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山东职业教育

2019-11-12程功群王倩

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实习实训课程设置职业教育

程功群 王倩

摘 要 山东省是晚清时期兴办实业教育较早的省份之一,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山东的职业教育已有了初步发展。山东省国民政府成立后,鉴于以往山东职业教育的混乱无序以及战后山东的恢复建设,开始着手对职业学校进行整顿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致力于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使其服务于山东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职业教育;整顿改革;课程设置;实习实训

中图分类号 G71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21-0062-06

中国职业教育起源于清末,在当时国势衰微、国贫民困的历史背景下,为振兴实业、富国强民,清政府开始注重兴办实业学堂。1904年颁布的《奏定实业学堂通则》指出,“实业学堂所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1],随后全国各地开始创办实业学堂。山东省是晚清时期兴办实业教育较早的省份之一,至20世纪30年代前夕,山东的职业教育已有了初步发展。

一、清末民初山东职业教育发展概览

山东职业教育发端于晚清,称为实业教育。清末时期,在“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的时代背景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随之传入中国,为“救亡图存”,中华大地兴起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思潮,职业教育逐渐走上历史舞台。山东职业教育最早起步于军事学堂的兴办,开办较早的是水师学堂,为培养海防技术人才,北洋海军于1890年4月开办了水师学堂,教授算法、天文、海图、测量等课程[2]。随后,各种军事学堂逐渐设立,武备学堂(1900年5月20日袁世凯创办)、烟台海军学堂(1903年)、济南警务学堂(1903年)等先后创办。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实业学堂通则》以及一系列有关实业学堂的教育章程,为全国各地实业学堂的创办提供了指导。山东省实业教育的发展以清政府颁定的教育章程为准则,分为3级,即:初等实业学堂、中等实业学堂和高级实业学堂。在初等实业学堂方面,山东开办较早的是兖州初等农业学堂,试办于1904年,以保定农业速成生为教员,学制3年,开设有修身、中国文理、算术、格致、体操等普通科目以及农业、蚕业、林业、兽医等实业科目[3]。在中等实业学堂方面,山东省开办最早的实业学堂是青州府官立中等蚕桑实业学堂,1903年6月成立,主要目的是根据青州的自然条件培养育蚕、制种、缫丝、植桑等专业人才。该校先后经历了青州府官立中等农业学堂、山东省第一甲种农业学校、山东省立第四职业学校等变迁过程,于1930年停办。在高等实业学堂方面,山东省开办较早的有山东省官立法政学堂(1906年)、山东高等农林学堂(1907年)、山东高等农业学堂(1907年)等。综观清末时期的山东职业教育,其仍然处于雏形阶段,体系尚未完整,规模也不大,但为此后山东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民国建立后,1913年制定了壬子癸丑学制,将职业教育纳入学校系统。同年,教育部公布《实业学校令》《实业学校规程》,将实业学校分为甲种、乙种。其中,甲种实业学校相当于中等教育,施以“完全之普通实业教育”,乙种实业学校相当于高等小学,施以“简易之普通实业教育”[4]。在教育部的规划下,山东省在清末职业教育的发展基础上逐渐发展。“山东省职业学校,多系创设于民国成立以后”[5],1916年,山东省有甲种农业学校2所,乙种农业学校61所,商业学校4所,实业学校的设学数量位居全国第10位。到1923年,山东的职业教育机构数量达到110所,仅次于江苏[6]。自民国建立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在这段历史时期内,山东职业教育的设学数量较为可观,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譬如在设学类型、教学内容、学生就业等方面均存在一些弊端,正如何思源所指出,1928年之前的山东职业教育:大都设备简陋,以书本为课业,实习为点缀。功课受实习牵制,因而知识不充,实习为设备拘束,因而技术不善。名为职业教育,实则学生毕业后,率无职业可言,其幸而谋得职业者,又多系用非所学。社会对于职业学校,缺乏信用,遂致每届招生,异常困难,不得已降格以求,滥竽充数,岁糜巨资,成效毫无[7]。

