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以《家的意味》为例
2019-11-13白文靖
白文靖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第一中学,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300)
1 主题描述
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对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端正的人生态度是影响深远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树立起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需要的一定是具有高尚品德的爱国人士,而非单纯的知识“机器”,一个人在社会中实现价值,并不是看他有多大的才能,而是取决于对社会有多大的奉献,当今世界能够取得非凡成就之人,往往并非聪明绝顶者,而是宅心仁厚心系天下之人。我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对人品质和思想的教育,以爱国主义和孝道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对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情怀意义重大。
2 案例描述
本教学案例主要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行为、学生参与、反馈等因素来分析探讨传统文化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希望给奋斗在第一线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该案例中的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的第一框,授课时间为40分钟,授课班级大约40人。具体授课过程如下:
(1)课堂导入环节,播放视频:习家风家教 传孝道文化 《有家》的片段。提问学生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想家、想父母的时候?通过传统孝道的渗透让学生初步感知家的温暖,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的环节中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心目中的家 出示了一组从小到大父母无私付出的动态图片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描述你心目中的家是什么?并说出其中道理。由于家庭的含义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先让学生说出他们对家的感性认知,然后通过教材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让学生联系实际了解家的广泛意味,由此引出家庭的含义以及家庭的功能。
活动二:晒晒家规 传承家风 第二个活动具体到了中国人的“家”,组织学生晒家规、传家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传统文化中的家规、家训,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这一活动中学生列举了大量古代的家规家训,例如司马谈《命子迁》、《颜氏家训》、朱柏庐《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好家风浓缩着华夏子孙几千年来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更是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了解并培养良好家风,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对凝魂聚气开展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汇聚实现“中国梦”精神动力,具有不可代替的价值和意义。
活动三:观看视频《别让等成为遗憾》 孝敬是中华文明五千年以来的文化积淀。“孝,乃百行之本,众善之初也。”经过历史的检验从而流传下来,孝敬无疑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梦重要的一部分。孝敬,出自《国语·楚语上》。《诗大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原指敬天下之人、爱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今多以孝顺作为其口语,但因“顺”义多为归顺,服从,故书面仍称“孝敬”。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去孝敬父母,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3)课堂小结 播放视频《习近平主席会见文明家庭发表的重要讲话》引导学生知道我们既要爱自己的小家,也要爱自己的国家,立志为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情感上的升华。最后剩五分钟留给学生写一段最想对父母说的话。
3 案例分析
3.1 优点
(1)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感染,让孩子下去和自己的父辈祖辈交流学习自己家的家风家训,通过这个活动增进亲子沟通学习,同时通过长辈讲述自己家庭的故事,了解我国的传统家庭文化,增强自己的家庭荣誉感和使命感。(2)在提问当中注意问题设置的技巧,既要在锻炼学生思维的同时也要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够理解并且有思考探索的兴趣,课堂的把握和课堂气氛的营造基本稳定,活跃但也不失沉稳。
3.2 缺点
(1)有很多学生思维活跃,有机会继续深入的教学环节由于我自己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整性都没有使学生尽情发挥出来,阻断了学生思维的深入和扩展。(2)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有很多地方的表述没有达到使学生情感触动的效果,没将学生充分调动起来,参与的学生还是很少。
3.3 启示
3.3.1 在知识讲授中渗透传统文化
知识传递是中学教学的主要手段和目的,知识的传递和思想的引导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教师在知识传递中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渗入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伦理观和情感价值观等。首先,教师自身要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建立与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结合课标和教学要求,打破传统观念,找到传统文化与学科的融合点和结合点。其次,新课改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适当的进行传统文化内容穿插,不宜篇幅过长,占用课堂过多时间,又不能流于形式,要针对学生更好的进行探索。最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在教学时要从教学目标和实际出发,从熟悉学生,贴近生活实际的角度去选取有价值、有针对性的素材,巧妙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并且在潜意识中形成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有效的。
3.3.2 在知识启发中应用传统文化
学生学习知识最终还是要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指导社会实践。教育部强调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应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以此达到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更重要的作用应当是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思考,对知识有自己的判断和评价标准,这样学生才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学有所用。因此,在对知识引导启发时,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启发学生去自己思考和探索知识,同时融入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学生思维空间,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探索的兴趣。
3.3.3 在知识检测中应用传统文化
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测: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的有效手段。通过在知识检测中加入传统文化内容,学生会以更高的热情和积极性,更专注的注意力去关注和思考传统文化,并且在考试中主动将传统文化与所学知识点相结合,提升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4 结语
相比较现代的教育教学方法,传统文化更加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培养和品格的塑造,更有利于学生后期的成长和发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也是对学生性格培养的重要帮助。教师应当在今后的教学中,广泛灵活运用传统文化的力量,全面提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