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佶年表

2019-11-12吴可文

闽台文化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稿康熙诗集

吴可文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

林佶,字吉人,号鹿原。侯官(今福州市区)人。

《国朝诗人征略》卷十一:“林佶,字吉人,号鹿原。”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八:“林佶,字吉人,号鹿原。侯官人。”

康熙朝知名书法家、藏书家、诗人。

《清史列传》卷七十:“佶工于楷法,亦善篆隶。”《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汪琬、陈廷敬、王士禛)三人集皆佶手缮付雕,精雅为世所重。”徐世昌《晚晴簃诗话》卷五十八:“(佶)工钟、王小楷,《渔洋精华录》,午亭、尧峰诗文集皆其手写,尤为艺林所珍。”

《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一百四十三:“家多藏书,徐乾学锓《通志堂经解》、朱彝尊选《明诗综》,皆就传钞。”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八:“佶喜藏书,破产以求。闽中谢肇淛、徐烟勃之书,多归之。”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八:“(佶)才气汪洋,颇亦可喜。”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卷十七:“(佶)诗以长句为胜。多存旧事,词亦丰腴考丽。短章题画诗俱工。”

按:佶以光禄坊诗派始祖自居,其《晟孙将归娶讨以勉之》:“光禄坊派号多贤,济济科名相后先。要识开山是乃祖,好教接武继薪传。”(《朴学斋诗稿》卷十)

先世为莆田人,元代林重器始迁福州,传至林佶为第十四代。父林逊(1619~1701),字敏子,别字立轩,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官至达州知州,封奉直大夫,祀三原名宦。母陈氏(1618~1708),封宜人。

林佶家世及父母生平详见陈廷敬《奉直大夫达州知州立轩林公墓志铭》(《午亭文编》卷四十六)。

兄林侗(1637~1724),字同人,号来斋,一号于野。年轻时与其他十一位福建文人合称“十二生”。贡生,官尤溪教谕。著《来斋金石刻考略三卷》《唐昭陵石迹考略五卷》《宋李忠定公年谱二卷》等。

详见民国《福建通志》总卷三十九林侗本传和拙文《清初金石学家林侗生卒年正误》。《清史稿·文苑传》收录福建文人五名,林氏兄弟占据两席。

师事黄晋良、汪琬、王士禛、陈廷敬。

佶《和敬堂集跋》:“《和敬堂集》者,吾师处安先生所著诗若文也。”(黄晋良《和敬堂全集》卷末)

《清史列传》卷七十:“(佶)文师汪琬,诗师陈廷敬、王士禛。”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八:“佶尝从陈廷敬、王士禛学诗,从汪琬学古文。”佶手书诸位业师的《渔洋山人精华录》、《午亭文编》《尧峰文钞》《古夫于亭稿》,号称“林氏四写”,素来为书法家和收藏家视若拱璧。

子林正青、林在衡、林在峩、林玉衡。

见乾隆九年刊本《朴学斋诗稿》目录之校字者名录。

著有《朴学斋诗稿》《朴学斋文稿》《朴学斋小记》《汉甘泉宫瓦记》《全辽备考》《周鼎考》等。

据李秉乾《福建文献书目(增订本)》《(光绪)丹徒县志》。

所居陶舫、荔水庄、北阡草庐皆闽中名胜;其朴学斋乃著名藏书楼。

佶《青儿南归诗以遣之》:“吟台旧第须归券,藤涧新庄始治茔。”(卷十)“吟台旧第”即陶舫,朴学斋在其中;“藤涧新庄”即北阡草庐。详见拙文《福州刘家大院的文学背影》。