为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山东省教育厅自1928年开始了职业教育的整理,对职业学校进行裁并、改建。其整理办法主要有三:一是裁并设备简陋的省立职业学校。山东省教育厅将第二、第四、第五职业学校和烟台省立水产讲习所等学校裁撤,并将省立女子职业学校改为省立第二职业学校,在济南仅保留了2所职业学校。二是改建省立第三职业学校。山东省教育厅将济宁道立甲种工业学校改为省立第三职业学校,男女兼收,主要办理染织、商业簿记和工艺化学3科。三是改革职业学校的教学。山东省教育厅规定,职业学校的教学以绝对实用为原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上午上课、下午实习,所学习的科目根据社会需要而定,逐步实现学校的工厂化。1928-1929年为山东省职业教育的整理期,以何思源为首的教育厅根据山东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通过上述三种方法发展职业教育,成为该时期整理山东职业教育的主要筹划者与推动者。通过这两年的整理,山东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步走向正轨,从而为韩复榘时期山东职业教育的扩充与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尤其是韩复榘主政之后,给予何思源等教育厅人士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使何思源可以按照其既定规划继续对职业教育进行整顿与改革,较好地保障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连续性。

二、山东省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整顿与改革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出于国家建设的目的而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加强立法、颁布政策、制定规划等举措,来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培养实业人才。1928年6月,山东省国民政府成立后,鉴于以往山东职业教育的混亂无序以及战后山东的恢复建设,开始着手对职业学校进行整理。正如何思源所指出,1928年、1929年为职业教育的整理期,1930年至1932年为充实期,1933年以后为扩充期。1930年9月,韩复榘主政山东之时,正值山东职业教育的充实期,其主政之后,积极支持何思源等人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在创办山东省立第四职业学校等学校、改革教育教学的同时,为提倡、鼓励职业教育,山东省于1934年举办全省中小学劳作成绩展览会,以加强社会人士对职业教育的了解与认识。综观韩复榘对职业教育的整理与改革,主要有下列举措。

(一)增加教育投入,教育经费逐年递增

山东省职业教育的经费主要来自省、县教育经费,省立职业学校由省教育经费拨款,县立职业学校则由县教育经费拨付。韩复榘时期,随着省、县教育经费的逐年增长,职业教育经费亦呈现出递增态势。增长幅度较大的年份为1931年,1930年山东职业教育经费仅为85880元,到1931年时增长到115308元,增幅为34%。见图1。1931年增长幅度较大主要是因为1930年山东经过中原大战后,社会各界均遭到一定的损毁,职业教育亦是如此。迨至1930年9月韩复榘主政山东,韩复榘以教育为亟,采取措施试图逐步恢复山东教育,增加教育经费则为举措之一。1933年之后,山东职业教育经费延续了递增态势,1933年山东职业教育经费为133188元,至1936年则增长为230001元。1933年后职业教育经费的逐年增长主要是因为自1933年开始,山东职业教育开始进入扩充期,诸如历城县立初级工业职业学校、蒲台县立初级棉织职业学校等学校先后成立,以及省立职业学校增加教育班次,教育经费也随之增长。

在增加教育经费的同时,山东省教育厅还增加了省立一职、二职、三职3所省立职业学校的设备费。这3所职业学校的设备费均是从省库中拨款,1930年3所学校的设备费为13700元,1931年为15300元,1932年为22800元。此外,山东省职业学校自身也有筹集教育经费的方式,主要是学生实习时所制作的各种成品,教育厅特许各职业学校在出售成品后,将所售款项呈报教育厅备案即可作为购买材料之用,各职业学校通过出售成品所得的经费,“综计亦不下三万余元”[8],以这部分经费作为学校的周转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校经费的有益补充。

