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城郊民办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新方向
——“社区分馆+实践基地”模式探索

2019-11-13

图书馆界 2019年6期
关键词:分馆社会化民办高校

(广东白云学院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450)

1 引 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要求,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然而,国内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仍不充分、不平衡。据《广东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2013—2017)》调查结果显示,即便是在公共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的经济大省广东,区域间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差距有待弥合。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经走访和电话调查,不少城郊地带至今没有建立图书馆,甚至连图书室都没有。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支持公共图书馆加强与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开展联合服务。国家支持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建设规程》更是一贯倡导高校图书馆向社会提供服务,2015年最新修订版第三十七条规定:“图书馆应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一方面,新时代社会文化发展需要高校图书馆加大社会化服务力度;另一方面,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开展三十多年来,并没取得较大的实质性进展。2018年,受教育部委托,由民进中央开展,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北京的十多位高校图书馆馆长参与的“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调研结果显示,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难度大仍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建设面临的问题之一。与公办高校图书馆相比,民办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程度更低。笔者希望通过分析城郊民办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内动力和独特优势,探讨“社区分馆+实践基地”馆社共建共享服务模式实施的可能性和具体措施,期望在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取得些许突破。

2 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综述与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期,杨春元、于呜镝、倪延年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行了倡导和探索性研究,此后业界涌现了大量学术论文和部分论著进行探讨。相关研究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对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分析与经验借鉴,二是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相关问题,如服务观念、必要性、可行性、意义、政策法规依据、阻碍因素、服务内容、服务模式等。30多年来,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得到了持续关注和逐步发展,但实质性的发展进程缓慢,普遍存在着开放程度不高、资源限制较多、服务对象狭窄、服务项目单一、规范程度不高等问题。曹文振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困境概括为意识困境、资源困境、空间困境、管理困境,业界多年来反复探讨的阻碍因素中还有正式强制性法律法规和激励奖励机制缺乏、高校体制机制限制、人力限制、资金限制、技术限制、数字资源网络资源知识产权限制、对校园安全和师生资源利用权益影响的顾虑等。此外,不同地区、各类高校社会化服务水平极不平衡,民办院校图书馆观念守旧,综合实力较低,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程度普遍较低。近年来的一些实证研究也不同程度地揭示了上述问题。在众多研究文献中,有关民办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研究很少,而且大多与公办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的内容雷同,并未体现民办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独特性。

3 为什么选择“社区分馆+实践基地”模式

3.1 校地共建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借鉴

近20多年来,国内在高校图书馆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图书馆方面陆续有过一些实践探索和理论概括。“共建图书馆的定位是指地方政府与高等院校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共同协商,共同投资,因地制宜,共同建设图书馆。这种新型图书馆……兼有高等院校图书馆和社会公共图书馆两重性。”

1997年建成的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严济慈图书馆暨金华市图书馆,被认为是最早的校地共建图书馆实践尝试。山东聊城大学与山东省政府合资,以“联合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为原则,于2001年建成聊城大学暨聊城市图书馆,为相关实践和研究提供了不少参考。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深圳市科技图书馆)兼具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双重功能,2006年12月对大学城师生开放,2007年3月对社会读者开放,算是国内比较成功的典范,然而因其资源和服务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仅面向成年读者开放,谢绝14岁以下儿童入馆”。目前,校地共建图书馆有的已经分离,没分离的大多存在着共享不充分、后续发展保障不足等问题。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同时,更需要考虑如何规避或解决共建中的种种问题。

3.2 “社区分馆+实践基地”模式概说

本文尝试探索的“社区分馆+实践基地”模式可概述如下:以城郊民办高校图书馆与社区之间资源共享、互利多赢、协同共进为原则,经城郊民办高校与地方政府充分协商,签订合作协议与合同,共建同属双方,可供高校师生读者和社区民众充分共享所有资源的社区图书馆。具体合作共建方式为:由城郊民办高校图书馆投入社区分馆初期建设必需的部分文献资源、人力和建馆指导,并积极参与后续可持续的协同管理,持续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文化活动服务和部分文献信息;地方政府和社区提供馆舍空间、设备、软件及后续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文献和人力资源。双方共建实践基地和服务平台,为高校师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与机会,为社区民众提供实用技能培训和多元文化服务。这一模式与以往校地共建图书馆案例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致力于创建一种供全部校地读者全面充分共享文献信息的社区分馆;创建一个对高校实践教学和社区文化服务、文化发展有着双重长远效益的实践基地。

