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文博旅游业的新型文化业态分析
2019-11-12刘澍
刘澍
[摘 要]当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科技化的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充分的应用于文博产业之中。现当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文化的需求也日益的增加,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则充分将中国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用多样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满足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以及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和发扬。纵观时代,互联网与文博领域的融合已经成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新兴趋势。本文将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对文博旅游的新型业态发展现状及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文博旅游业;文化业态;分析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推动以及互联网技术强势席卷,许多文博机构已经认识到,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必将成为文博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推手,构建一个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近几年来,文博产业的数字化建设已经初成规模,不管是藏品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还是展览时运用的多媒体手段,VR,AR等技术,都大大提高了大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激起了对中国文化传统、历史文物的强烈兴趣。本文将以天津纪念馆为例,具体阐述“互联网+”时代下文博旅游业发展的新业态。
一、“互联网+”时代文博旅游业的数字化融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文博旅游景区逐渐从单一的静物展览走向多样化、信息化的视频、声音、动态的表现形式。在互联网环境下,文博机构的内容与公众社会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展馆不仅可以在现实中创办展览,也可以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创办展览,供观众欣赏、参观。不管那一方面都需要实现数字化的融合。
(一)LED显示屏的合理运用
现在,LED显示屏应用于展馆的频率越来越高,一方面,它不仅可以装饰外部展馆,形成一种灯光艺术,还可以及时的传达文化景区的信息资讯;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对LED屏进行创意设计,将屏幕与展馆的内部环境融为一体,给游客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精神美感上的享受,同时,将文化与声音视频相结合,可以将文化知识、场馆信息更好的传达给游客。LED显示屏所属的大屏显示技术也可以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使游客可以在手机端、客户端上浏览场馆的布局信息,实况转播、导航定位等各种人性化的服务。尤其是在一些面积较大的博物馆、纪念馆,由于游客自身的个性化需求不同,想要参观的区域就会不同,这时候技术的优势性就凸现出来。
(二)三维数字还原技术的应用
借助数字技术,以物理和非物理的信息表达方式,从感觉、视觉、触觉的角度让文物还原,使之可观可鉴。这一类的还原技术大都是以小型文物为主,通过这种三维数字还原技术,让游客可以观赏文物的细节,了解其中的艺术和历史。例如水民俗博物馆则使用异形投影技术,在模型上依次幻化出不同角色的秦腔戏剧脸谱图案,观众还可以DIY戏剧脸谱并打印出来作为留念。
(三)虚拟成像技术的应用
虚拟与现实的结合有利于增强游客的立体化、趣味化的感受。根据光学错位和立体成像的物理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成功的让过去的历史故事“活”起来。同时,将历史故事以及历史人物在空中成像,极具视觉冲击的图像演绎对于游客的印象是深刻的。
二、“互联网+”时代文博产业的“线上旅游”
相对于传统的旅游方式,“线上旅游”是依托互联网技术而兴起的一种新式旅游形式。它作为一种旅游的辅助手段,将AR、VR技术应用其中,打造虚拟的全景博物馆、纪念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游客更多便利化的服务,同时也相对的减少了客流量,更好地保护文物以及通过互联网进行更有效而又积极的传播。
三、“互联网+”时代文博旅游业中人工智能的应用
21世纪作为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对文博机构的大数据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人工智能将展馆中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归纳整合。在美国,奥巴马总统的博物馆则包含10亿封以上的邮件,人工智能便成为管理如此大量级文件的唯一可行方法。同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将馆与馆之间的史料资料实现快速化的共享,视觉识别算法的应用也将释放图片的收集潜能。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化的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数据史料的收纳整合,还可以建立智能化的服务系统。例如,现在天津各类纪念馆中建立的自动售票及检票系统,智能化的检票系统对于缓解人流高峰期的客流压力具有重要作用。而智能化的检票系统,只需游客将在各类网站所购买的二维码票扫一下,便可进馆观看。这种便捷式的购票方式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促进了旅游业经济的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科技化的智能信息技术必将与文博旅游业进行融合。而这两者的融合对于推动文博旅游产业的发展、满足新时代下公众对文化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它使文博旅游业真正的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当然,新时代下,“互联网+”技术带给文博旅游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文博旅游业态的发展正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武征,张鹏.以旅游业促进文博产业发展——以大连地区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10):129-130.
[2]徐梅蓉. 创新文博工作 打造全域旅游[N]. 中国文物报,2019-02-26(7).
[3]蔡文娟,李开宇,邵振宇,肖智仁,张行.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文博旅游景区游客感知——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3):33-35.
[4]刘路,马晓辰.“互联网+”时代文博旅游业的新型文化业态研究[J].今传媒,2018,26(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