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家词典·王蒙

2019-11-12

当代作家评论 2019年6期

蔡 东

王蒙(1934.10.15—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生于北京,祖籍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后迁往南皮县龙堂村,小时候一段时间生长在河北南皮和北京两地。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举家迁往北京。1940年,进入北京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学习,成绩优异,五年后,跳级入私立北平平民中学。1948年毕业后,考入北京的河北高中,在校与同学创办《小周刊》,于同年10月1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 年,中断学业参加社会工作,任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北京市筹备会中学委员会中心区委员,后以中央团校二期学员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1950年,中央团校毕业后三年,任青年团北京东四区委副书记。1956年,被评为北京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调任四机部北京738 工厂(北京有线电厂)担任团委副书记。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下放参加劳动。1961 年秋,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回到人民队伍”。1962年,到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任助教。1963起,举家前往新疆生活,曾任《新疆文学》杂志编辑,后下放至伊宁县巴彦岱红旗人民公社二大队,并担任副大队长。1979 年,“右派”问题获得彻底改正,返回北京,为北京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后当选为中国作协第三届理事会理事。1980年6月,随由冯牧率领的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联邦德国,8月,与艾青等人赴美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IWP)。1981 年,任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并在第二年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又任《人民文学》主编。1985年,当选为中国作协常务副主席、党组副书记。1986 年,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任期三年。1992 年,当选为中国李商隐研究会名誉会长。1993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次年当选全国政协常委。1998年,继续出任全国政协常委。1995年,担任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任期六年。1996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97 年,被聘为解放军艺术学院名誉教授。1999年,被聘为国家图书馆顾问。2002年,受聘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院长。2004年,获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名誉博士学位。2005年,被任命为第九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委员。2009 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并于11 月被授予澳门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9年9月,荣获“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1953年,王蒙开始文学创作实践,处女作《小豆儿》发表在《人民文学》1955年第11期。小说彰显了一位共青团员坚定的革命立场与革命意识,预示着王蒙小说创作的一个基本面向。1954年,王蒙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初稿,但小说出版却几经周折,单行本迟至1979年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56年4月,王蒙写下了改变他一生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在《人民文学》9 月号上发表时,经过主编秦兆阳修订,题目改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小说发表后发生了诸多颇具戏剧性、历史性的变化,受到热烈的争论,成为影响深远的文学事件。《文艺学习》杂志连续发表了毫无保留的称赞与严厉批判的文章,特别是1957 年2月,《文汇报》发表李希凡批评长文《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唐挚的《什么是典型环境?》,对李文所持的部分观点提出商榷。“文革”结束后,该小说被选入小说集《重放的鲜花》,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79年出版。针对这部小说所形成的“奇特现象”,2016年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小说与一个时代:〈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这本书精选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较为完整地展现了这部小说的阅读史、接受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共和国文学的历史和面影。

如果说,1958—1962 年是王蒙创作的“封杀期”,1962—1964 年是“半封杀期”,那么1978年后,他则迎来了创作的“爆发期”。1978年,王蒙于《人民文学》第5期上发表了《队长、书记,野猫与半截筷子的故事》,意味着其“公民权的部分恢复”,标志着他“复活于文坛”,人生的“第二次解放”。《最宝贵的》,发表于《作品》1978年第7期,小说表明作者“敢于写到滴血的心”,深刻地发掘了历史的浮沉所造就的人心上的陈迹,该作获得年度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1979年,王蒙陆续发表中篇小说《布礼》《悠悠寸草心》《夜的眼》等作品,出现了其新时期文学创作轨迹中的极度“井喷期”。特别是《夜的眼》,表明王蒙创作复苏了他“生活的撩拨”“艺术的感觉”“小说的触角”“隐蔽的情绪波流”。虽然王蒙一再表明这种感觉,如在回忆自述中将1958—1963命名为“夜的眼”。即是说,新时期唤醒了一个曾经一度沉睡的心灵。研究者关注王蒙小说的形式,以为《夜的眼》在新时期“意识流”的文学创作潮流中开风气之先。1980年,王蒙发表中篇小说《蝴蝶》《海的梦》《风筝飘带》《说客盈门》《春之声》。其中《春之声》使得王蒙再度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蝴蝶》一经发表便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译本,后又译成日文、德文、越南文等出版。

