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现实逻辑与实践选择

2019-11-12王中教张泽云

教育与职业(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人才培养

王中教 张泽云

[摘要]文章阐述了高质量就业的内涵,进而指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现实基础,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外在规约,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转型发展的内在诉求,最后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积极打造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两点一面”实践模式: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力点,做好管理育人;以“双创”人才培养转型为助攻点,做好教育育人;以学生高质量就业与人才培养联动为辅助面,做好服务育人。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就业;人才培养;转型发展

[作者简介]王中教(1985- ),男,山东枣庄人,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讲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博士;张泽云(1986- ),女,江苏南通人,常熟理工学院艺术与纺织服装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常熟  21550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20-0075-0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在新常态背景下,无论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还是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都应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追求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下一步的就业工作要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今后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方向指引,即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就业是未来一段时期高校就业工作的重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质量就业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是一个关系社会多方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从宏观层面讲,高质量就业影响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政治的发展;从中观层面讲,高质量就业关乎高校的长远发展、企业的切身利益;从微观层面讲,高质量就业关系到高校毕业生的安身立命之本、人生价值的实现、家庭的幸福等。要实现高质量就业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离不开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个人、群体、社会和国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一、高质量就业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就业”一词,虽未进行深入解读,但其作为社会各界纲领性指导文件,点燃了政府机关、高校组织和学者探讨高质量就业的热情。高质量就业的内涵界定是做好高质量就业工作的前提,应主要从政府服务视角、高校管理视角和学术研究视角进行高质量就业的内涵界定。

从政府服务视角来讲,对高质量就业的界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宏观的政府管理机构的界定;二是各级专门负责大学生就业管理部门的界定。政府管理机构主要指省部级就业服务、劳动保障相关组织,省市级政府等,对高质量就业的界定指向性较广,往往包含社会各类劳动力人口,一般是指符合特定劳动需求的广大社会群体拥有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政策、良好的就业环境、较高的就业满意度、较强的就业能力、稳定的就业态势、和谐的劳动关系以及不断优化的就业结构。各级专门负责大学生就业管理部门主要是指省市级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对高质量就业的界定指向性较为具体,主要是各类高校毕业生,一般是指高校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较高,收入水平较高,协议就业率和自主创业率较高,灵活就业率和未就业率较低。

从高校管理视角来讲,高质量就业是衡量高校办学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是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强、就业能力与职业能力强、协议就业率高、工作与专业匹配度高、拥有较高的就业满意度、社会认可度高、薪酬待遇较高、社会保障好、工作环境好、晋升机会好、离职意愿低、灵活就业率低。由于这类内涵的界定具有较强的工作指向性,评价指标更加具体、细化。

从学术研究视角来讲,不同的研究者从各自的学术背景、利益诉求、价值观念出发,对高质量就业进行了解读。美国弗雷德里克·施罗德(Fredric K Schroeder,2007)教授認为,高质量就业是个体在富有挑战性和令个体满意的工作环境中获得相应报酬所具有的工作能力。鲁学军认为,高质量就业是指在整个社会范畴内,劳动力人口和生产资料的结合程度与其取得的收入(包含物质收入和精神收入)呈现较高的匹配度。

综上所述,目前对高质量就业的内涵尚没有统一的界定,各类组织、各类群体按各自工作需要、研究需要对高质量就业进行了不同的解读,都有所侧重、有所指向。课题组根据研究需要,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践,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进行了界定,即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就业过程中,均能实现充分就业,毕业生的专业与就业有较高的匹配度,就业能力与职业能力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和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个体发展机遇、晋升空间、劳动报酬、工作环境符合个体和社会期待,就业公平性和就业稳定性吻合社会公共服务,就业结构、区域分布、导向就业满足国家需要,此外创业就业成效明显。通俗来讲,就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否能找到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讲,高质量就业势必要求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二、经济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现实逻辑

就业,关乎千千万万个家庭,是人民赖以生存的谋生手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是割裂的,其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高校发展、毕业生个体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的。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经济发展新常态、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综合背景下,毕业生个体的长足发展是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就业的现实逻辑。