(二)改革教育内容,增加教育实习比重

韩复榘时期,山东的职业教育多为初级职业学校。初级职业学校“以训练实用技能及从事当地小工业之改良推广为主要目的”[9],而以往的山东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书本教学,学生的实习时间有限,导致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用非所学、学非所用,毕业即面临失业。据《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记载:“毕业生之赋闲者,约占十分之三。”[10]学生失业、无业可求的主要原因即为所学的知识、技能不适用。为改变过往职业教育的弊端,培养适应山东建设的实用人才,山东省教育厅自1930年开始对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1932年,山东省教育厅对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及时间做出规定,职业教育课程每周授课时间为28小时,分为普通训练科目、专门训练科目和技术实习3类。其中,普通训练科目主要有党义、国语、体育等,其每周教学时数约占1/4;专门训练科目主要有数理化及其他专门学科,教学时数约占1/4;技术实习的时间为1/2。1933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职业学校各科教学科目及时数概要》,对职业教育的各科教学时数做出了具体规定,并加大了实习的教学时数。以蚕桑科为例,教育部规定,蚕桑科每周教学时数为46小时或48小时,其中蚕桑实习为24小时,占整个教学时数的50%[11]。山东省教育厅根据山东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此做出了一定的变通,将职业教育每周教学时间定为38小时,其教学科目及其所占时数比重与1932年相同。

此外,为保障学生实习的顺利开展,山东省还采取了一定的保障举措。一方面,颁布政策法令,制定了《学生实习办法大纲》《工厂管理办法大纲》等,以政策法规的形式为学生实习提供了支撑。另一方面,变更教员支薪方式。以往教员薪金的支付,实习与授课均以钟点计算,教薪每周每班为36小时,在这种支薪方式下,“教员仅限于支薪时间内在工厂指导,其余时间无人负责,效率太差。”[12]为改变这种状况,山东省将原来的36小时教薪减去一半,以之作为工厂指导员薪金,使教师在工厂内专门负责指导学生的实习,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实习效率。

(三)扩充职业学校,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1933年以后,山东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扩充期,在此阶段,韩复榘授权山东省教育厅积极扩充职业学校,不仅新建职业学校,同时扩充班次,促进私立职业学校立案,使山东职业学校数量不断增加。

一方面,新建职业学校。1933年,在阳谷县新建了省立第四职业学校,招收染织科学生2班,至1935年时该校有学生180人,教职员23人,年经费为28512元[13];1933年,创办了历城县立初级工业职业学校和蒲台县立初级棉业职业学校;1935年,在济南创办省立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招收农科、园艺科学生各1班,并与山东大学农学院、省立第一农事试验场合作;此外,在私立职业学校的立案方面,济南私立商惠职业学校和私立惠鲁工商学校先后于1933、1934年核准立案,并准予设立烟台私立益文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另一方面,扩充班次。1933年后,山东省教育厅在省立第一职业学校内添设高级土木工程科以及初级机械科;在省立第四职业学校内添办染织训练班1班,学制1年,招收年长失学者,授以染织技术。

同时,山东省教育厅为配合山东实业建设计划,对省立职业学校进行了调整,主要是对学校名称及开设专业进行了调整:将省立第一职业学校改组为省立济南初级工业职业学校,开设化学科、染织科、机械科和染织速成科,共8班,学生253人;将省立第二职业学校改组为省立济南女子初级染织蚕丝职业学校,开设染织科、蚕丝科和染织训练班,共7班,学生294人;将省立第三职业学校改組为省立济宁初级工业职业学校,开设染织科、化学科和职业训练班,共7班,学生237人;将省立第四职业学校改组为省立阳谷初级染织学校,开设染织科和染织速成科,共5班,学生150人。此外,山东省教育厅对于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出路亦多方面顾及。由于山东省职业学校都是“为积极的供给中级社会需要的人才而设”[14],因此职业学校大多数都与工厂或商店等有一定联系,学生毕业后,多被安排在这些单位,“染织、化学各科学生,则多安插于各县民生工厂;土木工、机械工学生则多服务于各县建设机关。”[15]

山东省对职业教育的整顿与改革,是根据山东省实业建设和职业教育发展实况而开展的,尤其是在学校设立和专业开设上,更能体现出山东的省情实际。山东省职业学校的类型虽然分为农、工、商三类,但在学校所开设的专业中可以看出,设有染织科的有4所学校,这主要与山东的产业类型有关,正如教育部1933年10月视察山东职业教育后指出:“查山东乃产棉之区,纺织为家庭操作之一,甚为普遍。染织科之设,实为必要。应用甚广,办理之成绩亦较佳。”[16]正是通过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过去所存在的弊端,使职业教育较之以往而有所发展,“职业教育在本省社会上之地位,已大非旧观矣。”[17]

