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学类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策略分析

2019-11-12曹仲晔

活力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就业现状职业规划

曹仲晔

[摘 要]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硕士毕业生的数量与日俱增,这样的变化给经济硕士研究生就业带来了影响,就业压力日益增大。通过调查了解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与职业规划现状,分析当前研究生在求职过程中自身的意愿与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和研究生自身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从而完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提高经济学类硕士研究生求职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经管类研究生;就业现状;职业规划

经济学类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其就业一直是社会和高校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多数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选择直接步入就业市场,尽管近几届经济学类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但在就业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部分研究生一次性就能顺利就业,而部分研究生则在求职过程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随着近些年硕士生总量持续增长,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会越来越大。为了解经济学类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规划现状,分析当前研究生在求职过程中自身的意愿与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面向一年级硕士研究生与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发放了调查问卷。现将经济学类硕士研究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概述如下。

一、经济类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对就业方向基本明确占统计人数的30.43%,高于一年级硕士研究生的12.50%,表明随著学习研究地不断深入,研究生能够逐渐明晰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同时,仍有6.53%和16.67%的硕士研究生对就业没有明确的方向。两个年级的硕士研究生大多数对自己未来就业方向都处于一个比较模糊的状态。

此外,在读研期间,寻找与工作相关的实习单位与岗位,一方面能增加毕业生对就业方向和具体职位的深入了解,锻炼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降低就业风险,增加就业成功的可能性。34.78%和16.67%的二年级和一年级硕士研究生有过1~2个与就业方向密切相关的实习经历,有间接相关实习经历的研究生分别为21.74%、14.58%。二年级研究生中无任何实习经历占比例约为19.57%。

可见,研究生对自身职业方向缺乏明确的目标与实现路径,职业生涯规划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二)职业期望地区与单位性质偏向明显

通过调查统计,将杭州、南京等新一线城市作为首选工作地区的两个年级硕士研究生分别达到了71.74%和70.83%,选择北上广和回家乡城市工作的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分别为4.35%和6.52%,一年级研究生为6.25%和10.42%。从数据可知,经济类硕士研究生期望的工作地区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以及沿海开放城市,比较其他学者的数据,近年来愿意去北上广发展的经济类硕士研究生也逐渐减少。分析原因不难得出,由于北京、上海、广州的房价、物价水平都较高,生活压力较大,而发展迅速、机会较多,相对压力较小的“新一线”城市则成了更多硕士研究生的首选,而考虑去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发展的人数更是凤毛麟角。

在职业性质选择方面,证券、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银行成为两个年级研究生更多的职业选择,其中证券为首选职业。从性别差异上来看,对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女硕士的选择明显多于男硕士。而高校和选调生在两个年级研究生中作为职业选择的比重较低。与其交流并结合实际分析原因,大多数硕士研究生都对自己的未来满怀憧憬,有着较强的事业心和职业理想,但随着就业压力逐年地增加,研究生在选择职业时同样也会更多考虑职业的稳定性和保障性,其中女硕士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社会认为稳定的工作。目前大多数高校都需要博士学历以及海外留学经历,对科研学术的要求不断加大,科研压力是硕士研究生放弃继续深造的主要原因。而对于选调生,大多数硕士研究生表示并不了解,加之选调生这一职业本身对报考者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选择的人数更少。

(三)自身素质能力不足

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本科阶段后的高层次教育,培养的是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有较强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是区别研究生与本科生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硕士研究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统计显示,二年级硕士研究生中在问卷调查时已发表两篇及以上学术论文的比例占6.52%,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占10.87%,大多数研究生尚未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本次问卷调查于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答辩一周前左右,有21.74%硕士研究生已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完成50%的硕士研究生占10.87%,仍有19.57%的硕士研究生未开始撰写开题报告。而在调查求职过程中会造成困扰的因素中,两个年级研究生均显示学校知名度不够,缺乏实践和工作经验,专业知识水平不足是三个主要的困扰因素,其中缺乏实践和工作经验所占比重最高。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一方面研究生能够认识到就业与在校阶段的努力程度有关,而另一方面从科研学术完成情况和实习情况来看,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缺乏合理地规划,在日常生活中忽视专业知识与技能地锻炼和积累,部分硕士研究生存在不积极进取、安闲度日的消极态度,从而导致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劣势。