1.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现实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论断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的科学研判,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准确把握,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和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逻辑起点。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道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是对人民内心期盼的全面表达,也是对人民内在诉求的科学概括。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整体国力提升,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内容的需求更加丰富;二是对层次的需求明显提高。内容的需求丰富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内容需求丰富性,高校毕业生已经不满足于学校简单地提供就业信息,而是更加注重对就业能力提升、就业政策解读、就业趋势研判、职场心理调适、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等多方面的内容需求;二是就业本身的内容需求丰富性,以往的高校毕业生关注于工作带给个体的物质基础,现在的高校毕业生则更加关注个人晋升空间、学习机会的获得、理想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氛围、精致的企业文化、完善的工作生态、健全的企业制度等。就业层次的需求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毕业生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工作质量的提升。具体来说,就是对工作的体面性、工作的满意度、工作的公平性、工作的挑战性、就业区域分布、工作所在地教育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等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平衡”发展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就业供给与社会需求方面的不平衡。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稳居世界第一,受高新技术对人工需求降低、社会就业人口分流困难、高校扩招引起人才培养质量滑坡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已出现就业结构失衡现象。二是就业工作与就业公共服务、社会生态之间的不平衡。受高校扩招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快速增长的毕业生数量给就业公共服务和社会生态造成了过重的负荷,再加上就业公共服务、社会生态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就业工作与就业公共服务、社会生态之间的不匹配。三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从总体来看,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选择留在东部沿海等发达城市就业,这些城市能为毕业生提供较好的生活环境、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但有时为一份较好的工作甚至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而西部地区、乡村地区却存在着大量工作岗位空置的现象。“不充分”发展问题主要体现在:相对劳动生产率提升不充分、高质量就业岗位有效供给不充分、公共就业政策不充分。2017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还没有达到美国的50%,也远低于很多发达国家,相对劳动生产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技术改造以及国际国内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高质量就业岗位供给不足;长期以来市场监管、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人才跨地区流动等配套服务严重滞后于就业市场的发展,约束了市场对就业人口的配置效率。

2.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外在规约。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已经由过去注重数量的高速增长转向注重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从传统资源要素导向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高质量就业提出了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民众的消费需求发生了重大转变,消费者从原来关注产品本身的消费属性到现在更加关注产品的附加属性、服务属性、质量属性。企业只有更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创新,才能满足民众的消费需求,这无疑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驱动战略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能力体系、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引领经济形态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格局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制约,而优质的人力资本是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经济发展新常态从外部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提出了外在规约;另一方面,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就业是一个重要前提。

3.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转型发展的内在诉求。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系统的、整體的转型升级,已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校地关系、产教融合、教学方式、内部治理体系、学生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展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是高校根据现实发展需要,逐步明确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必然转变。应用型本科高校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最直接的体现是为社会输送符合发展需求的人才,其核心与实质是人才培养的转型发展。

人才培养是高校最核心的功能,也是高校开展各项工作的中心。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的人才培养战略调整的重大举措,也是地方本科高校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和现实途径,这就要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定位,从人才培养目标、类型、层次、规格等维度适切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要转变原有的思维和传统的教育观,积极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课程与教学体系建设方面、教学支撑和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导向性,强调实践型教学的转化,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高质量就业是衡量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内在诉求。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实践模式构建

高质量就业是一个关乎全社会的系统性战略,既要有宏观层面国家政策、制度的保障,又要有中观层面各级政府、省市公共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保驾护航,更要有高校自身的实践选择。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直接参与者、推动者和落实者,要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新思路,构建就业创业工作新体制和新机制,着力构建“两点一面”的高质量就业实践模式。

1.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力点,做好管理育人。人才培养质量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关键。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其高质量就业。

第一,合理谋划办学定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包含社会服务面向的定位、办学类型的定位、办学层次的定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风向标。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办学历史对接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以转型发展为契机,明确自身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宗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多样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第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将校地互动作为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将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进而形成“注重学理、亲近业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课程嵌入”“定向培养”“分段教学”“一体化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路径。

第三,以“行业学院”建设为契机,打通学校与产业的“任督二脉”。“行业学院”要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八个共同”,即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重构应用型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群)、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共同建立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共同打造职业训练平台、共同培育学生就业基地;还要实现“六个紧密结合”,即学校与行业紧密结合、专业与产业紧密结合、课程与高新技术紧密结合、师资与企业技术人员紧密结合、学生与专业技术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就业与企业紧密结合。

2.以“双创”人才培养转型为助攻点,做好教育育人。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外显体现。就业能力主要是指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学校培养和自身努力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以支撑个体在就业过程和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满足个体就业期待、成就职业理想、实现自身价值、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能力体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这也是高校高质量就业必然要攻克的难关。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这要求高等教育转变和拓展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能力提升和成果孵化三方面实现协同与融通。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不仅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要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更要注重学生通用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做好人才培养转型工作。

第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当前,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自我认知不清、职业发展规划不明确、社会发展认知不清等问题,从而导致其工作定位偏颇、就业意愿不强、就业困难或个人职业发展受限,这往往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足有着必然的关系。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引导学生把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与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要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面加大投入,进而形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指导大学生对自身的大学生活、职业发展等制定明确的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