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实习实训

山东省职业学校的课程与实习是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开设的,教育部先后颁布了《职业学校法》(1932年)、《职业学校规程》(1933年、1935年修正)、《职业学校各科教学及时数概要》(1933年)等基本法规,对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时数等做出了详细规定,成为全国各地职业教育办学的指针与参照。山东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实习安排在遵照教育部的统一规划下,根据学校情况和当地实际需要,分门别类地设置了不同课程,并开展了系统、多元的实习活动。

(一)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

山东省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是根据职业学校的有关教育法规而开设的,其普通训练科目基本与普通中学的文化课相同,在专门训练科目和技术实习科目上,则由各校根据办学实际和专业情况自主开设。关于职业学校的专门训练科目和技术实习,教育部和山东省教育厅均是从全局、整体层面做出的宏观规划与指导,对各职业学校的具体开设科目并未做统一说明,但是山东省职业学校的专门训练科目和技术实习也多是大同小异,校与校之间差异不大。

以山东省立第三职业学校为例,其设立的专业有染织科和化学科,其中,初级染织科的课程有党义、国文、英文、算学、用器画、机织法、染色法、织物整理、机械工学、体育、应用化学、图案画、公民、物理、化学,实习科目有染色和机织;初级化学科的课程有党义、国文、英文、算学、体育、化学、应用化学、公民、物理,实习科目有制革和化妆品制造[18]。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专业不同、课程不同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职业学校的教学也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对职业学校的视察报告记载,多数教师还是能够较好地实施教学的。例如,省立第一职业学校的教员刘化一,在教授染织科代数时,“讲解极明瞭,且随时发问,学生亦能注意,学生演算,尚能无讹”[19];省立第二职业学校的教员黄法章,在教授商科学生银行学和商业簿记中,“讲解极为详细,笔记亦极明晰,态度活泼,口齿清楚,极能动人听闻,堪称良师”[20]。此外,职业学校属于中等教育体系,训育亦成为职业学校的重要课程内容。职业学校的训育在协调中央与地方训育标准的基础上,各校根据学校环境和专业需求实施了特定的训育。例如,省立第二职业学校为培养学生刻苦耐劳的良好习惯、培养职业界人才,制定了“陶镕职业道德,启发服务与创业精神,思想求其纯洁,生活求其简单,男女职业机会均等”[21]的训育原则,并根据专业设置分门别类地制定了训育实施标准。

(二)省立职业学校的实习实训

职业教育以培养实用人才、增进学生技能为归旨,重在“培养青年生活之知识,与生产之技能”。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职业学校的教学时数安排以职业学科占30%、普通学科占20%、实习占50%為原则。因此,实习在职业学校中占有重要地位。山东省的职业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发展和专业设置开展了系列实习活动,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实际技能。

为便于学生实习,职业学校通常建有厂房,购置有一定的机械设备,例如省立第三职业学校,在染织科方面建有染色工厂和机织工厂各1座,染色厂房内设立了煮房、漂房、染房,机织工厂内备置了手工式毛巾机、独幅被单木机、动力机毛巾机器、宽木布机、窄木布机、动力织布机、自动圆盘打穗机、大小提花机、动力轧光机等织机,化学科设有1个化学工厂等[22];山东省立第四职业学校建有车间厂房15间,安装了10多台织布机,并备有提花机、铁机等诸多设备[23]。通过厂房、机器的备置,既可以满足学生实习之需,又可以生产各种产品。当学校设备不足时,学校或购置、或借用,例如山东省立第二职业学校1932年通过教育厅,从国立青岛大学借用了10台窄木机、5台宽木机,14枚宽铁、12枚窄线以及2口窄竹杼[24]。

