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可持续培养路径探索
2019-11-11刘燕
刘燕
近几年来国家对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也开始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分析高职院校历年的招生情况,可以看到,学生素质文明教育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缺乏计划性、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够雄厚等都直接造成了高职院校素质文明的缺失。为了能够推动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健康有序的发展。作为学校需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德育教育,深入到学生内部,通过典型案例加深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引导学生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奠定坚实基础。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认识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也都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为社会输出各类优秀的人才。人文素质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从广义的角度上来看,所谓的人文素养是由精神特质以及文化素质组成的;从狭义的角度上来分析,主要是指某个人的文化素质以及精神品格。从目前的发展来看,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重视技术忽视人文,侧重重视轻视素质,是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的。所以,高职院校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之前,需要明确目标,要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完善。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前提之下,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从根本上推动我国高职院校的深入发展,对于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型人才具有着突出意义。
1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缺少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之所以高职院校会存在有上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学校缺少雄厚的师资队伍,虽然一些学校认识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以及塑造良好人格的突出意义,但是因为没有优秀的老师带动这些学生,所以很大程度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
1.2 缺少健全完善的课程机制,课堂气氛不活跃
良好的教学课程内容是推动学校有效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前提保证,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学校有序开展课程教学的前提保障,同时也是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所以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有针对性的设置相对应的课程内容。但是从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情况来看,很多高校都没有配置对应的人文学科教育,人文素质的教育于很多学校而言都是虚无的课程设置,即使有些学校开设了这类课程,但都是走个形式,学生很难从中获取知识,这些问题都极大的限制了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提升。
1.3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和科学素质教育相背离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都提倡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人文素质教育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此外,学校的不重视也让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教育理念存在有明显的差异。很多学校都将重心放在了学科教育上,学生知识的获得较为单一,他们在步入社会之后,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再加上因为没有接受系统性的人文素质教育,造成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缺失。
1.4 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并没有升华成人文精神
人文素质教育不只是要让学生掌握人文知识和人文科学,更多的是需要借助优秀文化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质,能够让他们实现精神追求,将自身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并最终达到尊重自己、社会以及文明的目的。该目标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人文素质教育的重心并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或者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重要的是将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转变成人文素质,并很好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人文素质教育很难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人文教育的内涵,更多时候是将其视为教学任务。
2 高职院校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2.1 人文素质教育要渗透到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的方方面面
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将重心放在技能技巧的传授上,还要将与之相关联的发展历程、背景等内容一一介绍给学生,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这样学生在掌握了专业知识之余,还能够掌握相关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真正意义的将人文知识融入到科学教育中。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而言,这项教学是极其重要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以提升,学生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的观察发现生活的美,学生学习热情得以激发之余,动手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极大的提升。此外,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尊重科学,从科学的角度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随波逐流。学生日常接触的学科可能过窄,学校可以考虑增加选修课程,让学生放松身心之余,眼界得以拓宽,能够掌握到更多的知识。
2.2 站在教育管理的角度上开展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从学校的角度来分析,为了提升人文教学的质量,需要老师转变教学观念,意识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要注意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各项教学工作需要和人文素质教育紧密的联系起来,要提升老师的服务意识和理念,加强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共同打造和谐校园,学生在乐观积极的环境中,努力的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置针对性强的专题报告和演讲,要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陶冶情操,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加民族自豪感。邀请演讲的人也要考究,尽可能选择在不同专业中有建树和影响力的专家和教授,他们的演讲要极具感染力,这样学生在过程中才能潜移默化的被感染好熏陶,能够感受到人文科学的美,人文素质也在潜意识里有所提升。
2.3 老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起到带头的作用
学生一生中,除了父母会对其影响较大之外,老师对其未来的发展也有着较大的影响,老师的性格以及为人处世等都会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老师的品质会潜意识里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于老师而言,不能片面的认为自己的工作任务就是教学生读书认字,他们需要对学生未来的人生走向进行引导。所以,老师不仅仅要储备丰富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素养,更多的是要通过高尚的人格品质和积极向上的性格,来感染学生,让他们能够以乐观开朗的性格应对未来学习和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老师不只是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更是学生人生道路上重要的指引,要帮助学生建立起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会轻言放弃,面对压力时能够迎难而上。
2.4 学生需要自觉主动的提升人文素养
和谐的师生环境以及校园环境是培养人文素养的外部条件,学生正确的意识才能真正意义的提升学生人文和综合素质,这属于内因。外部环境对事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真正影响事物发展的依然是事物的内因。所以,就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而言,还是要依靠学生自己。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深层次的认识到加强人文素质的重要性,能够在专业学习或者是实践过程中,将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将科学和人文知识密切的联系起来,丰富自身知识之余,要在科学的教学环境中,汲取优秀的文化,完善人格体系,重视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心理素质,在遇到困难时,不放弃不退缩,自觉主动的应对,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见,需要学生认识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创设和谐的外部环境,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有机联系起来,从中汲取优秀的文化,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人文素养。作为老师,不能满足现状,要不断的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及时的排忧解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在过程中要发挥引导作用。
本文系高等学校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項目名称:华数校园电视台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