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TAM3的高职学生移动学习行为实证研究

2019-11-12韩宗邃高楠楠曹志斌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8期
关键词:技术接受模型蓝墨云班课移动学习

韩宗邃 高楠楠 曹志斌

摘 要 通过分析某高职学生借助蓝墨云班课进行移动学习的效果,以TAM3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提出研究假设,通过实证研究,验证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及系统实用性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进而正向影响高职学生借助蓝墨云班课进行移动学习的行为意向。这个结论对于教育软件辅助高职学生进行移动学习具有正向意义。

关键词 技术接受模型;高职学生;移动学习;教育APP;蓝墨云班课;自我效能感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08-0018-04

Empirical Study of Mobile Learning Behavior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based on TAM3: Taking Moso Teach Education Software as Example//HAN Zongsui, GAO Nannan, CAO Zhibin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effect of a high vocational student on the

mobile learning with the help of Moso Teach, the research hypo-thesis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AM3, and the research hypothesis is verified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self-efficacy and system practicality positively affect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perceived ease of use, which will positively affect the inten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o use mobile learning behaviors with Moso Teach. This conclusion is for educational software-assisted vocational students. Mobile learning has a positive meaning.

Key words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vocational students; mobile learning; education APP; Moso Teach; self-efficacy

1 前言

移動学习是学习者借助移动设备进行的跨情景学习,强调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1]。英国开放大学迈克·沙普尔斯教授指出,移动学习包含情境、社会交互和内容交互三个要素,学习者使用个人电子设备进行学习活动。而学习者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个中间媒介就是移动学习资源。当下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出现一种新型的移动学习资源即教育APP,马玉慧等人将其定义为:运行于智能移动端,能够帮助学习者学习的应用程序[2]。而学习者在移动设备上借助教育APP进行移动学习的效果如何,此过程涉及包括学习者基本素质在内的多个方面。

本文从技术接受模型的角度出发,探讨学习者进行移动学习的效果,使用蓝墨云班课教育软件,以某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学生借助该教学软件进行移动学习的效果进行研究,希望给出可信的结论,以期为移动学习相关研究提供参照。

2 理论基础

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

及其扩展模型是本研究重要的理论基础。TAM是Davis在1989年提出的[3],用于解释用户对所使用系统的接受程度。自TAM模型提出以来,大量实证研究已经对其进行了充分验证,在信息技术接受领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在TAM中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因素不够明确,Venkatesh和Davis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TAM2[4],Venka-tesh和Bala在TAM和TAM2的基础上提出TAM3[5]。

TAM3将影响感知有用性的因素分为四大类:个体差

异,即个体人格特质的不同;系统特征,即该系统会对个体知觉过程产生的特色;社会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社会程序或是机制进而影响个体对于信息系统的感觉;配合情形,即组织对于新系统使用上的支持。Venkastesh和Davis在2000年时,根据行为决策论,将影响感知易用性的影响因素分为内嵌和调整,而内嵌分为控制、直接动机与情感。笔者在综合TAM、TAM2和TAM3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模型。

3 研究模型与假设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研究者在实际教学中利用蓝墨云班课[6]进行教学的效果反馈,提出图1所示研究模型。研究者根据将蓝墨云班课应用于实际教学的效果,加之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基于人口学参数,以移动学习行为意向为研究动态,仅选择有代表性自我效能感、系统实用性两个层面,开展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高职学生利用蓝墨云班课进行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研究。在此模型中采用使用时间作为中间调节变量,以此来统筹整个研究模型,最终得到研究结果。

基于以上研究模型,在人口学参数、移动学习行为意向等参数的基础上,定义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自我效能感、系统实用性等变项,并依因果关系提出研究假设。

假设一(H1):感知有用性会正向影响学习者利用蓝墨云班课教育软件进行移动学习行为意向。

假设二(H2):感知易用性会正向影响学习者利用蓝墨云班课教育软件进行移动学习行为意向。

假设三(H3):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有积极直接的影响。

假设四(H4):自我效能感对于感知易用性有正向影响。

假设五(H5):自我效能感对于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

假设六(H6):系统实用性对于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

基于以上研究假设,创建图2所示研究结构模型。

4 研究过程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并辅以访谈,研究对象为鲁西南某高职院校69名电子商务专业大一年级学生,他们从大学入学以来一直跟随研究者借助于蓝墨云班课教学软件学习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另外,他们中的任何人都是第一次借助教学软件学习课程,之前没有参与过类似的实验。

本研究问卷参考Venkatesh & Bala(2008)提出的科技接受模型3之量表并修正,以适用于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高职学生移动学习行为研究,最终确定六个维度的21个问题。各测量题目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尺度量表,分为“非常不同意”“不太同意”“一般同意”“比较同意”“完全同意”五个等级,依次给予1~5分,开展高职学生对借助蓝墨云班课进行移动学习的行为意向研究。

5 研究数据分析

本研究在拟定好问卷并对其进行信效度分析的基础上,将填妥的问卷回收之后及时进行检查,剔除无效问卷之后,将有效的问卷编码录入系统,以统计软件SPSS 17.0中文版进行问卷数据的分析。采用频率分析法、双变量相关性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7],验证技术接受模型的不同维度对高职学生利用蓝墨云班课教学软件进行移动学习行为的影响。

问卷信效度分析 研究者就问卷整体信度、技术接受模型维度——感知有用性(PU)、感知易用性(PEOU)、自我效能感(ASE)、系统实用性(SP)、移动学习行为意向(BI)——的信度做了客观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由分量表信度指标值的判断准则可知,當问卷的效度数值在0.700以上,分量表信度都是佳。通过以上分析结果可知,研究者编制的《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高职学生移动学习行为的问卷调查——以蓝墨云班课软件为例》可用,并且能够测量出高职学生借助教育软件进行移动学习的意向影响因素。