3.3 动力与优势:共建“社区分馆+实践基地”模式的可能性

多年来,业界一直强调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意义,然而因种种阻碍因素,特别是校社双方均缺乏强大的内动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一直进展缓慢。城郊校地共建图书馆因有着强大的内动力和独特的优势而具备了新的可能性。城郊民办高校有着服务社会的责任和赢得社会广泛美誉的愿望,有着缓解图书馆空间压力、拓展图书馆服务的需求,有着与社会建立广泛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与平台的需要。对城郊社区政府来说,一方面承担着新时代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责任和压力,另一方面面临着图书馆发展极不充分的困境,这使得社区政府有紧迫需求也有动力去寻求合作建馆的路径和机会。这些因素将是城郊民办高校与政府合作建馆的强大内动力。

与公办名校、城市中心区高校相比,城郊民办高校图书馆建立社区分馆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民办高校具有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积累了内容丰富、复本量较大的图书资源,且图书学科类别和层次更接近城郊社区民众的阅读兴趣、阅读水平;具备建设中小型图书馆/室的经验,可参与、指导分馆的建设业务;充足的职业型、技能型及文艺型师生人力资源可为社区民众提供相关培训与服务;具有供学校师生和社区民众真正共享文献资源的地域便利性,共建社区分馆,也规避了校外人员进校利用图书馆的种种顾虑。另一方面,新时代文化建设、全民阅读国家战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为社区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提出要求的同时,也提供了政策、法律、财政方面的支持,使得共建社区分馆具备了更多的新优势。

综上,来自城郊民办高校图书馆和社区政府双方面的内动力和独特优势,使得“社区分馆+实践基地”共建共享模式具有了极大的实施可能性。

4 “社区分馆+实践基地”模式的实施

4.1 知己知彼:做好全面的前期考察和调研

作为一种校社合作模式,必须首先对城郊社区和学校的相关情况做好全面充分的考察和调研,做到知已知彼,行而不殆。

4.1.1 对城郊社区方面展开充分的考察调研。1)详细调查城郊社区图书馆/室或相关服务事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颁布以来有无进展及进展程度;2)清楚了解城郊社区政府及其直接上级部门在发展城郊图书馆事业方面的规划、困难;3)通过深入交流,了解相关政府部门与高校图书馆合作的需求方向和意愿程度,以及可提供合作共建的人、财、物等各项条件;4)广泛调查民众对社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状况的满意度和期望,同时详细、深入地调查研究社区民众的文化层次、职业、休闲生活时间,以及他们对书刊文献信息、图书馆服务等的认知和需求程度、层次、类型,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习惯等特征。通过以上调研,分析城郊社区方面与高校图书馆合作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合作方向。

4.1.2 对城郊民办高校图书馆进行理性的自我摸底。1)从整体和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分析图书馆与社区合作建立分馆的紧迫需求与长远意义;2)全面摸查馆藏资源,分析图书馆现有资源类型、层次与城郊社会民众需求的契合程度,根据本校师生读者对馆藏资源的利用情况,分析可用来共建社区分馆的资源范围及数量;3)分析图书馆员工的业务能力结构和能力特点,理清图书馆学生馆员、志愿者和可纳入合作实践基地团队的师生专业优势、综合能力,了解上述各类人员的合作意愿,建立图书馆业务型、各学科专业型、职业型、文艺型师生人力资源档案,为“社区分馆+实践基地”校社合作模式的队伍建设建立备用人力资源库;4)明确学校决策层与社区政府合作的意向及学校层面可提供的人力、物力等合作条件。

4.2 志同道合:达成充分的合作共识

在进行前期考察调研的同时,须与城郊社区政府、相关部门、民众以及学校决策层、馆员、师生进行深入沟通,作出对学校决策层、图书馆、社区政府和民众负责任的科学合理的可行性论证,并广泛宣传。在学校和社区政府双方认识到合作建立社区分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后,会对合作的多重意义达成充分共识:如对社区民众和学校师生共享信息资源的意义、对学校及图书馆现实和长远发展的意义、对社区政府文化建设工程的意义、对全民阅读事业、幸福社区建设的意义。双方要充分认识到合作共建“社区分馆+实践基地”模式是促进社区文化发展、利国利民的崇高事业,又是兼顾双方现实和长远利益的有效路径。在认识高度统一的基础上,方能以共同的追求与志向协力克服合作过程中的种种困难、障碍,取得合作的成效和成功。

