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9-11-12刘迪
刘迪
[摘 要]本文结合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专业课程特点与教学要求,在工学结合的理念指导下围绕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对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的探讨。
[关键词]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力;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改革
一、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基础
(一)将“工学结合”作为课程教学改革指导思想
“工学结合”指的是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其置于高职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的地位之上,给予了高度重视。实际上,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有助于职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行业用人需求为前提形成精准的培养目标,据此设置专业课程,实现职业标准与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使课程教学成果能够与企业用人需求接轨,符合行业发展动态。
(二)应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
在环境咨询与服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可尝试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其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工作过程中实现,将“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紧密结合,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贯穿于职业学习的各个环节之中,一改过去教学模式死板、灌输式的特点,可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
(三)重视以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课程学习主动性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适合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等技术性强的专业课程教学。在现代教育理论中,职业教育分为获取信息、形成工作方案、制定行动决策、落实工作方案、工作质量控制与绩效评价等步骤。在推动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专业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重新审视新形势下的职业人才技能培养方法,不仅需要系统科学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还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在职业实践行动中逐步掌握自己认为所需的专业技能。
(四)完成实践教学改革设计,制定科学的课程标准
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课程教学设计应遵循高职课程总体的教学目标,将专业培养基础性目标与学校人才培养的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专业培养基础性目标即根据专业教学大纲、教材、课程体系等要求培养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职业人才;发展性目标即指在学校的一系列教育下达到的“育人”要求,在道德、法律意识、综合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课程标准的设计应以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关注学生学习方法、态度、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结合能力培养、学生主体地位、实践训练等各个要素。在课程评价方面,着眼于学生间存在的差异性,形成阶段性、成长性、针对性的评价体系,以学生、企业信息反馈完善课程标准制定。
二、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为提高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与必备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应从教学理念、策略、内容三个方面入手,在工学结合的指导下,以工作实践为主线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改革与实践
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专业课程改革应适应现代教育理念,不仅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应实现理论知识向专业能力的转化,从过去对理论知识的考察转移到创新思维方式、职业能力的考察。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与职业岗位实训,提高学生实践工作能力,掌握具体环境评价任务和管理程序;通过实地调研与法律研读基础上的环评文件撰写,提高学生专业语言掌握情况与工作软件应用能力,于实践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写作能力。
(二)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思路
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应突出职业人才培养特点,体现新形式下的教育要求,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著手:(1)教材方面:根据行业发展动态和课程培养目标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应进一步进行丰富,囊括专业发展、行业特色与实际工作场景,提高教材的实践应价值。(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师生地位,尊重教育和工作实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优化学生与教师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实现课堂教学、学生自学、工作实践三者间的有机结合。(3)强化“工学结合”的导向作用:紧跟社会需求动态变化,针对就业形势及时修改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制定科学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革故鼎新,在教学和考核中及时体现出环评行业中出现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要求,避免学生学习与行业发展脱节,满足在专业对人才的需求。(4)课程优化。针对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应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为中心进行重塑,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强调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课程教学重心往思路、方法、问题和讨论上倾斜,课程内容向交叉学科适当延伸。(5)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标准的制定应以学生专业能力为中心,看到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的相互结合,使学生在工作中掌握和巩固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岗位适应性。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期待[J].中国高教研究,2006(8):22-24.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7(30):18-20.
[3]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52-54.
[4]戴四新,陈绍敏.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7):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