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一岁。生于陕西三原县官舍。

父逊任三原县令(《三原县新志》卷五)。兄侗随侍,并首次考察昭陵(见周在浚《《唐昭陵石蹟考略序》,《丛书集成新编》51册;《清文汇》甲集卷四十四)。

六月二十四日,佶生于官舍。从林佶诗文中可推断其生于本年的文献有以下四处:第一,《以先状寄温岸先并述鄙怀》:“庚子吾以降,官舍悬弧矢。”(卷一)第二,《献赋始末》载,康熙四十五年九月二十日佶以所作《日月合壁五星联珠赋》一册并手书康熙帝《御制诗集》二函驰献行在,九月二十四日得到康熙帝召见:“上随遣内侍出,问臣佶:‘你是福建那处人?’臣佶对云:‘是福州府侯官县人。’又问:‘多少年纪了?’臣佶对云:‘四十七岁了。’”康熙四十五年(1706)佶四十七岁,逆推其生于本年(《文稿》)。第三,卷一有长题诗,标点后的诗题为《乙酉生日客莘城,繙坡公集,得所为〈东坡〉诗八首,按其年谱,正公四十六时作也。予何人,敢与公同年而语,特向服膺公诗,因是以写其侘傺无聊之概,故为之次韵云》。乙酉年(1705)四十六岁,逆推佶生于本年。第四,卷三有《丙戌生日和昌黎公韵》,该诗小序有“丙戌客京师,欲得韩文公四十七年所为诗”云云,则丙戌年(1706)佶四十七岁,逆推其生于本年。

佶《赠穆南谷》:“与君六月同庚长,惭愧多生六日余。”(卷五)则其生于六月。佶《六月二十四日再集晚翠阁予不至仍和前韵》:“传闻今日荷生日,好事设醴还张灯。我生之旦与花同,聊复切藕兼调冰。”(卷五)《小游仙六十首》:“荷花传是碧波仙,生日同吾共一天。”(卷十)可知佶生于六月二十四日。

本年,耿继茂移镇福建。《寓斋感兴廿一首》:“我生值艰难,兵寇充井里。”(卷一)

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二岁。

兄侗获汉甘泉宫瓦(佶《汉甘泉宫瓦记》)。

康熙三年甲辰(1664),五岁。

秋,兄侗自三原游西夏,途中考察昭陵(《清文汇》甲集卷四十四)。

康熙四年乙巳(1665),六岁。

春,兄侗拓唐宋名蹟二百余种。秋,林逊擢守开州(《清文汇》甲集卷四十四)。

康熙六年丁未(1667),八岁。

四月,兄侗与叔行子游曲阜,瞻仰孔子遗迹,摹得古碑三十种(《清文汇》甲集卷四十四)。

康熙八年己酉(1669),十岁。

父逊任达州知州(《四川通志》卷三十一)。

康熙九年庚戌(1670),十一岁。

正月,侄颖云生(见下文己亥年)。

师从黄晋良(佶《和敬堂集跋》)。

康熙十年辛亥(1671),十二岁。

父逊辞官归隐(《午亭文编》卷四十六)。

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十三岁。

周亮工卒。

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十五岁。家居。

五月,陈汝器僦屋居于佶兄弟之侧,时相过从(《丛书集成新编》51册)。

刻苦读书,正值耿精忠乱起。《寓斋感兴廿一首》:“十五知读书,门外鼙鼓亟。”(卷一)

耿精忠檄召兄侗,侗遁于野,乃自号“于野”(民国《福建通志》总卷三十九)。

康熙十五年丙辰(1676),十七岁。

兄侗任尤溪教谕(乾隆《福州府志》卷六十;民国《福建通志》总卷三十九)。

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十九岁。家居。

庆州人武平宇来福州,寓居荔水庄东偏(文稿)。

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二十岁。家居。

春,兄侗得荡阴令张迁碑(《清文汇》甲集卷四十四)。

同黄晋良过访稽古堂(《和敬堂全集》诗卷之十四)。

购得西园,即荔水庄(李彦章《福州李氏家乘》)。

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二十一岁

长子林正青生。正青生年由其《甲子初夏感怀》“有生曾忆庚申降”知为本年(《瓣香堂诗集》卷九)。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二十三岁。家居。

三月,黄晋良招集陈轼、谢杲、毛鸣岐等陪同叶封游荔水庄,佶兄弟同社集(《和敬堂全集》诗卷之七)。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二十四岁

腊月,甥陈德泉生,详其墓志铭(游绍安《涵有堂稿》)。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二十五岁。家居。

五月,许遇招集黄晋良、佶兄弟鸡黍园看辛夷。黄晋良等宴集林逊兰话堂。(《和敬堂全集》诗卷之十五)

八月,与黄晋良、蓝镏、齐洪超等集逸光堂(《和敬堂全集》诗卷之十五)。

腊月,作《跋谢在杭手抄谢幼槃集》(《小记》)。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二十六岁。家居。