第二,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创新意识、创业素养。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主渠道,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以专业教学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深度融合为契机,打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协同育人创新体系,拓宽专业培养口径,纵深课程对接产业发展深度,透视立体化教学效果;还要开展职业技能比赛、专业技能提升训练、综合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大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创新创业素养。职业素养培养与创新创业理念要始终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全过程,在教学和教研的每一个环节,在学生管理与学生活动的每一个方面,都应该为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服务。

第三,注重学生通用职业技能的培养。职业能力不仅指学习者个体从事特定岗位工作时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还包括构建自身职业生涯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来说,职业能力可以从职业认同、职业素养、通用技能、专业知识与技能四个维度进行调研、分析与培育。通用技能从某种层面来说是一种职业技能,但又与职业技能不尽相同,职业技能更多地面向职业取向,而通用技能更多地面向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通用技能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革新创新、外语应用八个方面。在实践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注重目标引领与任务驱动相结合、坚持全程与全员参与相结合、自主训练与示范观摩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通用技能,从而不断提升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3.以学生高质量就业与人才培养联动为辅助面,做好服务育人。《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建立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与人才培养联动机制。“OBE”教育理念是一种全新的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起源于美国与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在我国被翻译为成果导向教育、能力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基于“OBE”理念的教育模式,要求教育者的教学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建设必須面向学生成长的预期目标、学生就业以及学生长远发展,这也是人才培养和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内在要求。

第一,加强各级各类领导,健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协同育人体制。应用型本科高校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真正落实“一把手”工程,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与人才培养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并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形势,提出对策;要构建“校院两级,以院为主”的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与人才培养联动工作体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校级就业指导中心和教务处要协同指导、监督、协调、考核二级学院的高质量就业与人才培养联动工作,二级学院要结合学院实际制定《高质量就业与人才培养联动目标考核责任书》,并严格执行学院工作计划,全面服务于学生;要健全高质量就业与人才培养联动工作制度,完善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人才培养服务体系,构建高质量就业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各类规章制度建设,使各项具体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要不断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服务质量,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完善自主创业扶持举措,提高人才培养的契合度。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最迫切需求的是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也是基于“OBE”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目标之一。应用型本科高校要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使学生明白创新创业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刻把握创新创业的内涵,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和创业观;要通过参加全国“挑战杯”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及各级政府组织的区域性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和创新创业动机;要通过大学生创业园为在校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教育培训和业务指导,为大学生创业团队和初创型企业提供孵化场地、创业服务以及扶持优惠政策等,并积极开拓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对孵化成功的项目团队予以推荐入驻,帮助学生创业团队向企业转化,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开展科学、有效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发挥高质量就业催化作用。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是高质量就业与人才培养的“临门一脚”,直接关系到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就业成效,而就业状况与就业成效则是对人才培养成效最直接的反馈。应用型本科要加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信息服务工作,通过“智慧就业平台”、校就业网、新媒体平台等就业服务平台和媒介,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帮助生企双方匹配对接;举办“上市公司”、高质量校友企业、国有企业、高质量外企等专场招聘会,使高素质毕业生和高质量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就业部门和二级学院要围绕主导行业、重点领域、新兴产业、著名企业,加强联系与合作,不断拓展高校高质量就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促进其高质量就业;通过专题讲座、个性辅导等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省市级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教师编制考试,以及“西部计划”“区域计划”“三支一扶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预征入伍”等就业项目,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基层的意愿和行动;通过规范大学生就业统计工作、完善大学生就业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等举措健全就业反馈机制,为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撑。

高质量就业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提出的今后就業领域的重点工作,是解决民生问题、破解社会经济转型发展难题的重要对策。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已由过去追求规模与数量的外延式发展向追求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既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高校办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增强学生在就业、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获得感的外在需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只有不断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服务理念、教育理念,高度重视高质量就业与人才培养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19-01-27].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陈骏.“双创”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N].光明日报,2016-04-08(11).

[3]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教高〔2017〕8号)[Z].2017-12-29.

[4]苏丽锋,赖德胜.高质量就业的现实逻辑与政策选择[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8(2):32-38.

[5]王阳.北京市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水平评价及就业政策再完善[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7):39-47.

[6]舒杨.新常态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囿、成因及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6(29):49-53.

[7]刘丽红.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实现精准就业[J].中国高等教育,2018(6):44-45.

[8]张婷婷.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素养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8(7):87-88.

[9]杜艳秋,史静寰.应用型院校实践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基于CCSS 2016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4):71-78+164.

[10]汤霓,石伟平.我国通用技能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1(19):43-47.

[11]鲁学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内涵和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22):34-40.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