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9-11-11王毅安红

知识文库 2019年21期
关键词:教案教学法评价

王毅 安红

“信息技术教学论”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具有初步素养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为提高本门课程教学质量,笔者经过长期实践研究,运用“项目教学法”构建以“项目驱动、课堂讲授与演练、课外合作探究、多元评价”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加强教学技能训练,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开展多元评价,科学计算成绩,形成“教、学、练、评”的稳定策略,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1引言

“信息技术教学论”是贵州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培养中小学信息技術教师的基础课,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该课程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提高信息技术文化素养,掌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进行教学技能的初步训练,为将来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打下良好基础。为了积极适应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笔者近几年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探索、思考和总结,发现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在课程教学中,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项目教学法”在课程设计中的具体表现

2.1教学设计应体现“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信息技术教学论”在大二下学期开设,每周2课时,学生集中在教室学习。由于本门课程需要学习大量理论知识,如果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势必造成教师讲得多,学生学得少的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减少被动听讲时间,采用“项目教学法”与传统讲授法融合的教学模式,才能充分实现本门课的教学目标。“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根据“项目教学法”的特点设计本门课程的教学环节,以“项目驱动、课堂讲授与演练、课外合作探究、多元评价”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教学质量。

2.2以项目为驱动,明确课程学习任务,突出能力培养

新学期第一次课,教师公布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明确学生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教学计划具体为“课堂讲授难重点、课外分组协作完成项目、课堂演练、多元评价”四个环节。项目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特点,拟定名称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技能综合训练”,以“说课、讲课、评课”为主要考核内容,3人为一组,自由选择中小学信息技术某个知识点,编写说课稿、教案、评课稿,制作相应演示PPT,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讲展示。整个学期围绕“理论学习、技能训练、能力提升”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满足中小学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初步要求。

2.3匹配一线教师要求,开展多元评价

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特点,教师编制评价量表和测试题目。形成性评价编制3个量表,第一个量表考核学生教案、说课稿、评课稿编写质量,第二个量表考核课件和说课PPT制作水平,第三个量表考核学生现场说课、讲课、评课表现;总结性评价编制测试题,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知识掌握情况,以闭卷形式在期末考试中呈现。

3“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为体现“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特点,通过6个环节具体实施“项目教学法”。

①项目驱动,呈现评价量表

新学期第一次课,向学生展示项目内容,围绕“说课、讲课、评课”布置具体任务并呈现评价量表。“说课、讲课、评课”分为编写文案、制作演示PPT、实际演练三部分,老师编制科学规范的评价量表,以引导学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

②学生分组,拟定计划

学生分组以自由组合为原则,3人一组,若班级人数不能平均分组,剩下的1个或2个学生由老师指定任务。当学生分组成功后,由老师指导每组编写项目计划,总体原则是组员协商选定具体知识点,协作完成说课稿、教案、评课稿编写及相应演示PPT制作,小组成员分别演练说课、讲课、评课,最后课堂展示环节,现场抽签决定展示内容。

③项目资料收集和整理

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每组在课外根据计划收集各种资料,再结合课堂学习与老师指导对资料进行整理。资料主要收集所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优秀说课稿、教案,一线教师教学视频,供自主学习所用。

④完成文案编写与电子作品制作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网络学习、见习等,逐步构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认知体系,从理论层面学习说课稿、教案、评课稿编写原则,并通过观看大量案例,完成文案编写和相应演示PPT制作。

⑤教学技能演练

小组成员根据说课稿、教案、评课稿,每人分别演练说课、讲课、评课3个环节,最终在课堂上面向全班进行展示。说课环节主要训练学生对教案编写的深度认识,,在3分钟内说清楚教材选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提出设计意图和理论支持,其中重点说清楚教学过程是如何设计,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什么。讲课环节主要训练学生规范编写教案,并按照教案完成试授课。评课环节主要训练学生对试授课同学整体表现的评价能力,从整体评价到分项评价进行训练。整个演练环节主要训练学生语言表达、仪表仪态、

⑥项目作品提交、展示与评价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有充分时间进行展示,笔者将教学内容分为自主学习和课堂讲授两部分,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展示时间。将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的知识设计为自主学习,通过导学案完成,课堂上以测试题的形式考查学生是否掌握。重难点知识在课堂讲解,并进行巩固练习。根据项目计划,学生必须按时提交说课稿、教案、评课稿,在课堂上抽签决定展示内容。每位学生的成绩由教师打分、组内成员打分和自评分组成,权重为教师40%,组内成员40%,自评20%,将综合计算出的成绩(占5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50%)进行折算,得出本门课的综合成绩。

4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效果评价

4.1教师教学方面

运用“项目教学法”和传统讲授法深度融合,教师从单一的讲授者转变为项目的设计者、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过程的指导者,角色的变化必将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才能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4.2学生学习方面

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改变被动听讲的角色,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评价者,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极大提高学习热情,在知识掌握、技能训练、综合解决问题等方面获得显著提高。

4.3师生交流方面

“项目教学法”的开展促进教师指导学生的机会增多,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成为常态。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寻求老师的帮助与指导将是最好的选择。小组成员日常的沟通、对话、合作直接影响本组项目的顺利进行,势必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合理开展“项目教学法”,在学生知识掌握、教学技能训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与合作,科学评价等方面,都带来深刻影响,也充分体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更好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师范大学校级项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育课程团队(项目编号:KT2016010H)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教案教学法评价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