在学生实习方面,山东省职业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实习方案,以此来保障学生实习的有序进行。在此,以省立第二职业学校作为个案来考察,其是一所女子职业学校,开设有蚕丝科、染织科和商科,并设立了染织训练班,为锻炼学生技能、提高实习效率以及增加学生实习经验,该校制定了详细的实习方案,并开展了诸多教育实习活动。譬如,该校将染织训练班的实习分为必修实习和选修实习。必修实习主要包括机织实习(每周25小时)和染色实习(每周3小时);选修实习主要包括制袜实习(每周12小时)和花边实习(每周12小时)。该校为提高学生实习效率,在染织科实习工厂内分设了实习部和制作部,为学生试验提供专门场所。实习部是学生做基本练习的场所,制作部则为学生做应用练习的场所,即学生在实习部将基本工作练习熟练后再进入制作部制造各种染织成品。经过半年的试验之后,其成绩较好,“尤以所出织袜十字纱,销路最好”[25]。

该校在1934年6月专门举办了女职学生成绩展览会,以此来展示学生成绩,使社会了解女子职业教育。成绩展览会分为两部:第一部为展览会,设于学校本部,主要包括养蚕室、学生银行室、实习仪器室以及各种展览室等;第二部为学生实习情形,设于学生实习工厂,主要是学生实习的染织缫丝工厂以及消费合作社等[26]。在6月2日开幕时,到场参观者有2000余人。《山东民国日报》对此次展览会有详细记载,例如对第二部实习情形的记载:“参观者入校,见有动力部、准备部、染织部、提花部等,各部均设备完善,其工厂内学生均平日实习情形工作不懈,乒乓织布声不绝于耳,缫丝厂系蚕丝科学生管理,织织女儿手,抽丝疾若风的实习,所制出之丝黄白两种,甚匀。”[27]通过此次展览会,既向社会展示了山东提倡女子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成效,同时也使参观者对女子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有一定了解,对女子职业教育的宣传、社会民众的认可以及学生的毕业出路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934年,教育部为推行生产教育,定于10月10日在南京举行全国职业学校及中小学劳作成绩展览会,使各省各校之间互相观摩、比较,以资改进。山东省为参加此次展览会,在本省举办了学生劳作成绩展览会,韩复榘对于此次活动也十分关注,并到场参观。山东省学生劳作成绩展览会在省立民众教育馆举行,共收到各校成绩品2800余件,参加者有省市立中小学50余处、历城等70余县,分为纪念楼、陈列馆等8处。此次展览会,前来参观者众多,规模较大,“八时半,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前来参观,至九时许始转赴省党部开会,游人旋亦接踵而来,极为踊跃,诚本省空前最大之展览会。”[28]山东的作品,由于大多是就地取材,充满土色土香,绝少都市化、洋化意味,因此,在全国职业学校及中小学劳作成绩展览会上得到了参观者的好评[29]。

四、结语

综观南京国民政府前10年山东职业教育的发展,经过积极的整顿与改革,结束了以往混乱无序、重复建设的局面,经费得以逐年递增,教育内容与教学过程也能契合职业教育和山东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业教育的發展。通观韩复榘时期山东职业教育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学校所开设的速成科或训练班,其办理成绩比较好。以山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的染织速成科为例,该科学习年限为1年,招收15~20岁的学生,1933年教育部在视察后对其评价道:“学生或由地方派送,或系经营家庭工业者,毕业生出路甚佳。投考人数,十倍于录取之数。此制甚符该厅所定办法第三项扩充部之规定,亟宜推广。”[30]1934年和1935年,教育部视察山东职业教育后,对职业学校所开设的训练班或速成科给予了较高评价,并建议继续办理,如省立济南初级工业职业学校的染织训练班,“一年毕业,专重技术,尚有成效,应继续办理”,省立济南女子初级染织蚕丝职业学校,“附设之染织训练班出品尚佳,可予续办”[31]等。

经过种种努力,山东职业教育虽然获得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经费不足。韩复榘时期,山东省职业教育经费虽然逐年增加,但经费的增长依然无法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各职业学校的经费依然处于紧缺中,正如教育部在1935年视察后指出,“该省职业学校经费,尚未依照规定标准提高,致学校购置经费非常缺乏”[32],加之教师薪金占据经费比重较高,导致学校购置费不足,无法拿出多余的经费进行设备扩充;此外,职业教育经费在整个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较低,1930年的省教育经费中,职业教育经费仅为153617元,而普通中学教育经费为673308元,师范教育经费为481306元,相较之下,职业教育经费较少[33];至1936年,职业教育经费为138200元,仅占省教育经费的6%,而师范教育经费占30%,中学教育经费占20%[34]。另一方面,学生实习质量还有待提高。首先,在材料使用效率上,实习过程中材料消耗较严重,材料费用与产品数量不成正比,“如四千元材料只能有二千元之成品可以出售,其余全属消耗”[35];其次,在产品质量上,学生实习所制作的成品质量欠佳,导致销路不好,例如省立济南初级工业职业学校所制作的胰烛等成品,在市场上“几无销路”,皮件成品质量亦不佳;省立济宁初级工业职业学校的染织成品质量比较好,但皮革、油漆等成品则比较粗劣。