4.3 有章可循:制定可操作性的合作协议、合同与规章制度

“社区分馆+实践基地”模式涉及学校图书馆与社区方方面面的工作项目与业务流程,各环节工作的开展必须有章可循。制订可操作性的合作协议、合同是该模式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双方需要在广泛借鉴相关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度协商,在公证机构的参与下,签订正式合作协议和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合同,对共建模式、物理空间、设备的提供方、文献信息资源的提供配比、人员配备和参与方式、职业培训、文化文艺活动开展、工作绩效考核等各项合作细节设立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条款,并签订实施过程中协商改进合作办法的补充协议和合同条款。在此基础上,根据社区图书馆管理与共享服务的特点、规律等,磋商各项业务的工作细则、工作制度和相关考核标准等。

4.4 志在长远:共商可持续性的发展战略

上文提及近20多年的校社合作建馆案例中,出现了共享不充分、共建不共享、名存实亡、不了了之等情况,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在国内并不多见。民办高校因其人、财、物等资源的有限性,在发展过程中更重视实效,城郊社区图书馆事业建设已是新时代的硬性和长远要求,一旦双方合作共建图书馆,必须在合作之初就有志在长远的谋划,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障资源的持续增长与更新、如何实现人才的按需引进与职业生涯发展、如何确保常规服务的有效开展与新型服务的积极拓展。作为双赢互利的合作,校社双方需要共商可持续的图书馆共建与发展战略。作为国家文化与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社共建图书馆,还需要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财政部等相关政府部门的介入,与地方政府和高校领导共同组成实效性的协调委员会或管理委员会,进行统筹、协调、监督,并给予实质性的政策与经济支持,以保障共建分馆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4.5 寻求保障:争取上级明确认可,呼吁政策切实支持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提倡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但没有硬性的要求和切实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支持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加强合作,支持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但还缺乏相应的支持细则。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实效不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法律依据和政府明确的政策支持与经济资助。城郊民办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资金等综合实力远不及公办高校图书馆,因而其与社区政府合作共建社区分馆,比公办学校图书馆更为迫切地需要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和政策的保障。要积极争取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等政府部门明文支持城郊民办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共建分馆,对高校考核图书资料数量等办学条件指标时,要将学校直接投入社区分馆的资源计算在内,将社区投入的可供高校师生共享的图书资源按一定比例折算到馆藏图书数量中;在对社区公共图书馆进行评估时,把高校图书馆投入的资源计算或折算在内。明文支持民办高校图书馆在社区分馆建立实践基地,对社区民众开展职业技能、文化活动等方面的服务与指导,并将此作为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业绩来考核、奖励。除个别经济发达的城郊社区和实力雄厚的民办高校外,城郊的民办高校图书馆和社区在图书馆建设方面,特别是在数字资源建设、智慧图书馆建设方面,均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在全民阅读和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求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新时代,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呼吁各级政府对校地共建社区图书馆事业给予明确有效的政策和经济支持,并积极参与、促进相关法律、法规、实施细则的研究、制定工作,以促进“社区分馆+实践基地”校社合作共建模式的有效实施和推广普及。

5 结 语

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开展30多年来,仍存在着空间资源有限、管理成本有限、电子资源知识产权限制等现实困境,进展仍较缓慢。“社区分馆+实践基地”这一社会化服务模式,有利于高校与社区读者充分共享文献信息资源与阅读空间等;有利于高校图书馆拓展物理空间与服务内容,开拓学生实践平台;有利于社区民众接受来自高校师生的职业技能培训与文化服务。实施这一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必须做好充分的前期考察调研,经过深度沟通与协调,达成高度共识,制定详细可行的共建方案,并寻求长效合作战略,同时需要加大力度争取政府相关部门更加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法律保障。“社区分馆+实践基地”这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的成功推进,城郊民办高校图书馆乃至全国各类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事业的长足发展,需要业界同仁共同努力,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推进。

猜你喜欢

分馆社会化民办高校
文山书海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第三方高考
北京地区四所高校图书馆分馆运行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