基于数据的研究结果分析

1)参与实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研究者采用频率分析法分析参与实验学生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性别、职务、使用蓝墨教学软件的时间以及倾向于使用蓝墨教学软件的模块,具体分析结果见表2。

2)研究假设验证分析。本研究结构模型采用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来检验所做研究假设。

①探讨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对移动学习行为意向的影响。经由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分别对移动学习行为意向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两个自变量与移动学习行为意向效标变量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900,多元相关系数的平方为0.810,表示两个自变量共可解释移动学习行为意向变量81.0%的变异量;两个自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均为正数,表示两个自变量对移动学习行为意向效标变量的影响均为正向;感知易用性的β系数绝对值较大,表示其对学生的移动学习行为意向有较高解释力。具体分析结果见表3。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学生使用蓝墨云班课教育软件进行学习的感知有用性及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学生的移动学习行为意向,与研究假设H1、H2相符;并且感知易用性对学生的移动学习行为意向影响程度更大。可见,蓝墨云班课教育软件的易用性程度较高,能辅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移动学习。

②探讨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经由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进行简单直线回归分析(sim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感知易用性自变量与感知有用性效标变量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790,多元相关系数的平方为0.618,表示感知易用性自变量可解释感知有用性变量61.8%的变异量;感知易用性自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数,表示感知易用性自变量对感知有用性效标变量的影响为正向;并且感知易用性的β系数绝对值较大,表示其对感知有用性有较高解释力。具体分析结果见表4。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学生使用蓝墨云班课教育软件进行学习的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学生的感知有用性,与研究假设H3相符。学生在使用教育软件进行学习时,若对于软件的使用感觉是简单的、可操作的、易掌握的,则会觉得该教学软件对自己的移动学习是有帮助的,进而会继续借助该教学软件进行移动学习。

③探讨自我效能感、系统实用性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经由自我效能感、系统实用性分别对感知有用性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我效能感、系统实用性两个自变量与感知有用性效标变量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609,多元相关系数的平方为0.618,表示两个自变量共可解释感知有用性变量61.8%的变异量;两个自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均为正数,表示两个自变量对感知有用性效标变量的影响均为正向;其中自我效能感的β系数绝对值较大,表示其对学生的感知有用性有较高解释力。具体分析结果见表5。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学生使用蓝墨云班课教育软件进行学习的自我效能感、系统实用性正向影响学生的感知有用性,与研究假设H5、H6相符。学生在使用教育软件进行学习时,自我效能感越高,则越觉得该教学软件对自己进行移动学习有帮助。另外,教育软件整个系统的实用性会正向影响于学生对软件的有用性感知。

④探讨自我效能感对感知易用性的影响。经由自我效能感对感知易用性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我效能感自变量与感知易用性效标变量的多元相关系数为1.108,多元相关系数的平方为0.726,表示两个自变量共可解释感知有用性变量72.6%的变异量;自我效能感自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正数,表示其对感知易用性效标变量的影响为正向,并且对学生的感知易用性有较高解释力。具体分析结果见表6。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学生使用蓝墨云班课教育软件进行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学生的感知易用性,与研究假设H4相符。学生在使用教育软件进行学习时,自我效能感越高,越觉得该教学软件容易使用操作。总的看来,自我效能感在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6 讨论

本研究以分析高职学生借助蓝墨云班课进行移动学习行为情况为研究目的,以技术接受模型TAM3为理论基础展开,通过架构研究模型、设定研究假设、验证研究假设等步骤,得到高职学生借助蓝墨云班课进行移动学习行为的情况。

启示 教育软件作为信息时代教育界一种新出现的教具,具有及时反馈、即点即用、易于交互等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刚好弥补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的不足。研究发现,大多数高职学生会选择在课上和课下使用蓝墨云班课进行学习,对教师放在班课里面的资源及创建的作业/小组任务更感兴趣。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对于借助蓝墨云班课教育软件进行学习的感知有用性及感知易用性强,进而提升了学生借助蓝墨云班课进行移动学习的意向。而在整个过程中,系统的实用性程度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局限与展望 本研究之研究对象仅是某高职院校17级电子商务专业一个班的学生,样本较少,还很难说得到了一个绝对可信的研究结果。然而,虽然本研究存在这样的研究局限,但总体来说研究过程是可取的。随着项目研究的进行,会扩大研究范围,基于“大数据”思想,以期得到更加全面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魏雪峰,杨现民.移动学习:国际研究实践与展望:访英国开放大学迈克·沙普尔斯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4(1):4-8.

[2]马玉慧,赵乐,李南南,等.新型移动学习资源:教育APP发展模式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4):64-70.

[3]Davis F D.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MIS Quarterly,1989,13(3):319-339.

[4]Venkatesh V,Davis F D.A theoretical extension of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ur longitudinalfield studies[J].Management science,2000,46(2):186-204.

[5]Venkatesh V, Bala H.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3 and a research agenda on interventions[J].Decision sciences,2008,39(2):273-315.

[6]吴亮,陈丽,苏谦.基于蓝墨云班课移动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满意度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2):1-7.

[7]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376.

项目来源:2017年度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信息化条件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证研究——以《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为例”(基金编号:2017JGZD01)。

作者:韩宗邃,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高楠楠,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育;曹志斌,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教育(272300)。

猜你喜欢

技术接受模型蓝墨云班课移动学习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信息技术学科的合作学习应用
微信与蓝墨云班课的应用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决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基于TAM模型下外卖平台销量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