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督导现状探究
2019-11-11陈云子
陈云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开展都极具指导意义。新时期为促使高校人才培育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良好对接,我们需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教育中的渗透,通过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来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使学生的言行以及思想道德建设可以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来进行。而为切实保障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达到理想的目标,我们就需要以完善的教育督导工作来对目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情况予以全面的监督和指导。本文从角度督导的角度,围绕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情况展开探究。通过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督导工作现状的分析,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督导工作的完善策略展开了详细的探究。以此来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奠定量良好的教育基础。
1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督导工作的现状
1.1 高校督导工作的组织不够健全
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价值观教育工作的质量,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很多高校采用督导的方式,對当前教育工作进行全面审视,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提升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效果。然而,高校督导工作的组织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很多高校开展教育督导工作的时间较晚,截止到目前为止,只是开展了部分工作,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组织结构,例如:缺乏科学合理的督导工作制度,相关责任的权利和义务并没有进行明确规定等;第二,更有甚者,很多高校并没有开展针对价值观的教育督导工作,该工作仅仅停留在概念的层面上,只有相关的理论作为支撑,缺乏相关的实践工作,所以针对一些实际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并没有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提升高校价值观教育工作的质量依然任重道远。
1.2 高校价值观教育工作的督导范围不够明确
对于督导工作来讲,需要有一个监督和指导的范围,能够根据工作的目标、工作内容、工作结果进行合理地分析。然而,根据本文的调查和研究得知,当前的高校价值观教育工作,其督导范围不够明确:第一,针对高校价值观教育工作的过程,会对教师设置相关的绩效考核机制,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而高校督导工作在开展时,则需要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所以需要明确督导工作和教师绩效考核的范围;第二,针对高校而言,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观,不能仅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内容,而是应该通过全面的教育氛围,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但是,很多高校的价值观教育督导工作只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展,其他课程并没有纳入到督导范围中。
1.3 尚未形成切实有效的督导方式
在开展督导工作的过程中,很多高校缺乏相关的经验,也缺乏相关的制度进行引导,因此督导方式并非科学合理,督导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很多高校尚未形成切实有效的督导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合理的督导方法,很多高校在开展督导工作之前,并没有建立评价的量化标准,一方面:很多工作内容量化起来会比较困难,只能以较为量化的方式开展;另一方面:很多高校无法对教学工作的效果进行科学的辨别,很可能会误杀一些创新型的教学方式;第二,并没有建立起具有针对性的督导工作,针对高校的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而言,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是不同的,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也不完全相同。采用统一的督导方式,会缺乏针对性的特点。
2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督导工作的完善策略
2.1 构建系统完善的督导组织
完善的督导组织,科学的督导制度是开展督导工作的首要条件,能够指引督导工作向着正确的方向开展,所以构建系统完善的督导组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督导程序,一方面:督导程序需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需要尊重高校教学的基本规律,体现督导工作的价值;另一方面:制定符合高校自身特色的督导工作程序,并且尽量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第二,建立系统完善的督导结构,从高校的管理者中,挑选合适的人员加入到督导工作中,同时在各个学院或者是教研室挑选相关的人员加入,并且明确各个人员的责任,根据每个学院或者每个年级的不同情况,有效地开展督导工作;第三,对督导工作中的成员组织相关培训,对于很多高校来讲,缺乏开展督导工作的相关经验,很多成员对督导工作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需要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针对督导工作的概念、含义、范围、开展意义等多个方面进行培训,能够更好地推动成员开展督导工作。
2.2 明确督导工作的评审范围
督导工作需要建立明确的目标,然后确定督导工作的范围:第一,督导工作需要对高校的价值观教育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发现价值观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划分高校的教育工作,确认哪些属于督导工作的范围,这是开展督导工作的前提;第二,督导工作在开展之后,还需要针对当前高校价值观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定完善的提升方案,并在后续的价值观教学工作中加以运用,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培育;第三,虽然督导工作主要是以高校教学工作为监督范围,但是高校的科研工作也可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这也是督导工作经常忽略的范围,因此还需要将科研工作纳入督导工作的范围内。
2.3 创新多种督导方法
对于高校来讲,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课程有多种,对督导工作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也非常多,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督导工作的质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需要创新多种督导方法:第一,对高校价值观教育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提倡多种评估方式并存,例如: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评估方式,对于容易度量的督促内容来讲,需要使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价;而对于难以量化的方式,可以使用以结果为主导的评估方式;第二,对于部分教学工作而言,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些教育课程,需要建立专项督导工作方法,以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为目的,开展科学、合理、综合的督导工作方式,不断提高督导工作的质量,发挥督导工作的重要作用。
2.4 明确督导工作的责任
通过上文的论述可知,督导工作在开展之前,需要明确各个参与者的责任,一方面:可以避免权利过于集中的情况,防止权力的滥用;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督导工作的效果。明确督导工作的责任,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督导工作的责任内容,主要是以督导工作的督导范围为出发点,进而对督导工作的内容进行划分,并且按照督导程序和相关规章制度,行使对督导工作的权利。有了明确的职责和权利的界定,能够更好地提高督导工作的效率;第二,针对督导工作人员,建立相关的激励政策,针对参与者的督导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对督导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考核,一方面:可以提高督导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更好地提高督导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督导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分析,找出其中不恰当的地方,并鼓励工作人员进行及时修正,从而更好地发挥督导工作的效果,为高校培育更多具有正确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条件。
3 小结
总之,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对目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督导的意义以及工作内容等都有了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也看到了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督导工作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加强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重视,不断整合教育教学管理资源,在高校和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共同作用下,积极构建完善的教育督导体系,为高校高质量、高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思政专项“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评估督导机制研究”(编号:2018SJSZ535)。
(作者单位: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