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亲永莲散文

2019-11-13方雪梅

赤水源 2019年6期
关键词:鸡蛋母亲

方雪梅

母亲永莲

母亲,姓王名永莲,字兰兰,生于1930年,逝于2018年,系镇雄盐源乡绅王天富之长女。听老辈们讲,外公有勇有谋,外婆精明能干,强大的遗传基因,母亲自小聪明伶俐,识字念书、裁剪刺绣,方圆闻名。母亲虽家境优越,但由于地处闭塞乡村,本欲外出求学却因外婆心疼不舍而搁浅,于是终究封闭在养尊处优的小世界里。

解放前夕,经常上云南下四川的外公预感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即将到来,虽有不舍,也择时为母亲办了婚礼送母亲出嫁到罗坎,心想母亲脱离原生家庭也许能过上安稳的日子。那个年代的婚姻很讲究门当户对 ,对方虽无外公家名气大,但也是有产者人家,自然逃脱不了革命浪潮的冲击。丈夫死了,其寡母相继去世,家产大部分充公,不到18 岁的母亲带着一个老妈子、一个小丫头迁到罗坎街附近一个叫半坡的地方居住。其间,外公、大舅被人民政府镇压,外婆被押送金沙劳教,家中尚有弟妹五个,最小的弟弟还不足3 岁。外公临刑前被允许会见了母亲,嘱托她要帮助外婆拉扯大弟弟妹妹,就这个嘱托,母亲牢记并践行了一生,直至她弥留之际,还告诉我,她对所有姊妹“个个都喜欢。”

母亲爱姊妹,母亲爱子女。

母亲生性恬然,又知书识礼,家庭虽遭重大变故,仍受乡邻尊重,在大家帮助下,母亲把最小的弟妹接来照顾,日子倒也过得下去。母亲寡居的第5年,父亲出现了。据父亲老年回忆,他那时刚从外地当工人回到家乡,有次从半坡经过看到一女子,用父亲的原话说,“长得太好看了”,一打听,才知道是这么个情况,不顾家庭反对,寻媒前去提亲。那时的父亲身材高大魁梧,还算识文断字,且在外闯荡见过世面,正是年轻姑娘心仪的对象。父亲这一举动惹恼了奶奶,但奶奶太爱儿子舍不得责难,于是把怒火转嫁到儿媳身上,这给以后母亲与奶奶之间关系的不能融洽埋下了种子。

父亲提亲成功,将母亲迎娶至家。从此,母亲不再只是王家长姐,还是方家媳妇,是子女们的母亲。

母亲与父亲风雨几十年,共育子女五个,四个走出农村,一人留守家业,虽谈不上成才成大器,但也都能自食其业,支撑家庭,奉献社会。对此,父母一直是颇为自豪的。

我是老幺,我出世时,母亲已40 有余,记忆里小时候的母亲乌黑的头发,长长的辫子,白皙的皮肤,不胖不瘦的身材,穿着自己裁剪缝制的简单整洁的“阴单布”蓝色系列服装。那时,我们家常是村里女人们聚集的场所,有找母亲裁剪布料讨教手艺的,有找母亲“取鞋样”制作各式布鞋的,有请教母亲如何做甜酒、做豆豉、包粽子的,还有请母亲帮忙念书信的,甚至有找母亲断家务纠纷的……我小时候常呆在母亲身边,看着她认真地做着每一件事,心中充满了好奇和崇敬。

我长大读书了,假期里习惯睡懒觉,家务事也不甚懂得,常被隔壁大婶作为教育女儿的反面典型。对此,母亲说,“假期嘛,就是让娃娃休息的,多睡一会没关系。至于做家务,以后生活需要了,她自然也就会的。只有读书,错过了读书的年龄以后就没机会了。”我想,这应该是母亲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和感悟。她从曾经的天堂到现在的人间,从养尊处优的大小姐到样样精通的农村大妈,她一直在蜕变,在成长,她非常遗憾当年自己没坚持外出求学走出家乡,她是真正切身体会“知识改变命运”。所以,我们从小就被要求“把书读好,离开农村。”父亲母亲文化不高,理论不多,但他们身心散发的勤劳、坚韧、豁达、奉献等优秀品质浸润着我们成长,伴随着我们走向未来。母亲最后时光里,我们常常前三后事的翻来摆谈,得知我儿打算去成都求学,她总结性地说,“好,成都是个好地方,刘皇叔在的地方。”托母亲的富,儿子如愿以偿考入了川大读研。