总而言之,山东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其成绩亦存有问题,处于相对缓慢的发展态势之中,缓慢中探索前进。山东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有其历史因素,亦有现实制约。从历史因素来看,作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的省份,山东省在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下,“道本器末”“重学轻术”“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深深嵌在社会大众的脑海里,导致民众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和价值认识不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从现实制约来看,韩复榘主政山东之后,为实现“普及教育”的施政计划,将教育的发展重点放在普及义务教育、兴办师范教育和实施社会教育上。在义务教育、师范教育和社会教育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职业教育的发展则显得暗淡、缓慢。正是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制约下,导致山东职业教育处于相对缓慢的发展态势之中。

参 考 文 献

[1]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478.

[2]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教育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693.

[3]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2辑·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45-46.

[4]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3辑·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83.

[5][10][33]吴相湘,刘绍唐.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411.412.412.

[6]谢长法.中国职业教育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151.

[7][8][15][17]何思源:近八年来之山东教育[J].教育杂志,1936(11):39-53.

[9]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1028.

[11]职业学校各科教学科目及时数概要[J].山东教育行政周报,1933(266):28-35.

[12]鲁改进职教[N].中央日报,1932-09-02(2).

[13]《民国山东通志》编辑委员会.民国山东通志(第4册)[M].台北:山东文献出版社,2002:2617.

[14]王献九.山东中等教育概况[J].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季刊,1934(1):198-202.

[16][30]民国时期文献保护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文献类编·教育卷(第680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189.189.

[18][25]张妍,孙燕京.民国史料丛刊(第1052册)[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106-107.104.

[19][20]王贯怡,孟宪蓂.视察省立第一职业学校报告[J].山东教育行政周报,1930(112):45-49.

[21]济南市档案馆馆藏.山东省立第二职业学校一览[Z].1933:113,卷宗号18-2-70.

[22]济宁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济宁文史资料(第9辑)[G].1992:39.

[23]政协阳谷县文史资料委员会.阳谷文史资料(第31辑)[G].2007:297.

[24]山东省立第二职业学校公函[J].国立青岛大学周刊,1932(51-52):1-2.

[26]女职成绩展览明日开幕[N].山东民国日报,1934-06-01(5).

[27]女职成绩展览会昨日开幕之盛况[N].山东民国日报,1934-06-03(5).

[28]学生劳作成绩品开始预展[N].山东民国日报,1934-09-02(5).

[29]本省学生劳作品博得一般好评[N].山东民国日报,1934-12-11(5).

[31]民国教育部.教育部视察各省市职业教育报告汇编[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51-52.

[32][35]教部派钟道赞视察鲁职业教育[N].中央日报,1935-06-10(4).

[34]何思源.一年来之山东教育概况[J].中央周刊,1936(394-396):84-87.

On Shandong Vocational Education during Period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Cheng Gongqun, Wang Qian

Abstract  Shandong Province was one of the early provinces to set up industrial educ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Up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had developed initially. In view of the chaos and disorder of Shandong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past as well as the rest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Shandong vocational education after the World War II, after its establishment, the Shandong National Government began to rectify and reform vocational schools, vigorously develop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ote itself to the training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o  serv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Province.

Key words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rectification and reform; course setting; practical training

Author  Cheng Gongqun, lecturer of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224002); Wang Qian, intern researcher of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作者简介

程功群(1988- ),男,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教育史(盐城,224002);王倩(1987- ),女,盐城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研究實习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史

猜你喜欢

实习实训课程设置职业教育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实习实训探究
浅谈高职院校实习实训教学工作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型本科提高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