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祝福》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启示

2019-11-11孙飞

知识文库 2019年21期
关键词:祝福鲁迅语文课堂

孙飞

目前,中职语文教材中小说的篇幅大多为一个单元。但仅仅一个单元的小说,对中职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因为中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高难度,加之小说超长的篇幅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使得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难度颇高,枯燥和乏味是中职语文课堂小说章节讲解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如何有效激活中职语文课堂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小说的兴趣,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中职学生了解中國传统文化,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媒介,是每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收录的众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或著名文学家的作品中,鲁迅的小说颇具代表性。因为鲁迅小说往往具有深刻时代背景和理论思想,中职学生甚至包括众多高中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尤其在没有深刻理解历史根源和鲁迅自身的人生经历的情况下,中职学生学习起来尤为困难。大多数教师在介绍作者时也常常一笔带过,至于小说中深刻的意义及中心思想,完全是程序化的,其结果就是教师累的满头汗,学生一头雾水,似懂非懂。以鲁迅著名小说《祝福》为例,祥林嫂悲惨的人物命运是整个小说的主线,而其深刻内涵则是揭露封建思想对妇女的迫害。本课根据大纲要求,教学安排应该在3学时,但实际讲解过程中发现,3课时对于《祝福》来说根本不能彻底揭示文章的深刻内涵,尤其是小说中体现的复杂的中国封建思想。学生只知道小说是在批判封建思想观念,也初步了解了迫害妇女的那些封建思想是什么。但是,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封建思想?这些封建思想余毒为什么流传至今?其根源是什么?为什么作者鲁迅如此痛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些糟粕?等等,这些内容要想在3个学时弄明白几乎是不可能的!

根据多年的语文课教学经验,《祝福》这篇小说至少要8课时。因为《祝福》这篇小说涉及的中国传统文化很丰富,所以教师应重点讲解北宋以来理学(又叫道学)的形成过程和其中的代表人物。而为什么理学会在北宋萌芽,又为什么在南宋发展,又到元、明、清三朝鼎盛直至现代还有理学思想中的糟粕存在,这些都要一一给学生讲明,这就需要有足够的课时来讲解。8课时不仅仅讲小说原文,而是根据小说中出现的众多有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分阶段分主次的进行讲解。至于为什么要如此设计,这么设计的好处有哪些,下面本文要做重点论述。

1 以中国传统文化讲解为重点,能够促进中职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中职学生大多数是厌学或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无法调动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乏味的小说尤其如此。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配合大量的真实的历史故事的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高尚的民族观,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祝福》中,作者批判的两年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的来源正是发源于宋朝的理学思想。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理学思想的发展历史和人物故事以时间为顺序分2学时进行讲解,重点突出理学思想的成因及对后世的影响。这2学时的理学思想脉络的讲授为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2 语文与历史、小说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这种适合高中学生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已落后于时代,同时也不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将语文与历史、小说与文化有机的结合将会成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途径。《祝福》中涉及到的理学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汉朝的三纲五常,最早是由董仲舒提出,后来朱熹将其完成并推广。教师可以利用2课时的时间重点讲解汉朝时董仲舒的历史故事和汉朝的儒家思想。以儒家思想为引,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儒家文化,了解并掌握儒家思想的思想脉络,进而了解后世儒家思想的变化,尤其是宋朝时的儒家思想变化。为更进一步的讲解封建思想的由来,教师可对比程颢、程颐与朱熹的理学思想区别以及二程为什么如此痴迷妇女守节,其根源是什么等。教师可重点给学生讲解关于妇女守节与三纲五常的历史故事。同时,教师让学生区别汉朝与宋朝时儒家思想的区别,让学生学会对比分析二者的差异,让学生自主研讨,以研讨、辩论的方式让学生从中感知其深刻内涵,以历史故事和中国传统文化为引,以辩论、讨论、讲故事等模式激发课堂活力,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更进一步奠定对后续知识讲解。

3 以故事为引领的作者、文章背景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教师利用2课时的时间,重点讲解鲁迅的生平和与其有关的著名历史事件,从鲁迅的有关作品入手,分析作者的性格和思想主张。详细介绍与小说《祝福》中批判的封建思想相似的作品。教师可详细介绍鲁迅与周作人和其妻子之间的矛盾,以讲故事的形式叙述鲁迅的思想和感情变化,结合当时大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成为伟大的反封建战士,以及为什么作者如此痛恨封建传统思想。经过6课时的讲解,学生已经系统的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经历,知道了作者为什么如此痛恨封建思想糟粕,学生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祝福》的小说内容,想要知道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这就实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师进入主题内容的讲授奠定了心里和知识两方面的基础。

4 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对小说人物分析能够加深学生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单纯的独立阅读虽然是了解小说情节的重要手段,可是中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课上阅读与课下阅读难度和不可操作性。6课时的基础讲解之后,学生已经对小说的背景和其涉及到诸多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小说中具体的故事情节和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还有待进一步掌握。利用最后2课时的时间,教师采用分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走进小说,尽可能多的让班级学生全都参与到角色扮演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学习氛围。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适时纠正学生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尽量让学生真正的走进小说,真正的入戏。之后,让学生对比分析所表演的人物性格特点,结合所学的中国传统历史知识和了解的封建思想,让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对于理解有偏差的学生,教师让已经深刻理解的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成为老师。总结阶段,教师大致梳理整个小说的知识脉络、作者背景、小说中心思想、深刻的教育意义等,最后让学生写一份小说读后心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8课时的讲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封建思想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对鲁迅小说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对当下中国的发展有了更为正确的认识。虽然8课时时间较长,但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其实际育人效果较之传统教学模式有巨大的优势。

《祝福》这篇小说是一篇颇具代表性的鲁迅小说。结合历史故事和扩大知识面,延伸知识领域的方式讲解,是多年来一线教学得出的重要经验。对中职学生来说,生动、有趣、活泼是中职语文课堂破解课堂教学效率低、枯燥泛味的重要元素,历史与文化、小说与故事、角色扮演与辩论是中职语文课堂未来或者是当下较好的方式,值得推广和实践。

(作者单位:吉林机械工业学校)

猜你喜欢

祝福鲁迅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孔乙己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
阿迅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