二月,与兄侗、陈白岩同拜宋丞相李纲之墓,侗撰《宋李忠定公年谱二卷》,佶作序(文稿)。

四月,黄晋良陪叶封过荔水庄兰话堂,佶兄弟同侍,黄氏作《星石行》(《和敬堂全集》诗卷之九)。

初学诗,叶封出王士禛所选古诗,佶即服膺王氏。见佶手写本《渔洋山人精华录跋》。

康熙二十五年丙寅(1686),二十七岁。家居。

黄晋良赠诗《题沈石田画为吉人林子》(《和敬堂全集》诗卷之十)。

康熙二十六年丁卯(1687),二十八岁。家居。

冬,武平宇与佶兄弟告别,佶兄弟有诗赠之(文稿)。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1688),二十九岁。赴江南。

四月,初到汪琬里宅,师从汪氏。汪琬《送林吉人归闽》:“前年四月君初来。”(《尧峰文钞别录》卷一)诗作于庚午年,“前年”即指本年。(《小记》)。

甥谢道承生,详拙文《明末清初闽中文人生卒年丛考》。

武平宇卒,佶为其撰《庆州老人传》(文稿)。

康熙二十八年己巳(1689),三十岁。家居,冬赴江南。

正月,林逊与黄晋良、谢杲、陈白岩共饮,佶侍饮赋诗(卷二)。作《栖鹤巢记》(《清文汇》甲集卷四十六)。

四月,黄晋良卒。(墓志铭见钱仪吉《碑传集》卷一百三十八)

腊月,应汪琬之招,再到汪琬里宅。汪琬《送林吉人归闽》:“去年腊月君复至。”诗作于庚午年,“去年”即指本年。

腊月,开始誊写汪琬文集(《小记》)。

除夕,陪汪琬守岁,作《己巳除夜侍汪尧峰夫子端清堂宴》(卷五)。

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三十一岁。在江南,后归闽。

春,在汪琬处四阅月,汪氏托佶编录文集,佶逡巡应诺(《小记》)。汪琬《送林吉人归闽》:“区区朴学待君传。”林佶因此将书斋命名为“朴学斋”。汪琬另有《示林吉人顾有典》、《与林吉人沈汉亭出游》(《尧峰文钞别录》卷一)。林佶《庚午除前三日题新得徐兴公家藏礼经会元本》:“流连去腊逢今日,立雪吴门对晚花。”即指己巳年在汪门问学之事。

五月,汪琬为林逊撰《林立轩寿序》(《尧峰文钞别录》卷二)。佶校徐烟勃抄本《宋纪受终考》(书影见韦力《芷兰斋书跋初集》)。

秋,作《秋怀》组诗(卷五),总结在汪琬门下问学的收获与感悟:“三年两度作吴游,一瓣香还在此收。”“始知词赋真无益,方信渊源近可求。”“自非绝足九千里,已负浮生三十春。”“湛深朴学真风味,未许粗豪得问津。”

十月,汪琬将文集寄至佶处,嘱佶编录(《小记》)。

腊月,汪琬卒(墓志铭见陈廷敬《午亭文编》卷四十四)。佶手录《尧峰文钞》诗第一卷毕。腊月,得徐烟勃旧藏礼经会元本(《朴学斋诗稿补编》)。

作《甘泉宫瓦歌》(《汉甘泉宫瓦记》)。

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三十二岁。春家居,夏赴江南哭汪琬之墓。

正月,手录《尧峰文钞》诗第二、三卷毕。

三月,手录《尧峰文钞》诗第四卷毕。

四月,从凼关出发往江南,赋诗(卷二)。溯建水,踰仙霞岭,渡钱塘江,留木川,哭汪琬之墓(《小记》)。舟泊建州城下手录《尧峰文钞》诗第五卷毕。在柘城手录《尧峰文钞》诗第六卷毕。桐庐道中手录《尧峰文钞》诗第七卷毕。

五月,在长水寓楼手录《尧峰文钞》诗第八卷毕。

六月,在鸳湖之竹声柏影轩手录《尧峰文钞》诗第九卷毕。在长水寓楼手录《尧峰文钞》诗第十卷毕。在檇李寓庐手录《尧峰文钞》第一卷毕。在静寄轩手录《尧峰文钞》第二、三、四、五卷毕。在竹声柏影轩手录《尧峰文钞》第六卷毕。兄侗招同陈定国、蓝涟、徐釚等讠燕集荔水庄(徐釚《南洲草堂集》卷十四)。

七月,作《寓斋感兴廿一首》(卷一)。在静寄轩手录《尧峰文钞》第七、九、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卷毕。在竹声柏影轩手录《尧峰文钞》第八、十卷毕。

