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培养研究
2019-11-12陈丽梅
陈丽梅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界定,分析了目前高校中“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最后总结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以IT类专业为例进行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策略,以及关于IT类“双师型”教师等级评定指标。
关键词:校企合作;双师型;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5-0149-03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等。”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可以看到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界定
应用型高等本科学校的定位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对于培养的人才目标主要强调的“应用”二字,培养目标是具有应用型和实用型,产出的人才应是既具有实践能力又具备职业能力,也就是能够胜任企业、行业岗位的需求,教育中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教师,教师的素质是保障应用型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因素。无论是社会还是教育界都已经公认了“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双师型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和特色。目前,社会各界学者对于“双师型”教师并没有进行统一认证。高校和学者对于“双师型”的认定各有不同,有的认为“双师型”即“双证型”,例如:有教师职称证和技能证书就认定为双师型等,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各界对于高校“双师型”教师内涵没有统一的界定,甚至有的高校简单把双师型教师理解为双证型教师,这不仅制约了双师型教师的建设与培养,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同时阻碍了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虽然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没有得到统一界定,但大部分学者对教师的能力结构研究都进行了统一的认可,例如:袁晓初、张利[1]认为在教师的基本能力基础上,职业能力由基本教育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构成。胡海员认为[2],“双师型”教师即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如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和身心素质;也具备职业能力,即行业职业道德、行业职业素养、社会交往和协调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王金华认为[3],除了具备教学、教研、专业实践、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管理、创新和适应等方面的能力外,还应具备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素養,如行业方面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市场经济素养等。通过以上各学者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师的双师型能力结构的界定是统一的,即双师型教师的特点是不仅具有教师的基本能力,还应具有职业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于IT类“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结构可以认定为不仅具有IT专业的知识理论体系和专业技能,还能够洞悉IT行业的发展动态,专研本专业的新技术的应用,可以经过专业的授课、专业实训和实习培养学生掌握满足IT就业岗位需求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同时在理论和实践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例如:提起IT行业就会想到程序员,在实践中要培养多动手、多动脑、多练习,应该能够全面、高效、严谨地处理任何软件程序和业务问题,不仅要熟练进行代码编写,还要深刻理解技术原理和业务逻辑,引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逐渐掌握程序员的思维模式、编程习惯等,通过应用项目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和能力,使之具备IT行业的职业素养。
2 应用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指标,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目前,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存在的现状总结如下。
2.1 高校教师进企业
目前,高校的双师型的培养大多是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的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到企业相应的岗位进行学习深造,企业提供教师相关专业的岗位进行学习和锻炼,教师通过熟悉和掌握该专业的应用技术和需要的职业素养,从而提升教师双师型能力的培养。该培养模式大多数都是利用教师的寒暑假或较短期的时期到企业进行,由于时间有限,很难保证教师双师型培养效果。
2.2 专业领域精英到校培训
高校会邀请一些相关企业行业中的骨干与精英到学校为教师进行培训,讲解关于当前行业企业的最新动态以及最新领域的技术应用等。该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是时间较短,同时大多数培训内容仅仅是介绍概括,被培训的教师并没有真正掌握相关技术的应用,只是停留在了解层面。
2.3 聘请行业骨干教师进课堂
对于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高校会相应地聘请行业的骨干到学校课堂中进行授课,充实双师型教师的队伍,这样的培养模式仅仅是针对某些特定课程,该培养模式的问题在于企业骨干教师讲解的课程数量是有限的,同时骨干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3 IT类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
由于经济与科学技术地飞快发展,对于IT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都是居高不下,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作为地方院校,致力于以培养“地方性、应用型、行业型”人才,同时以“立足龙江,服务地方”为己任,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创新,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不断深化和完善,由于IT类专业的特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必须与企业进行合作培养,并增加企业合作深度,就IT类专业的“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和培养策略总结如下。
