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
2019-11-12陈红雁
陈红雁
[摘要] 目的 探讨实施预见性护理对预防和减少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该科收治的46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3%,显著低于对照组17.4%(P<0.05),患者满意度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78.3%(P<0.05);观察组患者FPG(5.77±0.32)mmol/L、2 hPG(8.83±0.65)mmol/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更合理、有效的控制血糖,有利于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糖尿病;下肢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8(b)-0148-02
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人群健康和生活的重要危险疾病之一。数据报道显示[1],我国糖尿病发病总数高达1.14亿人,较30年前增长了近10倍,而每年约有150万人死于糖尿病并发症或合并症。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同时也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报道显示[2],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占周围血管疾病的40%~50%,10年以上糖尿病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达50%以上。糖尿病时长期的高血糖状态,血液黏稠度增高,流速缓慢,再加上糖、脂肪异常代谢加速血小板功能异常,极易形成静脉血栓堵塞血管腔,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尤其在长期卧床与骨折手术患者中,发生率更高。为此,做好早期预防,重视早期诊断对减少和预防糖尿病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至关重要。该文对2017年1月—2019年1月该科收治的23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探讨其在下肢静脉血栓中的预防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科收治的46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均知情同意,并根据护理内容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3例,观察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51~78岁,平均(63.2±2.1)岁,病程8~19年,平均(11.3±2.4)年,其中I型糖尿病6例,2型糖尿病17例;对照组男11例,女12例,年龄51~76岁,平均(64.1±2.5)岁,病程8~18年,平均(11.6±2.2)年,其中I型糖尿病7例,2型糖尿病16例。患者均有小腿疼痛、皮温降低、脚踝水肿、行走困难等症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患肢护理,血糖和饮食控制等。
1.2.2 观察组 给予预见性护理。①病情评估与心理,大多数患者由于没有完全认识到静脉血栓形成,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3]。应对患者病情、体征进行全面评估,尤其对糖尿病病程时间较长者,向患者讲解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血糖控制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帮助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②血糖监测和控制,血糖是影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急性期时需监测患者空腹及三餐后2 h及22时血糖,合理调整胰岛素或降糖药物,防止高或低血糖发生。③饮食,告知患者合理饮食对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性,制定合理饮食计划,定餐、定时、定量,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提高患者对饮食的控制和依从性。④患肢护理,卧床休息,注意抬高患肢30~40°以促进血液回流,保护患肢皮肤温度,避免受凉与受压,尽量穿透气、柔软、宽松的裤子和鞋袜,促进下肢静脉血液通畅与回流,避免做剧烈运动,以免栓子脱落。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FPG、2 hPG及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及患者满意度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3%,显著低于对照组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糖控制情况观察组患者FPG、2 hPG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糖尿病在我国呈爆发性趋势增长,据国家卫计委報道数据显示[4-5],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1.6%,约1.14亿人,中国成年人群中处于糖尿病前期(IGT)患病率为50.1%,这一数据表明,我国成年人中一半以上存在罹患糖尿病的风险。目前,糖尿病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慢性疾病。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不仅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还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控制形势不容乐观[6]。下肢静脉血栓属于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其具有严重性和隐蔽性,病情加重时可引发肺栓塞,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及早发现患者潜在问题,尽量做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提前预防,进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预见性护理是现代医学模式下,通过对患者进行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异常和并发症而进行的护理措施,进而减少提高患者预防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临床护理调查显示[5],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将并发症发生率降低50%以上。在对该组病例的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和心理护理,一方面有助于了解病情,根据病情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另一方面有利于改善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重视,改善消极、烦躁情绪,提高治疗的信心和治疗依从性;血糖监测和控制有利于更好的控制血糖,减少因血糖不稳定或过高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肢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少因下肢微循环障碍和神经损伤引起各种并发症发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经对该组病例进行分组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3%,显著低于对照组17.4%(P<0.05),患者满意度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78.3%(P<0.05);观察组患者FPG(5.77±0.32)mmol/L、2 hPG(8.83±0.65)mmol/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陈玉兰等报道[8]的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3.45%,明显小于参照组的20.69%,试验组患者对预见性护理的满意度为93.1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68.97%等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更合理、有效的控制血糖,有利于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袁茹.预见性护理在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7(28):410.
[2] 王云芳,周伟,朱月兰.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32(13):215-216.
[3] 李德荣.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15(3):66-67.
[4] 刘霞,李飞,王超.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7,21(7):87-88.
[5] 吴环英.糖尿病患者膝关节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探讨[J].中国校医, 2017,31(11):858-859.
[6] 曹玉凤.早期护理干预预防糖尿病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4):229.
[7] 吴环英.糖尿病患者膝关节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探讨[J].中国校医,2017,11(34):361-362.
[8] 陈玉兰,童海蓉.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26(11):143-144.
(收稿日期:2019-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