闰七月,在静寄轩手录《尧峰文钞》第十五、十六、十七卷毕。在竹声柏影轩手录《尧峰文钞》第十八、十九卷毕。

八月,手录《尧峰文钞》第二十、二十一卷、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卷毕。

九月,手录《尧峰文钞》第二十七、二十八卷毕。在苏州同门顾希喆家手录《尧峰文钞》第二十九卷毕。

兄侗第二次考察昭陵(周在浚《唐昭陵石迹考略序》)。

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三十三岁。家居。

正月,从苏州回闽,在朴学斋手录《尧峰文钞》第三十卷毕。

二月,记前年汪琬为林逊撰寿序始末(附汪琬集中寿序后)。在朴学斋手录《尧峰文钞》第三十一卷毕。

三月,在朴学斋手录《尧峰文钞》第三十二卷毕。在兰话堂手录《尧峰文钞》第三十三卷毕。

四月,在朴学斋手录《尧峰文钞》第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卷毕。

五月,在荔水庄手录《尧峰文钞》第三十八卷毕。

六月,在荔水庄手录《尧峰文钞》第三十九、四十卷毕。

七月,誊写汪琬文集完成,作《尧峰文钞跋》(《小记》)。

申函吉游闽,其舅徐乾学向佶求书之有关于经解者(《小记》)。

为王翚祝寿(卷二)。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1693),三十四岁。家居。

正月,惠周惕为佶写刻本《尧峰文钞》作序。

长子正青与许均、黄任等一同求学(林正青《瓣香堂诗集》卷四)。

兄侗将荔水庄的一部分出售(《福州李氏家乘》)。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1694),三十五岁。家居。

二月,为福建按察使汪楫撰寿文(文稿)。

三月,徐树谷承其父徐乾学之命,托佶访书。佶出家藏数十种,附《传是楼书目》内(卷五)。得《刘仲修集》,作《刘仲修集跋》(《小记》)。

四月,送查嗣瑮归海宁(卷九)。

五月,陈烈妇殉夫,佶为之撰传(文稿)。

夏,出示甘泉宫瓦和《听泉图》,徐釚皆有诗咏之(徐釚《南洲草堂集》卷十六)。徐釚另有《甘泉宫瓦记》(《南洲草堂集》卷二十三)。

六月,与潘耒、周在延、陈王谟等西禅寺啖荔(卷二)。徐釚借佶所藏徐烟勃抄本《宋纪受终考》抄录(书影见《芷兰斋书跋初集》)。

八月,作《廖高峰先生文集(跋)》(《小记》)。

九月,赋诗寿陈白岩八十(卷四)。

致书李颙,颙有答书(文稿)。

撰《书宋潜溪续文粹后》(文稿)。

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三十六岁。家居。

夏,送陆葇致仕并向朱彝尊求《腾笑集》(卷五)。

九月,兄侗《唐昭陵石蹟考略》成书,潘耒撰序。(《丛书集成新编》51册)

代人撰潘耒五十寿序(文稿)。

代人撰《叶一山墓志铭》(文稿)。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1696),三十七岁。家居。

正月,过北林坊拜林廷玉画像并成化、弘治年间诸公题咏,赋诗(卷二)。

二月,为福建布政使汪楫撰寿文(文稿)。

夏,陈汝器任安徽巡抚,延请林侗入幕(《丛书集成新编》51册)。

五月,周在浚撰《唐昭陵石蹟考略序》。

七月,周亮工入祀福建名宦祠。适逢周在浚游闽,托佶为其父亮工作传,佶遂作《名宦户部右侍郎栎园周公传》(文稿)。

十一月,作诗三首追挽徐乾学,有“残编屡博公来借”(卷五)之句。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三十八岁。家居。

元日,作《丁丑元日》(卷五),记兄侗游皖江及李颙致书二事。

四月,陈汝器撰《唐昭陵石蹟考略序》。

代人撰文为卞三元贺寿(文稿)。

代闽浙总督郭世隆撰《重建阅武堂碑记并铭》(文稿)。

福建布政使汪楫长子守衷卒,佶撰《文学恒若汪君传》(文稿)。

撰《上御史某公书》,提及大量购书造成家中经济之窘境:“某,海陬贱士,荒学无状。年来过不自量,购求儒先集录无虑数千卷,几复鳌峰徐氏之旧,而家亦缘是愈贫。荔水庄池半属他姓。家兄崎岖荒薮,托钵西陲,将一年矣,至今未归。白首双亲,奉养无策。区区近况,无足为故人道者。惟是读书之志,困而不衰。”(文稿)