母亲爱美,我还曾经调侃母亲是一个有小资倾向的老太太。小时的记忆中,她从田间地头劳作归来,常常会带回一些漂亮野花,让我们简陋的屋子与众不同。母亲从不忽略平淡生活中的任何一点美。还记得有一个端午节的早晨,迷迷糊糊中听到母亲唤我“幺,快起床,栀子花都开了”,我一睁眼,青翠欲滴的栀子花就在眼前,鼻子里那种清香的味道至今我都好像还能感受得到。小时候,母亲告诉我们,“鞋好遮半身,鞋要穿周正”,“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这应该是我们接受的最初的礼仪教育。我们逐渐长大,也渐渐有了自己的审美装扮,母亲会不时表扬我们,“这件衣服很合适,好看”,“头发这样梳,漂亮”,“这双鞋配这套衣服,对头”……这算是母亲对我们的赏识教育吧。爱美的母亲就是这样在我们心里播下了赏美的种子,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会忘记生活中还有种种的美。我们长大了,母亲也老了。晚年时母亲经常转动轮椅坐在鱼缸前,静静地看着在鱼缸里游弋的金鱼,问她到底看啥,母亲微微一笑“好看”。

母亲非常敬重书籍。我们家有阅读的习惯,父亲喜欢看一些传奇类的故事型书籍,打小我们就跟着读《杨家将》《呼家将》《八仙过海》《镜花缘》“三言二拍”等等,对这些书,母亲不看,也不阻止我们看,但她会把每本书都用旧报纸把书皮包好。那时候,年幼无知的我错误地认为母亲不喜欢看书。后来才知道,母亲是不看她喜欢的书。二姐三哥外出读高中时,间或会带一两本小说回家,母亲同样将这些书皮包好。再后来,他们参加工作了,带回家的书稍稍多了起来,其中就有一套《红楼梦》,母亲不再只是包好书皮,而是把这套书“据为己有”自己慢慢看,谁要看,得向她申请,看了要及时还给她。母亲对这套书情有独钟,一直妥善保存,到现在除了书页发黄,其它依旧。除了这套《红楼梦》,母亲还很喜欢看有关宋氏姐妹的书,毕竟母亲少年读书时的课本上常有关于“中山先生”的内容,对中山先生特别的敬仰,直到生命尽头时,母亲枕边都还放着《宋氏三姐妹》和放大镜。

母亲弥留之际,一日午睡醒来,清醒无比地告诉五姐,她梦见她的爷爷和奶奶,梦见了她的老家——盐源水井坝营盘上,木兰花正大团大团地开着……我们知道,人生近百年,母亲其实一直眷念着她的少女时代。

被需要的幸福

我一直自我强调充满责任感地活着,为生我的和我生的,活得很认真也很严肃。2018年4月12日,母亲永远地离开了。真切而平静地看着母亲安详地离开这个酸甜苦辣的人世,我流着泪,没有哭。我只知道母亲从此不再需要我了。

儿子离开家去外地学习,我非常负责地想为他把一切都准备妥当却遭遇他的不合作。在我无私奉献的伟大母爱的强烈感召下,他作出了一些让步。事后他告诉我,之所以勉为其难地接受我为他做点什么,是考虑到这应该是我的一种需要。“付出是我的需要”,我很不佩服这说法,觉得这小子真不懂得感恩。

母亲离开人世的第110 天是她阳世的生日,看着日历上一天天地靠近这个往年的重大日子,却发现这个日子的到来再也不需要我准备什么了,我真的好失落。猛然间,我明白了儿子说的“付出是我的需要”。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片面地认为,赡养父母、抚养孩子是我应尽的责任,我忽略了赡养父母、抚养孩子也是我的一种需要。是他们对我的需要成全了我存在的意义。

