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转变中追寻教育的本真
2019-11-12杨德较
杨德较
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第九小学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对“教育之根”和“文化之根”的共同寻求,构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需要我们一起去探寻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本真意义与行动载体。从生命哲学的视野看,只有精神活动才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最高形式,学校精神文化在本质上是师生进行生命交流的过程,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运动过程。如果离开人的生命意识,则任何文化建设的思考都没有真正的教育价值。
教育应以人的发展和完善作为最高价值和终极目标,而生命、生态、生活、生涯则是实现人的发展与完善的四个最关键的因素。因此,我们可以把生命、生态、生活、生涯作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四个根本追求。
追求之一:关注生命成长。生命是教育之本,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以人为本应是以生命为本。包括:认识生命的意义并进而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开发生命潜能,激扬生命活力,引爆生命潜力,实现生命的幸福成长;培养生命智慧,打造智慧人生,学会智慧学习,学会自我生存;提升生命质量,运用多元智力实现生命价值的开发和提升。
追求之二:关注生存状态。教育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整体效应的生态系统。学校应努力构建一个平衡、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和制度生态环境,要让学校成为师生向往的地方,成为生态的校园、人文的校园、书香的校园。
追求之三:关注生活质量。面对职业教育大背景下职校师生生活质量不高的现实,我们要关注和改变师生的生活状态,引导师生过有质量的生活,追求成功的人生;过有品位的生活,追求健康的人生;过有价值的生活,追求奋斗的人生;过有乐趣的生活,追求快乐的人生。
追求之四:关注生涯发展。学校应以师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每个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立足于每个教师和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创造适合师生的教育环境,创造有竞争力的教育,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注重对师生进行生涯规划,致力于打造师生的核心竞争力,努力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学校精神文化虽然表现为精神化的生命意识,但它却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只有基于校本、基本生本、基于实践,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才会深深烙上学校的文化特性。以我校为例,学校围绕“三特”核心办学理念,以全面推进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为主线,以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学校形象的三个建设作为行动载体,构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促进师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行动之一:立足职业教育,重构学校价值观,推动示范校建设。
重构学校价值观,形成学校全体成员普遍认同的、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与原则:一是加强队伍建设,重构幸福观。组织全校教师围绕“做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做学生喜爱的老师”“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展开大讨论,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建立六个名师工作室,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提高队伍整体水平。同时以改革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二是改革评价模式,重构质量观。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三是改革培养模式,积极构建“校企对接、工学结合、做学教合一、多元评价”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根据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工学六融合”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四是改革教学模式,重构教学观。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从实际、实用和实效出发,大力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场景教学、仿真教学等“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五是创新教育内容,重构课程观。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要,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
行动之二:立足全员参与,培育学校精神,促进师生发展。
培育学校精神,形成与学校的个性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主导意识,体现学校群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和价值取向。一是在“校训三风征集活动”中凝练学校精神。二是在系列师生教育活动中培育学校精神,特别是要继续践行学校“我优秀、我能行、我负责、我帮你”的德育工作理念,以生为本,开展阳光课间操、劳动礼仪值周等学校系列德育品牌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积极推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标准化管理机制,每日进行7S 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三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生社团建设和管理,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中塑造学校精神。
行动之三:立足宣传提升,设计学校形象,展现学校特色。
学校形象是指学生、家长及社会公众对学校总的印象和整体评价,良好的学校形象是学校最重要的无形财富:一是规范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编制《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手册》,充分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和文化底蕴,塑造学校整体品牌形象。二是建设学校宣传平台,改版校园内外网,全面宣传示范校项目建设工作。三是继续做好校园优化改造施工工程,精心设计校园绿地及文化石布置,从不同角度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让师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值得注意的是,从教育实践看,构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要努力走出以“物质文化建设”替代“精神文化建设”的怪圈,让文化真正回到师生自己的精神生活之中。把幸福和快乐带给师生,是每一位学校管理者需要树立的重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