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自清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

2019-11-12王娟

北极光 2019年2期
关键词:叠韵梅雨潭叠音

⊙王娟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学者,他在文学上,尤其是在散文上的造诣很高。朱自清在 20世纪2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最初写诗,随后才写散文。他对散文情有独钟,创作过许多优秀的作品。从题材角度划分可以将朱自清的散文分为三种:一种是朱自清对其个人家庭琐事和亲人之间的温情描写,内容虽然写的是家庭琐事,却蕴含着浓浓亲情,耐人寻味。第二种是通过描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并表达他的愤懑。第三种是以写景为主的写景抒情散文,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他内心的情感,或欣喜,或忧愁,或喜忧参半,意味深长。

朱自清喜欢写景,也擅长抒情,他创作的许多散文都显示了他在写景抒情上的深厚功底,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大都按游览顺序来写,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作者所见之景发生变化,作者笔下的风景就是按照游览顺序描写的。譬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写作者和友人平伯游览南京秦淮河所见的景色。他在首段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1923年 8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然后开始按着游览秦淮河的顺序展开描写。顺着时间的变化,空间也在不断推移。游览秦淮河得租船,于是最开始是详细地描绘了秦淮河的船,写了大船和小船各自的特点。从初上船开始记叙,接下来是“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写了沿河的楼上和河里的船上传来的歌声。然后“从东关头转湾,不久就到了大中桥”,此时描写的是大中桥的特点和桥两边的房子。“大中桥外,顿然开阔”,到这里就是到达秦淮河了,朱自清与平伯就下船去游览,于是开始写游览时的景色。作者描写了秦淮河的夜、秦淮河的水、河里的热闹景象、来往的船只、喧嚣的歌声以及遇到歌妓的难解纠纷,对回程的景色和所遇之事也作了记叙,这都是按照游览顺序进行的描写。再如《绿》,先是“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头就看见瀑布的全貌;接着“先到梅雨亭,亭正对着瀑布”,描写梅雨亭的所处位置和亭子周围的景色;浏览完梅雨亭,他就攀着乱石探身下去鞠躬穿过一个石穹门,走到生机勃勃的梅雨潭边了,此时到了梅雨潭就开始描述梅雨潭浓浓的绿。由此可见,朱自清对景色的描绘一直是随着游览的顺序在变化的,而不是杂乱无章毫无头绪,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种按照游览顺序进行的景色描写,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流畅真实之感,仿佛随着作者的描述走进了他所描绘的景色中,更加引人入胜。

朱自清写景散文的音乐美感在于三点:平仄的运用、叠音词的运用和双声叠韵词的运用。

平仄的运用如“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其中的“疏疏”是平平,“淡淡”是仄仄,“蔚蓝”是仄平,这句话先平后仄,然后仄平相间。再如“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中的“多少”是平仄,“明暗”是平仄,“精粗”是平平,“艳晦”是仄仄。短短一句话中有平有仄平仄相间且相互对应,显得语言错落有致又和谐悦耳,具有音乐美感。

叠音词的运用如“夜幕垂垂地下来,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姑且不说叠音词的使用,夜幕、灯火、玻璃、烟霭本身就是带有朦胧感的事物,再加上“垂垂”“黄黄”“黯黯”“缕缕”等叠音词的运用,把秦淮河的朦胧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其中的叠音词充分体现了月下荷塘的曲折和荷叶相连又层层叠压的特点。可见叠音词的作用不仅加强了对事物特点的描绘,而且增添一种绵绵密密不可捉摸的意味,读起来也有一种平缓轻柔的感觉。

王国维说“于词之荡漾处多用叠韵,促节处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意思是说要使作品语调起伏,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音乐美感,就应该在舒缓宽阔处使用叠韵词,在急促紧凑处使用双声词。以《荷塘月色》为例,双声词的运用如“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其中“渺茫”“霎时”是双声词。叠韵词的运用如“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其中的“苍茫”“均匀”韵母相同,是叠韵词。双声词“霎时”的使用突出了荷叶的颤动传播速度之快,叠韵词“苍茫”突出了月光苍白弥漫的特点。朱自清的写景抒情散文中这些双声叠韵词的运用有许多,可见朱自清很注意双声叠韵词的运用。这些双声叠韵词不仅可以增加作者情感的表达效果,还通过声母和韵母的特点及其有规律地回环反复,使文章的语言形成一种回环荡漾的美。特别是双声叠韵的交互使用,使得声音抑扬动听具有音乐美感。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朱自清非常重视感情在创作中的作用,没有感情的文章必然是空洞的,他的写景散文情浓似酒、意酣如饴。先是描写他眼前所见的景色,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不过于夸大也不过分隐晦,而是恰到好处地宣泄。这种现实与虚拟的结合、景物与情感的交融使得人在读他的文章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

在《荷塘月色》里,文章开笔便定下了抒情的基调“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让读者通过这句话感受到一种人生的忧烦。接着通过描绘月下荷塘的景色,淡淡的月色、薄薄的雾气,把他内心因看到眼前的月下美景而欣喜和因黑暗现实而苦闷的复杂心情表现得曲折而含蓄,表现了他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失望愤懑而又始终寻找不到出路的惆怅心理。是在写景,也在抒情。他因为眼前月下荷塘美景而喜悦是真的,但因为黑暗的社会现实而苦闷也是真的。在《绿》中,他面对眼前生机勃勃的绿充满了陶醉与惊诧,只是喜悦,再没有一丝惆怅。朱自清走到梅雨潭边,看着眼前醉人的绿时,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他丝毫不吝啬地吐露他对眼前生机勃勃的绿的喜爱。他仿佛不是在写散文,看着眼前梅雨潭生机勃勃的绿,他是在放歌,倾诉他对梅雨潭蓬勃的绿由衷热爱的心声,是一曲对生命的赞歌,是那么的真挚动人。美学理论告诉我们,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在于以情动人,艺术没有感情就会失去生命。朱自清的散文从不大谈哲理,而是用真情实感谱写,没有一丝矫揉造作,通过娓娓道来的话语打动人心。他的散文所以有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关键就在于它能够以真情动人。

猜你喜欢

叠韵梅雨潭叠音
绿(节选)
宋朝女孩取名偏爱叠音词
艰难昧生理 飘泊到如今
——杜诗双声叠韵对新考
宋朝女孩取名偏爱叠音词
《诗经》联绵词的分类解析
雨中寻潭
雨中寻潭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探赜
朱自清散文《绿》的抒情途径
现代汉语词汇的叠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