我很庆幸,曾经被父母需要过。我很幸福,儿子懂得我的需要。能被自己最在意的人需要本身就是自己的需要,能满足自己最在意的人的需要就是满足了自己的需要,这样的人当然是幸福之人。

卖鸡蛋的女人

记不清是什么时候,我就与这个女人打上了交道。时不时的,傍晚时分,我家的门会毫无任何先兆地被敲响。问起找谁,对方答“找方老师”。奇了,谁找方老师,竟然不预约呢。开门一看,是她,曾经卖鸡蛋给我的那个女人。她站在我家门前,有些羞涩地告诉我,她来卖鸡蛋,还有一些,想着我的鸡蛋应该快吃完了,就给背来了。我告诉她,上次买的还没吃完呢。她就说,没关系的,放在冰箱里,没关系的。我看着她这么渴望我能把她剩下的鸡蛋买掉,好轻松回家,我就向她妥协了。通常都是,无论我家里还有多少鸡蛋,反正只要她背来了,我都会给她买下。

就这样的买卖关系,我们持续了好多年了。

今年暑假期间,同样的情形再次出现了。这次,她剩的鸡蛋比较多,有100 余个。我很为难的对她说,我冰箱里根本就放不下那么多,这个天气又热,放着会坏的。她就说了,天已经快黑了,她这点鸡蛋难得背回去了,我买了可以分给亲戚朋友吃的。呵呵,我想,也是,难为她为我考虑得这么周全。于是,我就又把她的鸡蛋全买下了。她也就比较满意地回家了。

有了新鲜的鸡蛋,我就迅速把原来的那些鸡蛋处理了。可当我吃新买的鸡蛋时,我觉得这次的鸡蛋个头都很小,而且味道没原来的那么正宗。我想,个头小,我可以理解,因为她都是在街上卖剩下的,被那些很懂得生计的人们挑拣过,哪里还会有大个头呢。但味道不好,我就不能原谅了。看来,她开始欺骗我了。我最恨不诚信的人,我决定以后不再买她的鸡蛋。

前天傍晚,我刚吃过晚饭,听见有人敲门,压根就没想到是她。毕竟我上次跟她买鸡蛋最多一个月的时间,她应该知道100 多个鸡蛋我也不可能就吃完了吧。问找谁,答找方老师。我打开门,又是她。见到她,我的火气来了,我告诉她,我从此不跟她买鸡蛋了,并告诉她不买的理由。听我说了这些,她说,这件事情,是她对不起我,上次的鸡蛋,不是她的,是她们家隔壁一老人的,那个老人腿脚不便,平时是用荞子喂鸡,没有舍得用包谷喂,所以鸡蛋都很小,颜色发白不够黄。那天她是卖完了自己的又帮那个老人卖,忘记告诉我了。然后很恳切地向我道歉,希望我能够原谅她。并说了,她这次背来的鸡蛋绝对是自己用粮食喂出来的,小个是有点小个,但真的是土鸡蛋。如果我不信,可以马上打来煎,她等着我煎来看过。我见她很着急的样子,叹了口气,说,好好好,我就再相信你一次,但如果这次的鸡蛋与上次的一样,那你以后不要再给我背鸡蛋来了,我不再信任你了。于是,我又一次买下了她卖剩的鸡蛋。

今天早上,我接到一陌生电话,一接通就喊我方老师,我想这是哪个学生家长呢,结果她告诉我,她是卖鸡蛋给我的那个人,打这个电话呢,就是想问我打新买的鸡蛋来吃没有,是不是与上次的不一样。我笑了,告诉她,第二天我就吃过了,很好的鸡蛋,与上次的不一样,与原来的一样好。听我这么说,她也笑了,她说,她就是特意问这个事情的,上次的事情真的很对不起我,以后不会这样了,我们交道还是要打下去的。

挂了电话,我想了想,我们的这些交往,哪里只是买卖鸡蛋的交往呢,是人与人诚信度的交往,只有彼此诚信,才会有交往的持续。

猜你喜欢

鸡蛋母亲
母亲的债
神奇的鸡蛋画
给母亲的信
多了或少了的岁月
从鸡蛋开始
认识鸡和鸡蛋
悲惨世界
搞笑鸡蛋大集合等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