康熙三十七年戊寅(1698),三十九岁。北行,初入都。

四月,游新安,有诗(卷二)。

十一月,以拔贡入京城国子监(《小记》;《渔洋山人精华录跋》),从王士禛、陈廷敬游。献诗六章于王士禛,受到嘉许(《渔洋山人精华录跋》)。林佶《戊寅子月九日雪后集新城王公第赋谢》(卷五)《轻盈伴玉人》《说饼》《放鹇图》《雪后诗思图》(卷一)。前诗有“私淑今朝愿始酬”之句。林佶述黄道周异事,王士禛载入《居易录》卷三十。王士禛作《甘泉宫瓦歌为门人林吉人赋》(《蚕尾续诗集》卷五)。林佶《午亭文编序》:“戊寅冬,佶初至京,得及先生(陈廷敬)门。”

兄侗《来斋金石刻考略》成书,佶、朱书作序。

作《答莆宗人又偁书》(文稿)。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1699),四十岁。春在都,后返乡。中举。

二月,王士禛跋佶所藏汪琬手札(《蚕尾续文集》卷二十)。

三月,万斯同为佶作《题甘泉宫瓦图》(万斯同《石园藏稿》)。佶与王鸿绪、万斯同游,参与校订《明史》(黄锡蕃《闽中书画录》卷十)。

八月,中举。该榜解元是张远。

十月,抄录吴莱《渊颖先生集》完成,作《重刻渊颖先生集(跋)》(《小记》)。

腊月,游武夷山登一览亭,有诗(卷二)。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1700),四十一岁。在都城。

五月,编录王士禛《渔洋山人精华录》,见该书后序。与张远、查慎行等雅集(查慎行《敬业堂诗集》卷二十七)。

六月,寓居琉璃厂之柳巷,作《跋囗囗兰亭叙》(《小记》)。

七月,会试下第后,即将归闽,王士禛有《题林吉人看云图送之归闽二首》送之(《蚕尾续诗集》卷五)。王士禛致书,请林佶题《放鹇》、《禅寂》二图,询其启程之期,希望林佶能在江南将《渔洋山人精华录》写毕(《集外文辑遗》卷三)。

八月,归闽。临行向王士禛辞行(王士禛《集外文辑遗》卷三)。

十一月,王士禛致书林佶,商量《渔洋山人精华录》增益之事(《集外文辑遗》卷三)。

十二月,过扬州访张潮(蒋寅《王渔洋事迹征略》)

冬,赠诗宋至(卷一)。

长孙晟生。佶庚子年(1720)作《晟孙将归娶讨以勉之》:“二十年前喜抱孙。”(卷十)

康熙四十年辛巳(1701),四十二岁。游闽南。

正月,潘耒为《朴学斋文稿》作序。

五月,至厦门、泉州,集万际璋水渌园,与丁烟阜、晋江知县陈炎酬酢,游清源山。皆有诗(卷二)。另有七绝组诗赠陈炎(卷九)。

七月,作《石林倡和诗序》(《小记》)。王鸿绪赠诗林逊(《横云山人集》卷二十)。

九月,林逊卒。

送许遇入都谒选,为蓝涟题画(卷二)。王士禛以《渔洋精华录》嘱佶编录(《小记》)。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1702),四十三岁。家居守孝。

五月,顾嗣立过访。顾氏《过林二吉人同年斋中》(《秀野草堂诗集》卷十七)

腊月,与兄侗葬林逊,并筑北阡草庐(《小记》)。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1703),四十四岁。家居守孝。

春,北阡草庐落成,作《北阡草庐记》(《小记》)。

作诗贺钱名世成进士(卷五)。

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4),四十五岁。家居。

九月,将北行,得病(卷五)。

腊月,北行,病憩建瓯,郑任鑰有诗送别,佶作诗酬之(卷五)。

得黄璞撰陈岩墓石(《瓣香堂诗集》)。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1705),四十六岁。客山东、河南,后入都。

正月,作《再题元夕词》:“承平四十四年春,海不扬波颂圣人。”(卷九)