3.1 IT类“双师型”教师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两手抓。
培养“双师型”教师必须从教师以及教师队伍两方面共同抓起,不能单独从某一方进行培养,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的,我院“双师型”教师和教师队伍的培养主要分为自有专职教师和企业选派人员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1) 自有教师认定为“双师型”教师的条件和要求非常明确,对于本院专职教师被认定的教师能力主要考察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行业职业能力以及素养等综合因素进行评定,具体参见表2所示。
2) 企业选派人员充实教师队伍的条件必须明确,对于企业选派的人员必须为企业行业中的骨干精英或者行业的工程师,同时必须具有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
3)健全IT类“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政策。
主要的激励政策包括不同等级教师的工资待遇政策、到企业进修学习、本专业培训等经费的支持、被认定的“双师型”的教师“特殊”待遇等,例如:项目的倾斜、实践项目的课时补贴等。
3.2 IT类“双师型”教师等级的制定与划分。
1)根据教师不同的职称、知识、实践能力以及技术应用实践等方面将教师分为三种不同等级的“双师型”教师,如表2所示。
2)多维度促进“双师”教师以及教师队伍的发展
通过“双师型”等级的划分可以看到,“双师型”教师从职称与知识、实践能力的标准认定以及技术应用实践能力三个维度衡量“双师型”教师,从多方面和多角度进行了划分,明确了不同等级教师的晋升路线,可以促进“双师型”的成长,同时也有效对教师进行自我定位,在教育教学中也能够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分工合作。
3)根据IT类教师职稱确定企业进修策略
由于IT行业的特点,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技能最关键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进修,将IT类专业教师根据不同的职称,确定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的时间。利用校企合作行业资源优势,大大提升IT类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职称为讲师的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工作;每学期选派一名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四个月的企业在岗在职学习与工作。
4 与企业深度融合,创建稳定“双师型”教师队伍
1)在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企业与专任教师人员深度融合,企业骨干精英与专职教师共同上课,与企业的深度融合要求专职专任的企业人员参与日常教学,并且要求企业教学专职人员必须为固定人员,由于企业人员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工作方式、不同的工作思维模式以及不同的教育背景等,固定的企业专职人员有利于专任教师行沟通和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稳定性。
2)制度的保障,企业工程师进入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准入条件,必须通过院系专业教学质量认证才可以进入课堂为学生上课,同时除与专职教师共同授课外,专业的其他教师需要随堂听课。
3)积极与企业进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依托企业行业的紧密联系,围绕与企业的项目合作,深度挖掘计算机行业的领域的重大需求,针对行业中的技术支持问题,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教师与企业共同研究,提升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能力和掌握IT类专业的发展动态,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4)深度合作运用“三共”原则,助推IT类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速度,专兼职人员共同制定适合IT类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实践环节的内容;共同研究以教师为主导的企业项目,推进IT类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共同研究以IT类专业行业应用为主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5 IT类“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践的反馈
经过“双师型”教师以及教师队伍的实践培养,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系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以及教师队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做如下总结:
1)教师自主到企业实践意识增强,能够积极主动地到企业进行学习和锻炼,同时在企业学习中态度非常明确,能够将企业中的最新技术、企业中的制度、实践能力、职场中的职业素养等带到学生课堂,如图1所示。
2)“双师型”教师对于IT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能够提出修改建议,更加明确了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和方向。
3)与企业合作的科研项目数量增多,科研成果丰富。由于与企业有合作育人项目,教师直接参与项目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人才培养的质量。
4)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学校与企业共谋发展,增强了企业与学校的亲密度,同时稳定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增强了IT类专业教师间的沟通。
综上所述,“双师型”教师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保障与基石,为了能够培养出技能型与应用型人才,应用型高校应不断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致力于构建长远完善的培训体系,实现学校与教师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袁晓初,张利.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力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117-118.
[2] 胡海员.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能力及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究,2011(12):57-59.
[3] 王金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天冿职业大学报,2004(3):53-57.
【通联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