(四)职业生涯指导不够

研究生在明确职业目标后,除了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应根据职业目标的要求,做好准备制订计划。学校的教育和培养在研究生求职过程中有着正向的作用,应当予以重视。因此,高校应积极组织相关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辅导、提供职业实习机会等就业咨询,帮助研究生做好充足的职业技能的储备工作。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硕士研究生感兴趣的求职培训辅导,获取就业资讯,包括相关就业实习信息、相关就业政策等成为研究生最为迫切的需求。此外,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对于邀请校友或就业多年的行业人士通过讲座或访谈等方式能够深入了解行业较为需求,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对于求职技巧培训,包括修改简历、学会阅读招聘信息、模拟面试等比较感兴趣。两个年级的硕士研究生均表示求职培训活动能尽早开始,从硕士研究生一年级就陆续开展相应的指导。通过深入了解,大部分硕士研究生能够积极主动获取自身职业规划信息,但更多来自于自己获取知识,部分硕士研究生本科期间学校也较少开展相关的就业指导和培训。此外,从父母、同学朋友、校友等也是研究生群体获得指导帮助的主要途径。

二、完善经管类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硕士研究生作为就业的主体,其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决定就业质量的关键。首先在观念上,要正确地认识到硕士研究生学历在就业中并不一定就比本科生更有优势。在校期间,要注重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努力学习,不断进取,积极参与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学术交流讲座等,加强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合理规划时间,在完成学业要求的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实习实践项目,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在就业过程中增大自己的优势。此外,学会做好职业规划,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分析优势和劣势,进行自我剖析,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目标并积极付诸行动,不断完善自己。同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能好高骛远,不要急功近利,盲目跟从,掌握必要的应聘技巧和策略,增加就业概率。

(二)完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体系

构建产学研培养体系,搭建就业服务平台。经济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对于培养高层次经济学人才至关重要,也是提高經济类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前,经济类硕士仍注重培养学术型人才,绝大部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选择直接走向就业市场。因此,高校在加强硕士研究生科研学士能力培养的同时,应当增加实践环节,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体系,从而为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打下基础。高校可积极与相关单位展开合作,创建实践基地,为硕士研究生联系社会导师,把实践落到实处。在信息化社会,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和了解就业信息是研究生求职成功的第一环节。高校可加强学校的就业网站建设,建立就业信息网,运用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及时发布更新就业信息;增加与用人单位合作的机会,加大校园招聘会的宣传力度,从而给硕士研究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

加强就业情况动态管理和后期跟踪调查分析。高校应当及时开展毕业生就业情况、个人意向及就业需求的调研工作,形成就业情况动态管理模式。第一,一方面掌握毕业生的个人意向与需求情况,另一方面关注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从而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对硕士研究生进行就业策略指导和培养方案调整,使培养的人才符合市场需求。第二,定期摸底、统计和分析毕业生在不同阶段的就业情况,了解其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处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建立动态信息库,使今后就业指导工作能够更有力地开展。如有部分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充分考虑其个人情况后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推荐工作,做到指导与服务的有机结合。第三,在毕业生就业后,应当定期进行回访调查,对用人单位性质和地域分布、工作满意度、专业对口程度等方面进行全面地统计分析,为未来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借鉴。

开展就业指导,增强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根据不同年级硕士研究生实际情况和需求的差异,高校可有针对性地为研究生提供就业指导。对低年级研究生,以了解自我和探索职业目标为主,介绍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综合分析历年就业情况,使其对专业就业形势有初步的认识,有意识地引导硕士研究生尽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对高年级研究生,以就业指导和就业能力提升为主,邀请校友或就业多年的行业人士通过讲座或访谈了解行业发展前景,开展面试技巧培训、模拟练习等,增强就业能力。

加强研究生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面对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应当正确的引导研究生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应对。改变毕业生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对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的认识,不能好高骛远,应当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要避免盲目从众、随波逐流的心理,不能缺乏奋斗和创新精神,更不能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公务员热。加大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等就业信息政策的宣传教育,鼓励研究生在择业和创业时投身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财经大学2018年研究生教育创新研究项目一般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车纾慧,付玉荣,伊正君.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及策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2):41-43.

[2]蔡亚峰,张丽.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18(5):108-109.

[3]任金霞,周克良,曾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18,1:3-4.

[4]郑香.经管类研究生的职业期望研究[D].湖南:长沙理工大学,2013.

[5]张德峰,付玉荣,伊正君.综合改革背景下医学学术型研究生职业规划能力提升策略[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2):247-249.

[6]李枫,高雪梅,孙大志.高校研究生就业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12):60-64.

[7]孙鸽.X大学经管类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149-150.

猜你喜欢

就业现状职业规划
增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思考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从大学生就业反思高校教育管理
探析酒店专业学生就业中的榜样教育
影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因素分析
扬州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方向调查与分析
高职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意义及必要性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