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纪实名著阅读的养成策略
——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

2019-11-12

鸭绿江 2019年22期
关键词:红星照耀中国红星纪实

赵 暄

一、纪实名著对初中生的意义

1.提升阅读能力,积累多学科知识

初中生首要的任务是学习,是为将来的中考、高考做准备。每年中、高考语文试卷的字数都在加多,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的阅读速度和能力。“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部分,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途径。”随之而来的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和“1+X”阅读模式,这些教学模式的提出。这不仅是让学生读名著,更是让学生积累知识和文化。《红星照耀中国》不仅是一本纪实的文学名著,也是学生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书籍。所以读这本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也能积累学生的历史知识。

2.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责任感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渴望他人的认可和赞同。当听到英雄楷模的先进事迹后,学生们都会积极地去评论谈自己的想法。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爱国主义专题的讲座、班会学生们都听得很认真,国庆的阅兵仪式更是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正是这样的历史与现实的差异比较,初中学生更应该去读像《红星照耀中国》这样的纪实性文学作品。以现实为题材非虚构化的书写是真实的反映时代和历史,也正是因为这样真实的记录,后人才能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不易。在看到老一辈共产党和红军将领的成长经历后,学生会反思自己现在的学习成长状况,明白当下自己首要的学习任务。这本书对于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

能成为名著就在于书籍的经典,在于它价值之高。“初中生正在处于语文阅读重要时期,对其进行名著导读教学能够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文学素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精神世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6本书中有12篇名著导读和24篇推荐名著,这36本书籍是当下初中生阅读的合适书目。通过阅读这些名著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还能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拓展阅读视野。

二、初中生阅读纪实名著存在的问题

1.学业科目多阅读时间少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名著导读选自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也就是初二上学期的教材中。初二是初中生学习的一个转折点,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学生要学习数学、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8科考试科目。所以留给学生有效阅读名著的时间不多。爱看书的学生会利用坐车和下课时间看书,但是这样学生自我身心放松的时间又显得不多,时间少是形成阅读书籍少、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2.历史时代差异

因为经典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断阅读中传承下来的,它肯定会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时代。对于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时期的后人来说,阅读中会感到陌生,对于一些词语也会感觉晦涩难懂。比如在书中提到的苏维埃、反围剿、长征等历史事件词语,学生如果对抗战历史知识知道的少,读起来就会觉得难懂。这些年代的差异,就会让学生觉得读起来没有兴趣或者不爱读。怎样打破学生阅读名著的时空界限,也是当下语文名著导读中的关键问题。

3.缺乏系统的读书

由于读书的时间短,学生读书时总是泛泛而读。文中大概的事件他可能知道,但是具体到某一个人物或某一件事时具体情节时,他就会不知道了。针对这种粗略读书的习惯,现在的中高考语文试卷已经做出了变化。以往的名著填空就是直接填空,现在的名著填空是在空格前加一句很长的修饰词语或给出特定情节填结局。如果一个名著读的少平时又不做积累的同学,那他这样的题只能是放弃或乱填。可见整本书阅读或者同类型的书籍拓展阅读真的很重要。

三、改善提高纪实阅读名著的策略

1.养成提炼关键词的习惯

拿到一本书后先不要去读,要细心全观察这本书的目录和序言。在一本书的开头都有作者的序言,它主要会交代作者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目的。读序言后,你就会像得到了一把帮你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读起书来就更轻松。目录是对一部书提纲挈领的概括,目录下面会有一级标题,一级标题下有二级小标题,这些标题都是这一章节的关键总结。该书写于1936年6月至10月,是作者对自己采访共产党人及红军在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真实记录。了解了这个大的时代背景后,学生也能做到知人论世结合时代背景去读文。本书共有十二篇作为一级标题目录,每一标题目录下面又分有不同的小标题来补充说明。如第五篇的标题是长征,在其下面有第五次围剿、举国大迁移、大渡河英雄和过大草地四个小标题。这四个标题就是对长征经过的概括,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慢慢的就会理解长征的原因和长征精神的含义。这些目录标题不仅可以读前看,更可以读完整本书后看。读完整本书后,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标题去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某一个情节或事件背后的原因或者关键人物是谁。这样也就解决了学生读书无头绪,不知从何读的难题。

2.养成摘抄积累的习惯

语文学习是不断积累运用的过程,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做好及时的摘抄和积累。该书是纪实的名著,同时也是作者记录共产党人及红军将领在陕北开辟革命根据地的一首资料,所以学生在阅读中会读到很多的历史词语。这个时候对于不懂的词语或者历史课中你听到过的感兴趣的词语,就可以圈画下来去查阅理解。这样在读书的过程中就又学会了一个新的词语。长征精神是什么?就可以在读第五篇中去圈画标记重点词句,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坚毅品质。除了圈画做标记,也可以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摘抄和积累。当读到关键历史事件,读到历史伟人的成长经历时,就可以记录下来。不仅是记录,这样的人物事例可以用在自己的习作中当论据。

3.养成计划思考的习惯

读完名著和序言后,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来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因为初二的学生学业负担重,就更要做好自己的读书计划。可以从书的页码和篇章长短中把这本书分成几部分,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去读。这样读书就不会因为没时间读不完书也不会因为时间紧粗略地读个大概了。“《红星照耀中国》其实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这样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也应该带着一些思考去读为什么作者从西方来进行采访纪实,是什么支撑着红军克服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这些问题可以根据每篇的题目去思考设立。也可以结合自己手中的教科书中的专题探究中的主题去思考。

4.养成读书感悟的习惯

读完一本书后不要着急去读下一本,要给自己的大脑留一个回顾的时间。这个回顾的时间可以从主题中回顾,也可以从题目中回顾。比如这本书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西行漫记》。为什么现在通用叫《红星照耀中国》,这背后是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根据地的称赞,更有着作者创作时对共产党人、红军能取得最后胜利的期待。

总结

纪实性文学名著是学生了解社会现实,感受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尽管读书过程中会存在时间少、兴趣小的问题,但是可以通过找对方法去校正养成合理有效的读书习惯。在阅读题目标题中学会提炼关键词,在摘抄语句中积累好词佳句,在计划思考中提高阅读效率,在感悟思考中领会文章主题。不仅是纪实名著,其他的名著也可以这样去读,让学生在不断阅读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红星照耀中国红星纪实
郭红星:扶危济困终不悔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砚边纪实
如何激发初中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闪闪的《红星》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传播《红星照耀中国》第一人
混乱实验室纪实
“红星照耀中国”之文化篇
“红星照耀中国”之鱼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