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口怀安县方言词汇研究

2019-11-13忻彩云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13期
关键词:方言词汇

忻彩云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48)

0 引言

随着普通话的提倡和普及,各具特色的方言不同程度地受到普通话的影响,甚至在逐渐消失。方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需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调查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张家口所辖的怀安县。怀安县位于山西、河北、内蒙三省交界处。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张家口怀安县属于晋语区的张呼片。

近年来,对张家口方言词汇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研究成果却不是很可观,而对怀安方言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对张家口方言的研究,学者们大多都是从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来研究的,较多的属语音。词汇方面,《河北方言词汇编》中,李行健对河北方言词汇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并进行归类。《张家口方言的人称代词》一文,顾宣宣依据详实丰富的方言材料,对张家口方言的人称代词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山西、内蒙的人称代词进行横向比较,填补了对张家口方言代词研究的空白。陈伟的《河北怀来方言词汇研究》以怀来方言词汇为研究对象,将怀来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进行共时、历时的比较,使人们对怀来方言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1 怀安方言词汇表

许宝华曾指出:“田野调查深入了,获得的方言材料多了,才会对方言现象和语言问题有更深的理解。”笔者作为怀安人,本身就对怀安方言非常熟悉。利用便利条件,分别找了中年、青年、老年各十人进行调查。依据《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对方言词语的归类和排列方法,将怀安方言词汇整理如下:

(1)天文。放虹(雨后出现彩虹);后天爷(月亮);爷爷(太阳)。

(2)地理。背阴拨(背阴地);背地旮旯(一般没有人的地方,某一角落);阳婆婆(阳光照耀的地方);圪崂崂(角落,旮旯)。

(3)时令时间。大天白晌(大白天);冬景天(冬天);后晌(读作“后hang”,下午);年时个儿(去年);前仍个(前天);前晌(读作“前hang”,上午);晌窝(中午);爷儿落(傍晚);夜来个(昨天)。

(4)植物。圪针(植物上长着的刺);木根儿(蒲公英);豆节节(豆角);番瓜(南瓜);茴子白/疙瘩白(圆白菜);山药(马铃薯);酸溜溜(沙棘粒);玉黍儿(玉米)。

(5)动物。嘣树虫虫(啄木鸟);草鸡(母鸡);蛾蛾(蝴蝶);鸪鸪鸠(布谷鸟);犵狸(松鼠);蝈蝈尤(猫头鹰);黑叫驴儿(蟋蟀);家巴子(麻雀);叫喳喳(蝈蝈);雀儿(鸟的总称);水池泡儿(蜻蜓);喜切切(喜鹊);鞋板虫(潮虫);蚰蜒(蜈蚣)。

(6)房屋、物品。镚子/镚镚(硬币);圪蛋蛋(较小的成球状的物体);盖窝(被褥);晾瓶(玻璃瓶);茅四(厕所);圪包包(用纸或布包起来之后形成的整体);圪台台(台阶);雀灯子/洋火(火柴);趿拉板儿(拖鞋);羊迷子(衣服上的口袋);胰子(香皂);窨子(地窖);搌布(洗锅用的抹布);灶火/锅头(灶台);土坷垃(土块儿)。

(7)人物关系、称谓。刺儿头(不讲理,不敢惹的人);大别子(丈夫的哥哥);大大(父亲);大工(泥瓦匠);大师傅(厨师,做饭的人);大爷(对父亲的哥哥的称谓);大娘(对大爷妻子的称谓);俄(我);二根儿(大人对老二或小孩儿的昵称);nga孩(儿长辈对小辈的昵称);gang gang/gie gie(哥哥);侉子(外地人,一般指口音不同的人);老汉(丈夫);老根儿(家中最小的孩子);老奶奶(婆婆);老爷爷(公公);捏孩儿(第三人称,一般有同情的意味);捏hang(他家。“hang”用在代词或动词后边,表示处所);你hang(你家);nga hang(我们家);nge(我);切人(客人)。

(8)身体相关。逼兜(耳光);背锅子(驼背);奔漏(额头);鬓拐节(鬓角);肚拔脐儿(肚脐眼);二股颈(脖子后面的部分);骨节节(关节);圪独(拳头);圪扭子(胳膊肘);圪膝头(膝盖);圪肢肩/圪肢窝(腋窝);胡毝(cai)(胡须,胡子);节板子(脚丫子);麻生(身上的泥);迷毛(眉毛);彭生生(刘海);下壳子(下巴);燕儿窝(后脖颈);腰节股(腰);引素疙瘩(喉结);咋头儿(指头)。

(9)衣服、穿戴。袄儿(上衣);布衫子(单长袖上衣);叉叉裤(小孩子们穿的开裆裤);坎肩子(马甲)。

(10)饮食。冰疙瘩(冰块儿,冰棍儿);粉圪蚪儿(玉米面做的凉粉);油沓沓(煎饼);油饼儿/油香(油条)。

(11)文化活动、风俗习惯。藏人人(捉迷藏);串串话(朗朗上口,顺口的话);地牛(陀螺);风忽噜儿(手里拿着玩的小风车);熬年年(除夕守岁);不淶淶(过年房檐或门框上贴的花纸,各种颜色,风一吹会抖动起来);不楞鼓(拔郎鼓)。

