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染色体核型分析在白血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9-11-12柳洪梅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易位核型亚型

柳洪梅

白血病是一种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发生发展与染色体异常改变之间存在密切相关,其临床初诊断主要依赖于形态学分型。有研究证实,染色体核型是判断白血病预后效果的重要指标,可为临床医师判断白血病患者是否存在微小残留病变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1]。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约占55%[2]。目前法美英合作小组(FAB)已经确立了白血病细胞形态学改变与染色体核型异常之间的关系,但目前临床对于其他众多染色体异常与FAB亚型之间的关系仍无明确的认识。本次研究通过探讨染色体核型FAB分类亚型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白血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医院2016 年3 月-2018年3 月收治的112 例白血病患者,参照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3]中的相关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诊断与分型,其中68 例急性白血病(AL),44 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按照FAB分型标准:①68 例AL中男27 例,女41 例,年龄l4~76 岁,平均年龄(41.16±1.85)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有31 例,包括10 例L1,14 例L2,7 例L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7例,包 括4 例M1,12 例M2,10 例M3,3 例M4,7 例M5,1 例M7。②44 例CML中男28 例,女16 例,年龄18~78 岁,平均年龄(43.21±1.79)岁,其中慢性期(CP)35 例,加速期(AP)3 例,急变期(BP)6 例。

1.2 方法 在患者的髂后上棘作为穿刺点,抽取骨髓,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24 h)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热处理姬姆萨R显带技术在显微镜在分析标本染色体核型。每例标本各分析l0~20 个分裂中期细胞。多数标本的染色体仅检查1 次,少数标本可检查2~3 次。染色体核型异常表现参照《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2005》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判断。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白血病染色体核型特征检测结果 112 例白血病中可见染色体核型异常91 例(81.25%),其中68 例AL患者中检测到核型异常者51 例(56.04%);44 例CML患者中检测到核型异常者40 例(43.96%)。

2.2 A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特点 51 例AL异常核型中可见单纯数目异常12 例(23.53%),结构异常者31 例(60.78%),复杂异常8 例(15.69%)。①12 例单纯数目异常的患者一般表现为非整倍体及多倍体,其中最为多见的为非整倍体,包括-7,-Y,+8,+22,+18等。②31例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特异性染色体易位,其中inv(16)常见于M4eo;t(15;17)(q22;q12)仅发生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中;t(8;21)(q22;q22)一般见于M4 与M2a;t(8;14)(q24;q32)多见于ALL。③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t(9;22)(q34;ql1)t(11;17),(q13;q21)或t(4;11)(q2;q23)等异常表现。

2.3 C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特点 44 例CML患者中检测到Ph染色体41 例(93.18%),其中慢性期(CP)检出Ph33 例,检出率为94.29%(33/35);加速期(AP)检出Ph3 例,检出率为100%(3/3);急 变 期(BP)Ph检 出5 例,检 出 率 为83.33%(5/6)。AP、CP的额外染色体的检出率与B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此外,在41 例Ph中,检测到典型易位37 例,占90.24%,包括t(9;22)(q34;ql1);变异易位4例(9.76%),主要包括t(1;22;7)(p36;ql1;q22),t(11;22)(p15;ql1)以及t(9;22;18)(q34;qll;q21)等。

表1 C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特点

3 讨 论

白血病是造血细胞的一种恶性克隆性疾病,有研究表明,分析染色体分型在白血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白血病染色体异常的表现主要包括两类,其一为和FBA亚型相关的特异性染色体重排,另一类为与FBA亚型不相关异常。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112 例白血病中可见染色体核型异常91 例(81.25%)。同时与FBA亚型相关的特异性染色体重排有71 例(63.39%),由此可见通过分析白血病进行染色体核型对诊断FBA亚型有重要意义。

AL中核型为t(15;17)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最高,主要见于M3。有大量临床资料显示,约有85%的AML-M3 患者均可检出t(15;17)染色体异常核型,此种易位表现一般见于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4]。因此临床可将其作为一种高度特异性的白血病细胞遗传学标志。研究还发现,t(8;21)易位表现可见于M1、M2、M4、M5,其中在M2中的发现比例最高。临床研究证实,多数出现该异常核型的白血病患者对化疗治疗的敏感性及缓解率高,患者生存时间长[5]。因此WHO分型中将t(8;21)作为判断白血病患者预后效果良好的重要指标之一。ALL患者常表现出两种染色体异常,其中一种为t(8;14)(q24;q32),多见于成人ALL,患者中在化疗缓解期可能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因此一般预后效果较差。另一种为t(4;11)(q21;q23),多见于新生儿,一般预后效果不佳。

CML属于一种造血干细胞高度异质性疾病,有文献显示,90%~95%的CML患者均可见Ph。因此临床可将Ph染色体作为诊断CML的特征性标志和主要依据[6]。本组研究中发现在44 例CML中,Ph的检出率为93.18%,这与多数文献报道相一致,因此检测Ph染色体在CM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此外随着病情的进展,AP、BP患者有可能出现额外染色体核型演变,如2Ph,+8,i(17q),-2l等类型,这种额外染色体的CML患者一般预后较差。

综上所述,分析染色体核型对白血病的分型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猜你喜欢

易位核型亚型
平衡易位携带者61个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周期的结局分析
SNP-array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胎儿超声异常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内皮前体细胞亚型与偏头痛的相关性分析
Ikaros的3种亚型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ABO亚型Bel06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全基因组芯片扫描结果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产前诊断的价值
平鲷不同发育类型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抑郁的新亚型:阈下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