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教学特点和方法

2019-11-12梁旭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25期
关键词:技能人才计算机课程职业教育

梁旭

摘要:我国的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市场输送合格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在信息化大背景下,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等计算机职业教育要为社会输送综合素质高、符合信息化整合工业化要求的综合技能人才。因而在计算职业教育的课程中势必要结合社會需求,采用合理的教学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体现计算职业教育的课程特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质的完成教育目标。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职业教育;教学特点和方法;信息化;技能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5-0176-02

Abstract: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takes the task of delivering qualified skilled and applied talents for the social market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the demand for computer application talents is increasing. Higher comput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provide comprehensive skills for the society with high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refore, in the curriculum of calcula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social needs, adopt reasonable teaching design and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embo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riculu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achieve high quality educational goals.

Keywords: computer course;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informatization; technical talents

1 引言

向一线工作岗位输送应用型技术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目的。因此,要求培养的高职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熟练的实践应用技能。在职业教育培养过程中,始终把握以培养技能复合型人才为宗旨的指导思想,同时还要注意职业教育不仅要突出实践性和技能型,还要紧密结合市场的需求。由于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使得当今社会的应用管理与计算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社会对每位工作者会操作并熟练应用相应的办公软件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而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基本都要从事具体的一线工作,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有关计算机的使用和对办公软件的熟练程度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使学生毕业后在新的岗位快速适应新环境对办公软件方面的需求,在高职教育课程中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基础教学承担计着算机辅助教学和高校教育信息化技术的重任,其根本任务是为一线岗位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等行业所需要的计算机先进技术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对于高职学生来讲,他们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由于其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上的限制,使其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约束能力与自我提升的学习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格外重视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1]。

2 高职计算机基础文化课程的教学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基础文化课,其目的旨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迅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及对Office办公软件的熟练使用。然而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同时存在我国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对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已经接触到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更有部分学生参加过相关比赛与培训,已打下了扎实而又牢固的计算机基础。相较于这部分地区的学生,来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学生,他们接触计算机的时间晚,更有甚者其中某些学生还未接触过计算机,因而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就显得相对薄弱。由于上述原因,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很容易出现两个极端:部分学生觉得学习内容太过简单,对上课内容提不起兴趣;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因为掌握不牢固,出现学习吃力无法跟上老师教学节奏,进而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的情况。

因此,对应不同地区的学生,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结合学生实际准备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对教师上课是一个严重地考验。

3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课程设计

3.1 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是判断教学结果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及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和实践操作。如Win7系统的基本操作,使用Word进行文档编辑和排版等,使用Excel进行数据的计算、分析和处理及图表管理等,使用PPT制作简单的幻灯片演示等。其目的就是掌握基本的系统操作和办公软件的使用来满足日常办公的需要。

3.2 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首先要摸清教学对象的学习基础,然后来规划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知识点,全面了解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有效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出发,有的放矢,而不是简单的备教材。所以在上课之前就要先了解学生的基础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如同农民播种时,要因地制宜。首先,要学会了解学生,包括了解他们的共性和个性。共性就是现阶段的大多数学生普遍处于什么教育层次,他们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有多少?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如何?哪些知识点可以弱化处理?哪些是需要加强强调的?个性是指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储备、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等。哪些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举一反三?哪些学生需要重点讲评和分析?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掌握程度,确定教学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具体教学。了解学生的个性,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他们想学、乐学、主动学。

教学设计只是个预设过程,立足教学大纲和教材,同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变化,教师要预测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及可能出现的行为举止,去思考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便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2]。

3.3 教材及多媒体课件规范化处理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资源和教学支撑,但它不是唯一的资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的教材已满足不了教学需求。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教材,还需要紧跟现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将课外丰富的案例素材合理引用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扩展,同时将案例实践与知识点相结合,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备课外,大多数还需要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支撑。而目前大多数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只是简单地将黑板上的板书内容通过投影仪转换在课件中,这并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应用多媒体课件应该是将枯燥的知识点和内容,通过文字设计、图片、表格、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形态效果转换为简单的、易于理解的、生动形象的示例型趣味性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多媒体机房空间偏大,空气不流通,若多媒体课件应用不合理、内容枯燥无味,学生一上课就想睡觉,教学效果反而不如在普通教室。

3.4 创设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整个教与学两个过程都应该具备生动化、趣味化、实用化等性质,应结合教学目的并采用恰当的手段达到与之相对应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枯燥的素材与抽象的概念来进行教学,应致力于使整个教学设计更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进而营造一种主动探索,自主求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

使用情景教学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态度。例如,在讲用Word文档进行图文混排课程前,可以先向同学们展示一份已完成的艺术海报,通过图片艺术效果的刺激,让学生产生自己想制作艺术海报的想法,先独立思考设计的方法尝试自己动手练习,在学生自主摸索练习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练习难易知识点,然后利用这个艺术海报的引子,再集中进行详细讲解,将重难点穿插在应用讲解过程中,这时就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度,即创设了任务学习的情境,也使学生对学习本身或过程充满了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4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

4.1 教学内容以精讲多练为主

在基于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现代化教学条件下,教师已经不再是书本知识的复制者,更多的是由知识传递的“搬运工”向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转变。学生的学习形式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大作业为主导,教师辅导教学为辅。那么就使得教师在“讲”方面大为减少。

为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就必须要求教师从传统的单向灌输转为启发式教学,不能只限于课堂知识的讲授,更应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构建适用于自己特点的知识体系。当然这个的前提是教师根据不同地区学生入校前对计算机掌握的情况进行区分备课,划分难度。

在教学形式上由原来的“教”转化为自主“学”这一点,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实践上机练习这部分就显得尤为突出。为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之前为学生准备精选实例,提供引导性的解决思路,基础较差的班级直接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法,讲解的实例案例需要涵盖当次课程中的知识点,同时课堂上布置相关实践小练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解决问题。对于上机练习中集中容易出错的难点重点,及时在课堂进行讲解点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现提高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例如,在Excel的公式函数教学中,教师讲解了详细的公式函数应用,最终的落脚点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多动手练习加强体会,在多个练习和实践中领会知识点并掌握应用。

4.2任务驱动式教学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更多的是动手上机实践练习,没有实践无法全面掌握吸收课程的难点和重点。在计算机基础实践练习的讲授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给学生发布任务,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通过小组相互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找出完成任务的关键知识点。如在excel公式和函数的练习中,给学生发布任务,要求计算零部件的不合格率,要完成这个任务的关键即公式:不合格零件数目除以零件总数。由于思维定式和思考问题的不全面性,很多同学认为题目很简单,可是做出来的结果却出人意料。这时,学生就会反过来思考为什么结果有误,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在使用填充柄填充公式时零件总数这个分母会不断发生变化,通过小组讨论寻求解决方法。这样学生就容易将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区别掌握了。

5 结束语

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职业教育具有实践特色鲜明,技术实践性突出等特点,计算机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必须要坚持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培养。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参考文献:

[1] 朱洪艳. 浅析在计算机课程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9(20);24.

[2] 王宪平.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反思[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8(1);23-25.

[3] 王晓玲,凌云. 项目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苏州市职业大學学报,2009,4(2);13-14.

[4] 程杰,王其林,李立伟,等. 高等职业技术教学项目课程的基本内涵研究[J].海军士官,2013(1):53-54.

[5] 沈汉达. 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实践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1):21-24.

[6] 王坤. 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7] 李艳芳.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软件导刊,2013(7):16-17.

[8] 张银玲,牛小梅. 浅析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现状和策略[J].科技资讯,2006(5):33-34.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技能人才计算机课程职业教育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技能人才调查研究
探讨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