级、学生组织工作和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学生理论社团侧重培养大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协调工作的能力。
2.3.3 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民族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能力的关键,要树立创新意识,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想出新思路、提出新看法、开创新局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方式是要在实践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高校学生理论社团为创新能力提供平台和条件,引导大学生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创造条件、提供环境,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日常工作管理方法的改进完善,使他们成为学生同辈群体的榜样,从而形成集体的强大合力。
马克思主义政党要组织好、指导好、发展好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把更多的大学生凝聚在高校学生理论社团中,让他们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发展意义重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是做好群团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必须负起政治责任,加强对群团组织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群团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有着重大意义,高校党团组织要高度重视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建设与发展,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理论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为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