(12)动作行为。爱见(喜欢,喜爱);挨排(按一定顺序安排);挨训/挨戳(被人训,挨骂);挨砸(挨打);安垫(原本打算。例:我正~去找你,你就来了);安咐(嘱咐);揞(①将药面敷在伤口上。例:他往伤口上~了点儿消炎药面儿;②将酒或其他食物一口喝或吃完。例:杯子里还剩最后一点儿酒,他端起来一口~了);熬磨(消磨,打发,如~时间);懊厌(因心情不好而发脾气);不拉(往平整理一理。例:床单的一角皱了,快去~展);不淶(抖动。例:抹布上全是尘土,拿到院子里~~);不捞(不停地动弹,同“不楞”,可以用于人);不捋乎(没理会,没注意);不咂(吧唧嘴,或者指慢慢品尝某食物的味道);摆一摆(洗一洗);别开/绷开(裂开);抃(bian)(卷袖子或裤腿。例:把袖子~起来);宾服(发自内心地佩服);茬乎(在乎。“茬”读为擦);杵倒/多倒(跌倒);戳摞(收拾。例:把桌上的盘子~一下);瞅捏(仔细地看);打对(注意身体);待见(喜欢);旦(猜);叼忙/叼空(抽时间);倒侃(聊天);得搂(说出某事;抖动某物,以便把灰尘抖下去。例:千万别把这件事~出去);等当(比划,打算,做好做某事的架势。例:你也学着老师的样子~一下这个动作);谛頓(慢慢地仔细考虑);丁头(遇见,碰头);定音(把事情确定下来);颠(出去玩耍,逛街。例:我去外边~一会儿);跌皮/放赖(耍无赖);丢盹儿(打瞌睡);独接(两腿跳着往上,乱蹦乱跳。例:小侄子两腿一~就上炕了);多/定(打。例:~你一个耳光);估摸(猜想,计算);箍住(围上。例:用围巾把头~);骨拢(滚);圪谄/圪菜(撒娇);圪蹴(蹲);圪利(挠痒痒肉);圪绕(绕来绕去);圪缩(缩小了);圪朽(干枯。例:被摘下来的花一会儿就~掉了);圪招(招惹。挑逗);圪眨(眨眼);圪钻(钻);圪皱(皱眉头);搁爷(闹意见,吵嘴或打架);搁转(放到一边去。例:吃过饭之后把剩下的菜~);够(伸长手 把东西从上面拿下来);掴(guai)(打巴掌;磨刀。例:再不听话小心~你一耳光);惯心(惯着,溺爱娇纵);荷(拿。例:他从抽屉里~出一张纸来);忽擦(抹。例:衣服上不知从哪里~了一点油渍);忽拉(划;画。例:不会写字的妹妹拿着笔在纸上瞎~);忽喃(慢慢咀嚼;自己低语);忽撇(忽悠,说假话哄人);忽瞻(眨眼睛);胡诌(胡乱编造);节记(惦记);结壳/结壳打蛋(口吃);呟(骂);扣/碰扣(打翻,洒出来。例:杯子的水~了);溃习(跪下);摱(扔,放。例:我把钥匙~到哪去了);摸捞(摸;磨蹭。例:别在那儿~了,麻溜地);眊(看);拿转(拿开,拿走);杀格(把剩下的食物吃光。例:还剩一口菜,你~了吧);拾跟(一起走,相伴而行。例:咱俩~着去学校吧);抬(藏);肖扮(学着,模仿);揎(推);舆(一边一个人抬起来。例:跟我把这个柜子~到另一个屋子里);眼红(羡慕,嫉妒);央计(劝说,安慰);缯(扎,捆绑。例:头发散着不利索,~起来吧);张揽(开始去做。例:又快中午了,该~着做饭了);杂(摘。例:~豆角);tiu(读一声)(拎,提溜);tiu(读四声)倒(滑倒 );Ngai(爱)。

(13)形容词。灞(凉,太冰。例:冰糕太~,不能给婴儿吃);白不咋(没事。例:——不小心踩到你了,没事吧?——~!);白不堪堪/白不奈奈(调皮得令人无奈);白枯蓝淡(颜色浅,不好看);板板的(扁的);漕(cao)了(衣服脏了);戳摸(胆子大,在陌生人面前也放得开。例:这孩子~,不认生);刺挠(感觉痒痒,不舒服。例:头发~,该洗了);瓷头占脑(形容小孩子长得结实可爱,坚强不哭);刺毛搭散(不光滑顺溜);叮叽嘚啷(发出不舒服的杂音);二忽疑心/二忽打性(犹豫不决);摁得慌(隔得不舒服。例:这床不平,坐上去~);乏(累);翻阴阳(懂事理。例:这孩子~,不是那种糊涂蛋);费气把力(费很大的劲);圪出麻先(不鲜,皱多,不平展);圪碜(不干净;事做的令人心寒);圪森森(阴森森的);圪淹淹/圪溢溢(容器里的液体相当的满);疙瘩溜星(形容疙瘩太多);够吱(够呛,乏了累了;人快不行了);寡气/寡球气(不行,不好,不怎么样。同“寡”。例:这几年外贸行业可是~,生意不好做啊);干嘣嘣(形容人又干又瘦);机米(聪明伶俐);近边(不远);可喜(长得好,惹人喜爱);兰贬(羞愧,丢人。例:能干出这事来,我都替你~);老艮艮(老,有韧劲而不脆);膀(肿);求粗(不高兴,生气。例:小李把对象惹~了,人家不搭理他了);求毛(吝啬 );求迷性眼(爱答不理,傻样儿);悄悄的(让别人别出声);切踏(可怜。例:小红~的,从小就没了母亲);十笑(好笑);酸正(漂亮,人长得好看);索利(心灵手巧。例:这姑娘~,啥活儿都会干);甜(不够咸,味道淡。例:菜有点~,再少放点盐);焉心(过瘾,满足。例:玩了一次碰碰车,没玩~,还想来一次);做的西(厉害,和别人不合。例:小赵~,一般没事不要惹他)。