1986年,王蒙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出版,成为他文学创作历程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先后被翻译成意大利文、俄文、日文、英文等,并入选中国文库等。该作标志着王蒙创作“井喷期”告一段落,朝向更为深远、宏阔的社会历史问题开拓与深思,进而开辟出一片“新的精神空间”。曾镇南《在中西文化碰撞夹缝中挣扎的畸形人物——论倪吾诚》中认为,“《活动变人形》续上了《相见时难》未能掘透的主题;而且是在一种更加深透的中西文化观照下,以有异于《相见时难》的方式,去续上并开掘了中西文化交汇、碰撞的主题的”。1989年,《坚硬的稀粥》发表于《中国作家》第2 期,小说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批评了“过往一个时期”的“改革”中食洋不化、偏于保守、不敢负责、脱离实际、奢谈民主等不正之风,呼吁一种健康、有效、实事求是的建设性态度。1991年,一部分人指责作者的政治倾向,引发所谓“稀粥风波”。该作于1991年获《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王蒙获奖感言《话说这碗〈粥〉》,谈论创作缘起、文本风格与写作意指。1993年,“季节系列”第一部《恋爱的季节》出版。200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包括《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的“季节系列”四部长篇小说。“季节系列”重写知识分子与革命,被誉为“一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在6月18日北京“季节系列”小说的学术研讨会上,王蒙以“长图裁制血抽丝”为题发言说:“它是我的怀念,它是我的辩护,它是我的豪情,它也是我的反思乃至忏悔。它是我的眼泪,它是我的调笑,它是我的游戏也是我心头流淌的血。它更是我的和我们的经验。”王蒙创作取材的界域是相当丰富、广博与深远,堪称“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2013 年,花城出版社出版了长篇小说《这边风景》。该作动笔于1974年,以新疆农村为背景,王蒙自称这是“我的中段”,这个“中段”即是他的生命历程和创作道路的双重所指。该作一出便得到批评家热议,翌年,花城出版社出版了评论专辑《文学记忆:王蒙〈这边风景〉评论专辑》。2015年,《这边风景》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王蒙在文学批评和散文、诗歌创作等方面也有不俗成绩。《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1980)、《文学:失却轰动效应以后》(1988)和《躲避崇高》(1993)等文,作为当代文学发展历程非常重要的观察和意见,曾产生重要影响。王蒙对古典学术研究颇感兴趣,做出过不小的贡献。1990 年,他相继发表了关于《红楼梦》以及讨论李商隐的系列文章,得到研究界的热切关注;2009年、2010年,王蒙分别出版《老子的帮助》和《庄子的快活》《庄子的享受》,显示他博采众长、学识渊博的文化造诣。王蒙先后出版《德美两国纪行》(1982)、《我的喝酒》(1993)、《苏联祭》(2006)等散文随笔集,并有《旋转的秋千》(1988)、《绘图本王蒙旧体诗集》(2001)、《王蒙的诗·雨点集》(2001)和《王蒙的诗》(2017)等诗集问世。王蒙的回忆录《王蒙自传》之《半生多事》《大块文章》《九命七羊》,引起文学界和知识界的高度重视。自传中所述的人生诸多“拐点”,其实也是当代中国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转折点”,所以,《王蒙自传》被学者称为一个人的“国家日记”,一个国家的“个人机密”。2012年,出版《中国天机》,正如副标题“王蒙跟你讲政治”,他以当事人的身份、充分占有一手资料,以回忆录的写作方法,展示了他对现代中国曲折的发展道路的审慎分析与判断,既有其独到的政治见解,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2013年,《王蒙八十自述》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更是对其人生经历做了情感饱满的记录与充实。

正如铁凝所评价:“王蒙是一个丰富的、复杂的人,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是综合性的,不单是小说方面,还有诗歌、散文、比较文学以及古典文学研究,表现在齐头并进的多个方面及前沿地带。”对王蒙及其创作活动的研究,是深刻认识中国当代文学史和思想史重中之重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