寓崇安,与崇安知县王梓酬酢。有《崇安寓楼作》、《再过武夷简王适庵明府》:“十年三过武夷宫,碧水丹山依旧逢。”(卷九)在武夷访顾蟾阳道人不遇(《小记》)。

三月,在济南作《万寿灯夕词寓泉城作》(卷九)。

六月,生日作八首次东坡韵(卷一)。过陈留,与知县许遇酬酢(卷九)。游陈留西来庵(卷二)。

八月,作《朴学斋诗集自序》:“康熙乙酉八月鹿原林佶书于陈州之柳湖。”

入京从陈廷敬游。林佶《午亭文编序》:“比乙酉,佶再入都,先生(陈廷敬)始授佶编辑。”

与王原祁交游,作《北阡草庐后记》,请王原祁作《北阡草庐图》(《小记》)。

为郑开极题洗砚图(卷九)。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1706),四十七岁。在都城。

送成永健官南安知县(卷六)。

春,原居棉花胡同,移居西苑。作《题棉花胡同寓壁》、《移居西苑》(卷六)《都中移寓感怀》(卷九)。

陈廷敬饷米蔬醢脯,佶有诗谢之。作诗为陈廷敬祝寿(卷六)。

六月,作《丙戌生日和昌黎公韵》(卷三)。

秋,作《述愁三十四韵效昌黎体》、《旅斋雅集》(卷一)。

九月二十日佶以所作《日月合壁五星联珠赋》一册并手书康熙帝《御制诗集》二函驰献行在,康熙帝安排诸翰林杨瑄、蔡升元、查昇、查慎行、钱名世、汪灏、蒋廷锡、孙致弥试佶才学,诸翰林认为佶诗文书法兼擅(文稿)。

十月,帝任命佶为武英殿供奉(文稿)。

冬,与李天山定交(卷一)。

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四十八岁。在都城。

春,参与郭罗洛培风堂雅集(卷六)。

四月,姚松址由粤西以公事来京相晤追叙别况并述近踪(卷六)。

六月,陈廷敬以赐鱼分饷(卷六)。

秋,参与顾嗣立等人的宴集(《秀野草堂诗集》卷二十六)。

赋诗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巢可讬祝寿(卷三)。

王式丹寄诗题林佶所作《长林丰草吾庐图》(《楼村诗集》卷十七)。

送龙溪知县曹家甲归新建(卷七)(光绪《漳州府志》卷二十七)。

除夕,宋荦招佶等守岁(卷六)。

本年,佶缮写之王士禛《古夫于亭稿》上板刊刻(中华再造善本《古夫于亭稿》)。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1708),四十九岁。在都城。

正月,参与顾嗣立春树草堂雅集。(卷五)(《秀野草堂诗集》卷二十七)

闰三月,参与顾嗣立等人雅集(《秀野草堂诗集》卷二十八)。王式丹招饮(卷六)。

五月,参与顾嗣立春树草堂雅集。顾嗣立、查慎行寄诗题林佶所作《长林丰草吾庐图》。(《秀野草堂诗集》卷二十九;《敬业堂诗集》卷三十六)

六月,参与顾嗣立等人在晚翠阁的雅集。佶生日当天晚翠阁亦有雅集,佶未至,仍有诗(卷五)。

七月,作《午亭文编序》。

九月,母陈氏卒,佶未能视其含殓。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1709),五十岁。家居守孝。

康熙四十九年庚寅(1710),五十一岁。家居守孝。

春,葬母(《朴学斋小记》)。

筑志在楼居之,取嵇康“志在长林丰草”之意,并撰《志在楼记》(《小记》)。

闰七月,撰《藤礀泉石记》(《小记》)。

九月,撰《和敬堂集序》。

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五十二岁。家居,后入都。

春,与儿辈谈福州北山诸胜(《小记》)。

五月,崧上人为佶指明道山亭遗址。与林绪光等登鼓山,作《游鼓山记》(《小记》)。王士禛卒(墓志铭见宋荦《西陂类稿》卷三十一)。

六月,作《瓣香堂记》,在道山亭遗址筑瓣香堂,取“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之意,并祀曾巩(《小记》)。

夏,陈廷敬作《焦山古鼎歌赠林吉人》(《午亭文编第二集》卷二)。

七月,北行过武夷,访顾蟾阳道人,佶书“熙颐居”三字贻之,并作《熙颐居记》(《小记》)。

查嗣瑮寄诗题林佶所作《长林丰草吾庐图》。(《查浦诗钞》卷九)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1712),五十三岁。在都城。

