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篆刻章法之大效果

2019-11-12李婷婷

艺术大观 2019年11期
关键词:章法格调篆刻

李婷婷

摘要:篆刻如今已脱离了实用功能成为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本文通过分析印章以及篆刻与绘画中章法的共通点,从虚实的完整性、线方向的统一性以及格调的明确性这三个方面详细分析篆刻章法大效果的具体表现方式。

关键词:篆刻;章法

在方寸之间极尽能事的艺术,即为篆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最重要的表达即为大效果。大效果使平面的艺术形式产生视觉上的层次感和纵深感,让人体味到方寸之地的色彩和空间的丰富变化。既为视觉艺术,篆刻与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一样,都是通过构图达到一定的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在篆刻中表现为朱与白的巧妙搭配,在视觉上给予人们的视觉享受亦称之为“大效果”。

篆刻大效果的原理与其他视觉艺术构成的形式是相通的。謝赫在《古画品录》中的“立法论”明确提出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其中第五条经营位置值得我们在篆刻创作中仔细品味,好的构图效果可以让欣赏者在短时间内达到视觉冲击。构图效果的形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一、虚实的完整性

这里说的虚实即为印面上的朱与白。清代笪重光在《画筌》中言:“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可见,留白可以使画面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味,适当的留白与画面之间可以形成虚实作用的效果。因此,在篆刻中我们要注意印面的留白。通过留白产生虚实相生的效果,这也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共同特征——重虚实结合。留白在篆刻中即是通过笔画简单的字或者笔画间的空隙为印面留白,白文印表现出的则是印面效果的留红。大的留红可以通过构图上的减法得以实现。

在构图上做减法,反而会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在艺术中存在着模糊处理这种方法,艺术本来就是艺术家们抒发性情,表达内心世界的一个途径,如果处处写实,处处较真,那就脱离了艺术的本质。由于线条本身所能显示的美质内涵是抽象的、朦胧的、模糊的、含蓄的,便给欣赏者带来了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和自由理解的广阔空间。在构图上通过模糊处理做减法,实际上也是为了空间上的留白服务,通过留白与印文的融合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

如图1,“雷氏东升”印,雷字上面两横,雷字下面两个田字内部的小短竖以及东字的第二和第三横,都是做了大胆的并笔,使得空间化整,为留红的完整性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升字上面日字头的小横与下面的长横中间相连,达到印面中小泥块的效果,看似调皮不经意,实则起到了使留红完整的作用。如图2 ,印文中的国字,将框内的长横与口字进行错位,使得空间留红化整,达到了让虚处更虚的效果,完整的留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图3,“师古”印,师字左右两部分进行错位,右半部分向上提高,为下面的留红留出空间,使得整个印面形成大块留白。

因此,线条间的并笔、字形结构的错位借用以及不经意间造成的“小泥块”对线条间的空间进行模糊,这三种方法是在构图上做虚实结合的模糊处理以达到视觉冲击力。

二、线方向的一致性

端点决定线条质量,线条决定作品风格。可见,线条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印面内线方向的一致性是印面大效果的表现方式之一,这里说的一致是大概地一致,并不是平行一样的标准型方向一致。

如图4“如意”印、图5“平淡”印以及图6“中国长沙湘潭人也”印,印面内的横的走向、竖的走向大致都朝着同一个方向。这样的同向性的排叠效果使得整个印面更加的有气势,就好像一列军队,迈着整齐的步伐,给人一种神圣与庄严感,正所谓印面的“大效果”。

我们在分析线条时,观察的都是整体,绝不是对某一根线条的独立分析,孤立的线条是没有意义的,一定要在符合审美规律的前提下,将线条当作整体,分析一组线条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才是篆刻艺术。除了长线,短线也要有大概一致的方向性,短线代表灵动,但不能凌乱,不能过于随意,在起到调节印面效果的同时,短线也要有自己的方向性,这个方向性也要做到大致的统一。

如图7,“壁上的弯把犁”印,印面中短线、斜线、长线以及泥块应有尽有,但却不显杂乱,整体表现出一种热烈的感觉,正是因为印面中的每种线条,都有着一致的方向性,才表现出一种秩序感,做到了短线不碎,斜线不乱,长线不孤立。印面看似整体,实则被分成了三部分,三列竖排间隐藏的两条竖线,也为印面的秩序感做出了贡献。可见线方向性一致的重要性。如图8,“无为”印,利用为字下部分的六根长线,构成了一组排叠线,每根线都朝着一个一致的方向延伸着,仿佛有无穷的力量在蔓延着。无字与为字的横以及边框构成横的排叠,也为印面增强了阵势。

三、格调的明确性

一方有特色的印章,必然有它独特的审美取向,这种取向,一定是明确的。这种取向或苍劲有力、或空灵消散,亦或浑厚古拙。不同的格调需要不同的章法来配合,以期达到所需的“大效果”。如图9,“大漠孤烟”印,印面内曲折的线条好似流动的沙,苍茫的边框又似被狂风席卷过的地带,表现出一种大漠孤烟,雄浑苍劲的力量,体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以及狂热的内心世界,印文内涵与印面效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苍劲有力的“大效果”,让人们在方寸之间仿佛看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如图10,“水墨狂徒”印,苍劲有力、干脆利落的线条搭配开张的体势,大气磅礴,没有一点虚媚与浮华,真可谓是“水墨狂徒”。

艺术格调亦是风格,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创作者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上图10的“水墨狂徒”印,是崔志强先生的一方印,我们也许从印面效果就能感受其背后作者的性格,崔先生率真、勇敢与坚韧,他曾用“玩儿”来总结自己。正是这种骨子里的拼劲与自由,才使得他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格调,而这种格调不是能轻易模仿得来的。古人云书为心画、见字如面,与篆刻艺术正是相通的,印章反映的是篆刻者的内心,是篆刻者的情感表达,格调的明确性有利于印章“大效果”的表现。

虚实的完整性、线方向的统一性以及格调的明确性这三个方面即为篆刻章法大效果的具体表现方式。艺术从来都是抽象又具象的,它具象,因为它存在,它抽象,因为它是艺术,我们不能用很多条条框框去解释艺术,更不能用两、三条概念去概括艺术规律,有了规律,它就不是艺术了。篆刻艺术之所以让人着迷,正是因为它是书法、章法、刀法这三者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陈国成.疏堂论印[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8.

[2]白琨.浅谈中国画的留白及其渊源[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8(1):19-21.

[3]丁梦周.风雨南窗[M].郑州:海燕出版社,2014.

[4]刘雅婧.邓散木在篆刻章法上的探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论文,2013.

[5]熊绍庚.再谈篆刻章法的形式构成美[J].广州:广州大学学报,2005(7):17-19.

猜你喜欢

章法格调篆刻
质地
格调时刻
多一分不平凡
中国画章法与构成原理
出租屋捣鼓计划低成本拗出新格调
炫酷春夏
运动,是一种格调
章法教学之道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