(14)方位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半栏杆子(中间);边头堰际(边上,靠边的地方);对把把(对面);浮头(物体的表面,上头);管心心(笔管的笔芯;物体的核心部位);囊头(上头,上面);表/别介(别,不要,表示禁止或劝阻);当紧(马上就);当处儿 /当中儿(中间);搁共(一共,总共);伙伙(一起,合伙);老刮的/紧的个(一直,不停的);一气(一段时间,一阵子);照正(按正对着的方向);dong(放在动词后面,表示……的时候);lao(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完成);ge(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将要发生)。

(15)数量词。半圪截儿(半截);浮捎(一小部分);圪节节(一小节);一挂车(一辆车)。

2 怀安方言词汇的现象分析

2.1 怀安方言词汇词缀较多

2.1.1 以“圪”字为前缀的方言词

“圪”字放在动词、名词、形容词、量词及象声词构成新词。词缀“圪”一般无实义,但放在动词前有时有动作重复或继续之意。如:“圪摆”的“摆”是“洗”的意思,整个词是“洗一洗”的意思,“圪卷”是“卷起来”,“圪眯”是“睡一小会儿”等。“圪”作为名词、形容词、量词和象声词的前缀,起到表音衬字的功能,并且“圪”字后面多为重叠词。如:圪台台、圪整整、圪包包、圪嚓嚓等。还有一部分构成四字格的,如:圪出麻先、圪丢圪瘩等。

2.1.2 以“忽”字为前缀的方言词

“忽”作为词缀同样无实意。用“忽”作词头的词有动词、形容词及象声词,如:忽板、忽擦、忽颤、忽喘、忽通通、忽忽撩乱、忽几打淹、忽喇板扇等。

2.1.3 以“儿”字为后缀的方言词

儿化在怀安方言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构词形式。在名词后面加“儿”构成新名词,新名词通常是对原名词含义的拓展或特定化,如:袄儿、瓜子儿、黑叫驴儿、老根儿、雀儿、水池泡儿、玉黍儿等。

2.1.4 以“个”字为后缀的方言词

加在时间词后面,跟“某日里”意思相近。如:今儿个、明儿个、年时个、前仍个、外天个,夜来个等。

2.2 怀安方言叠音词较多

叠音词在怀安方言中是应用极其广泛的一种词类。叠音词能够形象传神地描绘出人或物的状态,表达出喜爱或亲切之感,如:板凳凳、小盆盆、热乎乎等。(1)有的词重叠之后,与原词意义不同,如:牛——牛牛(一种昆虫)、票——票票(特指钱)等。(2)有的词重叠之后,与原词相比,词义缩小了,专指原词的某一类型,如:车——车车(体积较小)、眼——眼眼(专指小窟窿眼)等。(3)有的词语重叠后,词性发生了变化,如:盖——盖盖(名词,盖子)、漕(形容词,脏)——漕漕(名词,脏东西)等。

2.3 怀安方言词汇中有部分词汇是古语遗留

怀安方言中,一些古语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而沿用至今,这样的词汇在怀安方言中可能有百十来个。由于条件限制,不能一一列举和统计。如在古语中,“荷”是“拿,背”的意思,“甚”有“什么”的意思,怀安方言同样保留了下来。“宾服”古语有“臣服”之意,而在怀安方言中意为“佩服”。“胮”读作“pang”,意为肿大,是古义的保留。

2.4 怀安方言中有部分合音词和分音词

合音词是把两个音节的词合成一个音节的词,分音词反之。这样的词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较高。如合音词:这个——宰、那个——外、黑老哇——乌鸦(“哇”是“乌鸦”的合称)等;又如:摆——不涞、拨——不拉、画——忽拉等。

3 结语

作为土生土长的怀安人,利用便利条件搜集了大量怀安方言词汇材料,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和解释,并参考前人研究方言的思路和角度对怀安方言词汇展开研究。但由于能力所限,分析和研究并不深入,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深入和提高,为保留怀安特色文化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方言词汇
读后续写词汇锦囊之“行”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跟踪导练(2)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词汇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