正月,寓居梁园(《小记》)。

撰《帝京篇》(卷三)。

三月,为康熙帝贺寿,撰《万寿诗八章》(卷七)。

特赐进士,佶《迎銮曲》:“五十一年新进士,几人曾被此恩荣?”(卷十)。

四月,陈廷敬卒(《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四)。

在京师参与王式丹、顾嗣立、查慎行、周渔璜等人的宴集。与顾嗣立唱酬。查慎行过佶梁园有诗(《秀野草堂诗集》卷三十九;《敬业堂诗集》卷四十)。于慈仁寺购得奎砚(林在峩《砚史》)。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五十四岁。在都城。

甥陈治滋成进士。

在京师参与查慎行、顾嗣立等人的宴集(《秀野草堂诗集》卷四十一)。作《瓣香堂图》,顾嗣立、查慎行题诗;将武夷山茶叶赠予查慎行(《秀野草堂诗集》卷四十二;《敬业堂诗集》卷四十一)。

有诗送王式丹罢官归(卷三)。

七月,有诗送查慎行归里(卷九)。

八月,从巢可讬游瀑水(卷七)。

九月,授内阁中书(卷七)。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均有入直之诗(卷七)。

冬,作《内阁办事中书舍人题名记》(《小记》)。

姻亲陈梦雷为佶作《凤池林氏族谱序》(陈梦雷《松鹤山房文集》卷十)。汪琬从子汪士鋐作《题瓣香堂图》(《秋泉居士集》卷九)。

康熙五十三年甲午(1714),五十五岁。在都城。

正月,作《警露轩记》(《小记》)。入直有诗(卷七)。上年岁杪,林绪光移寓一亩居,张远有诗,佶元夕次韵和之(卷七)。祈谷日有诗纪事(卷七)。

三月,在京师参与林绪光、顾嗣立、张远等人的宴集(《秀野草堂诗集》卷四十三)。

与黄任一起在慈仁寺购砚(黄任、陈应魁《香草斋诗注》卷四)。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1715),五十六岁。在都城。

有诗送同年高锡爵任余姚知县(卷七)(光绪《余姚县志》卷十八)。

兄侗失明(查慎行《敬业堂诗集·步陈集》)。

康熙五十五年丙申(1716),五十七岁。在都城。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1717),五十八岁。在都城。

冬,子在峩来省侍,携顾大家所制砚,并乞铭(《小记》)。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1718),五十九岁。在都城。

作《迎銮曲》十首(卷十)。

郭罗洛从抚远大将军胤禵西征,佶有诗送之(卷六)。

春夏间多有入直之作:《入直偶题》《晚春直庐即事》《午日直庐即事》《游仙句入直作》(卷十)。

诸公在佶之梁园宴集,佶有诗和查慎行韵(卷十)。

六月,任命徐葆光为册封琉球副使(《清实录》卷二百七十九),佶作《送编修徐澄斋同年使琉球》(卷一)。

七月,有《秋日偶作》、《喜雨同巢房山公作》(卷十)。

秋,作《题董沧门移家图》、《悼鹤》(卷十)。有诗题进士同年田广运所作《观海图》(卷十);(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七)。

闰八月,林正青购得徐烟勃旧藏五十余种,录其书目与题跋寄至京师,佶大喜赋诗(卷一)。

冬,侄在华寄甥陈治滋六绝句,离愁困苦之意溢于言表,佶有诗和其韵(卷十)。

腊月,寄诗六首致长兄侗(卷十)。

除夕作诗有“七年无改此居停”之句(卷七)。

康熙五十八年己亥(1719),六十岁。在都城。

正月,方苞过访,佶有诗记之(卷七)。颖云五十生辰,作《寿颖云侄》(卷一)。

有诗送叶绍芳任江阴知县(卷七)(光绪《江阴县志》卷十二)。

有诗送袁珂任仪封知县(卷十)。据四库全书本《河南通志》,袁三年后才上任。

六月,以行年六十,作《小游仙六十首》(卷十)。为《红雨楼题跋》抄本作跋(《小记》)。

十月,作《跋庶斋老学丛谈》(《小记》)。

腊月,抱病不能出(卷三)。

康熙五十九年庚子(1720),六十一岁。在都城。

春,抱病六旬始愈(卷三)。

三月,郑任鑰任江南学政(《清代职官年表》),佶有诗送之(卷一)。

五月,作《东篱记》(《小记》)。

有诗送林正青及林晟南归(卷十)。诗中提及自己朴学与书法之师承:“朴学真受尧峰指,书法原资石鼓承。”

