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形势下舞蹈编导基本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的思考
2019-11-12张聿璐
摘要:舞蹈是利用形体语言与音乐相结合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舞蹈表演能否取得良好的表现效果与舞蹈组织和编排具有密切关系。新形势下,舞蹈编导需要不断巩固自身基本能力,实现舞蹈创新,这样才能创作出更丰富的优秀作品。本文将针对新形势下,培养舞蹈创编基本功,提高舞蹈编导创新精神相关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舞蹈编导;基本能力;创新精神
舞蹈编导通过对舞蹈专业知识运用,结合自身对舞蹈内容和内涵的理解,进行舞蹈作品创作,指导舞者进行排练和表演。舞蹈编导是舞蹈形成过程中的灵魂人物,因此,舞蹈编导基本能力和创新精神对舞蹈表现力具有重要影响。
一、舞蹈编导需要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一)认识生活能力
舞蹈素材是从生活逐渐积累而来的,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又高于生活。现实生活是舞蹈编导进行创作的基础,脱离了生活,舞蹈也将失去根基,无法得到观众理解。因此,舞蹈编导要具有丰富的生活感受,能够在生活进行素材积累,对生活高度概括,这样才能为实现舞蹈创作奠定基础。
(二)具有丰富知识
舞蹈是形體艺术一种,这种艺术形式具有较强综合性,舞蹈表演将音乐和形体语言完美结合,展示出具有美感的舞台效果,表达舞者思想,抒发内心情感。因此,舞蹈编导需要具有较好的文化基础,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这样才能对舞蹈思想精准把握,才能做好舞蹈创作和编排。
(三)组织协调能力
舞蹈编导是舞蹈创作、编排和表演过程的发起人和策划者,组织协调能力是舞蹈编导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舞蹈编导需要具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善于在发现问题,并结合舞蹈动态发展做出快速判断,从而实现舞蹈的有效组织。
二、舞蹈编导需要具备的创新思维
(一)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是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是从一个具有突出特点的事物,联想到一些相类似的其他事物。在舞蹈创作中,虽然舞蹈场景不同,表现形式多样,但是从舞蹈的思想和情感方面存在许多共性,利用这些相似点,将有助于提升舞蹈编导创新能力。
(二)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通常被称作放射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表现特征。创新思维通常要经历准备期和酝酿期,舞蹈创作也不例外。舞蹈编导在作品创作中,往往针对一个问题,迅速产生多种解决方法,在这些方法中选择最佳解决方式。这种发散思维需要舞蹈编导自身具备丰富的舞蹈知识储备,这样舞蹈编导对这些知识具有深刻认知和理解,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迸发灵感,实现舞蹈创新思维。
(三)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通常被称为求异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对一件看似普通的事物从反面加以思考,从而产生新的认知。在舞蹈创作中,尤其对于舞蹈剧来讲,能够运用逆向思维,往往能够让舞台表现更加富有张力,能够让情节更加跌宕起伏。
(四)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与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有所不同,这是基于舞蹈创作过程中出现问题,避开主要矛盾,从其他角度加以完善,实现同样的主题表达效果。舞蹈作品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舞蹈音乐、专业动作、布景甚至表演者动作节奏变化都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这种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给舞蹈编导提供了侧向思维运用的基础。
三、新形势下舞蹈编导创新精神提升对策
(一)在生活中发现亮点
新形势下,舞蹈编导要提升创新精神,需要深入到生活中。舞蹈所要表现的故事情节和舞蹈思想,都是以生活中的素材作为基础的,舞蹈编导只有具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才能够对舞蹈思想情感拿捏准确,才能让舞台表现的内在精神高于生活而又不脱离生活。不仅如此,深入生活能够为舞蹈编导带来更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够将更多、更新的生活元素融入到创作中,让舞蹈作品具有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这样才能符合时代发展,触动人心。
(二)提高舞蹈编导综合素质
要提升舞蹈编导创新精神,需要加强舞蹈编导自身修养。舞蹈是音乐、肢体动作等多种元素相融合的艺术形式,只有对各种表现形式具有深刻理解,才能做到灵活运用。舞蹈编导需要掌握各类表现形式思想精髓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舞蹈编导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音乐理解能力,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美学理念,能够通过对舞蹈结构的调整提高舞蹈表现力,这样才能够形成创新思维,达到舞蹈表演效果。
(三)丰富舞蹈编导内心情感
舞蹈创作中,舞蹈编导需要结合舞蹈创作主题,将自身思想通过作品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够让观众通过舞蹈表现形式获得情感的共鸣。要提升舞蹈编导的创新精神,需要培养舞蹈编导丰富的联想能力,需要培养舞蹈编导对事物的感性认知,这样才能让舞蹈语言具有神韵,才能实现舞蹈创新。
四、结束语
新形势下,舞蹈编导要创造性发挥自己能力需要不断加大其自身的舞蹈知识储备,丰富内心情感,丰富自身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够在具备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对作品形成更深刻的解析,才能激发舞蹈编导的创新思维,创作出更新、更有思想、符合时代需求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乔素.新环境下舞蹈编导基本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探讨[J].黄河之声,2019(9):132.
[2]梁捷.新环境下舞蹈编导基本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分析[J].艺术评鉴,2019(4):89-90.
作者简介:张聿璐,四川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