吴文焕嘱佶评定新集,佶有诗论答(卷十)。

有诗送李大受任锦州知府(卷七)(《钦定盛京通志》卷四十二)。

秋,担任顺天府乡试考官,作《庚子京闱棘院作》《试院示同辈》《九日试院偕同僚作》等诗(卷七)。

为王延年《读明史诗》作序(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

康熙六十年辛丑(1721),六十二岁。在都城。

元日有诗(卷七)。

甥谢道承成进士。

有诗送林绪光任平湖知县(卷三)(光绪《嘉兴府志》卷三十九)。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1722),六十三岁。在都城。

四月,作《广唐贤三昧集跋》(《小记》)。

有诗送郑金章任河内知县(卷七)(《河南通志》卷三十七)。

有诗送吴简民任湖州知府(卷七)(《浙江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有诗寿讷拙庵(卷十)。

冬,康熙帝卒,胤禛继位。佶受胤祉、陈梦雷牵连下狱,后放归。有《书新历》诗:“颁历新看雍正年。”(卷十)方世举《感旧二十四首》其二《中书林君佶》:“鲁门钟鼓丧爰居,海峤于思误曳裾。特奏科名同进士,十年老秃不中书。爨炊未必曾因热,城火无端易及鱼。末路榕阴归恨晚,鹧鸪哀怨荔枝疏。”(《春及堂初集》)首联的“误曳裾”点出佶因入胤祉门下而受牵连,颈联点出佶罹祸完全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尾联叙其归乡不久即去世。

清雍正元年癸卯(1723),六十四岁。罢官归里。卒。

春,罢官出都,作《癸卯罢官出都宿磐石庵》:“锒铛才释放归田,愿挈鸡豚共上天。那意更遭严遣逐,顿令尽室播颠连。儿孙分析休官顷,行李仓皇去国先。暂借云栖留信宿,惊魂尚悸敢安眠!”(卷七)

归乡途中赠诗龙游知县谢汝梅(民国《龙游县志》卷十)、金华知县汪氏、浦城知县徐瑞麟等(卷七)。

三月,归至里中。

五月,有诗送许均、黄任入都(卷十)。

七月,陈治滋招林佶诸子侄结夏,佶有组诗记之(卷四)。

八月,送杨煜曾归武进(卷七)。李云浒邀佶与诸子侄出游(《瓣香堂诗集》卷四)

卒于此后。佶《朴学斋诗稿》卷七有《癸卯罢官出都宿磐石菴》,佶长子正青《朴学斋诗稿序》有“癸卯归里,仓皇就道”之语,都说明林佶罢官离京归里在本年。佶三子在峩著有《砚史》,在“奎砚”条下有一段按语:“砚为宣德时旧坑。岁壬辰,先君子购于慈仁寺集,磨礲于吴门女史顾氏、挥毫于丝纶阁下者十有二年。携归偕隐,未几捐馆舍。越明年,不戒胠箧,遂入台江。”壬辰为康熙五十一年(1712),历十二年为雍正元年(1723),“携归偕隐”所指便是当年佶离京归里之事。依据《砚史》的记载,林佶就卒于归里当年,也就是本年。

目前所能见到的林佶作品中,创作时间最晚的是癸卯年的《中秋前二日送杨吾三归武进》(卷七)。林正青的《瓣香堂诗集》中,林佶生前活动的最晚记载是癸卯年《八月五日李云浒邀家大人泛舟游平楚予同世竑渭云二兄泾云弟儿子暻侍行》和《由平楚上涌泉寺步家大人韵》。林正青给雍正二年(1724)上任的福州知府胡承谋的《上胡太守公》中,写下了“先人有遗书,鼠迹愧印尘。松楸郁丘垄,防人伐作薪”(均见《瓣香堂诗集》卷四)的诗句。这些记载在时间逻辑上都能与《砚史》互为印证,因此佶卒于本年,月份在八月以后。

注释:

[1]下文凡引自《朴学斋诗稿》者只标卷数,引自《朴学斋文稿》者简称“《文稿》”,引自《朴学斋小记》者简称“《小记》”。

猜你喜欢

文稿康熙诗集
截句选
如此原因
池莉出版首部诗集《池莉诗集·69》
君儿的诗
年度第21期,P.84
文稿打字的小方法
康熙下象棋
康熙隐忍除奸
诗人出书
妙用PowerPoint 2003刻录多媒体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