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意象转化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2019-11-11王子涵薛禹

工业设计 2019年7期
关键词:设计流程

王子涵 薛禹

摘要:文章简述了意象转化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进行对比,总结出基于意象转化的文创产品设计流程,并且将此设计方法应用于祈福文化创意类产品中。

关键词:意象转化;文创产品设计方法;祈福文化;设计流程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7-0064-02

为了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各类工作室、设计公司争相推出各类文创,但目前文创产品的设计普遍存在着同质化、文化传承度低等问题,即设计无处不在,但能够感动用户的设计却不常在。为了改善此局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如何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独特性,二是是否需要采取新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

祈福文化随着中国几干年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呈现方式,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人们对于福的追求,促进了祈福相关文创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作,经过对市场祈福类文创类产品的调查,发现目前普遍地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部分文创产品只是图案的叠加和造型的随意改变,从而导致形式的雷同;其次,由于仅仅是在造型上进行改变,因此并没有将其自身的文化内涵涵盖进去,用户无法从中联想与其相关的文化精神,从而无法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最后,因现有产品低端化、同质化等问题,导致整个祈福文化产品设计呈现萧条的现状[1]。

1 意象及意象转化

1.1 设计领域的意象概念

意象起源于西方学术的认识论和心理学,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最早揭示了意象与人类的知觉、思维、认识活动的关系,即意象就是人类所有感官获得的物体印象。

设计意象大体分为“象征性意象”“功能性意象”和“抽象性意象”三种表现形态[3]。“象征性意象”是将自己的审美和设计情境融入产品。“功能性意象”所突出则是认知、审美和实用性的统一;“抽象意象”表现形态主要是指创造有意味的符号或形式。

1.2 意象转化

意象转化在语言学中,转化的恰当与否,决定了阅读者是否可以通过翻译正确理解到原文所表達的情感色彩和深层含义。就文学翻译而言,“狗”这个形象在中西方人的认知中,狗是伙伴。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而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狗是一种卑微的动物,如狗眼看人低、好狗不挡道。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把原文的艺术意境放在首位,对其进行等值转换[4]。

在产品设计中,意象转化是设计师通过色彩、造型、结构、材料、工艺等设计要素根据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与用户的感性及理陛需求,将设计思维进行可视化的表现。主流的基于意象转化的产品设计方法,首先是确定意象主题词;其次,设计师需要对这些意象词汇进行归类分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将其转化为设计语言;最后,运用合适的设计方法进行“象”的呈现,如图1所示。

2 产品设计中的意象分析

2.1 设计流程中的意象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我们设计的主题,下一步我们需要确定我们的产品是在如何传递文化即感性设定,是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还是触觉,这决定了你该去寻找相应的表达形象即什么形象可以通过你的感陛设定传达相应的主题,最终我们需要对产品进行测试,看看是否达到了我们的预期以便完善我们的产品。流程如图2。

2.2 用户角度的意象分析

以设计广告为例,设计者通过富有启示性和象征性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引起“看官”们的心理联想和共鸣[4],从而为其“买单”“意”即一种共鸣,“象”即呈现出来的图形、颜色、排版等设计要素,“形”到“意”的转化,其关键是两者核心本质需要有某种特定的联系,可以是涵盖、因果、并列或者是对立,但一定要是能联想到的,或者是有逻辑关系的。如图3所示,图像中的两种元素分别是箱包和火车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有“收纳”和“旅行”的特征,两者结合后很容易让观者将这两者的抽象特征联系起来。

2.3 设计师角度的意象分析

2.3.1 设计元素的意象转化

以上面所提到的广告为例,设计师想要传达箱包的容积很大,于是要去想什么东西可以让人看到后就感受到较大的容积,火车?大象?还是卡车?最终发现无论是方正的造型还是“收纳”和“旅行”的特征,火车车厢是最贴切的表达载体即设计师要选择的“象”。

以祈福类文创产品为例,一个产品最先被用户感受到的就是它的外观,即造型是什么?是佛?是如意?是元宝?还是其它形象;是什么颜色的?红色?金色?还是其它颜色;产品的材料也是可以传达祈福意味的,比如说玉石、丝绸等这些也都是在民间代代继承下去的祈福文化形象。事实上,无论是外观,颜色还是材料和工艺,设计师都应该是以一种基于祈福文化符号的转化观念来进行设计,即以扎根在人们心中祈福文化中的对应关系为依据,寻找具有独特代表性的中国祈福文化符号。

2.3.2 产品功能的意象转化

在使用过程中,产品的功能是伴随用户的,也就是说一件产品应该在用户的使用中展现一种祈福文化,因为这种体现是会被使用者在心中感悟到的。设计师应该多多发现隐藏在民族文化角落里的各式各样的祈福文化形象。

3 基于意象转化的文创产品设计流程

我们将上述设计方法运用到祈福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中,并总结了以下四个步骤。

3.1 确定主题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要对祈福文化作深入的调研,从文化内涵、消费市场以及现有产品品类,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定位,确定待开发产品的类别、目标用户,最重要的是落实文化标签,祈福文化内涵丰富,从传统来看可以细分为福、禄、寿、禧、财。通过对主题的反复研讨,结合市场要素、分析用户消费心理等确定其中一种或若干标签。

3.2 感性设定

在这个环节可以分别从人的五感出发,围绕文化标签推测人们如何从不同的感觉和知觉通道获取信息,展开联想,构筑祈福文化某个文化标签与之间的联系点,将这些联系点尽量描述清晰。比如,在此次研究中,我们以16-28岁年轻人群体为调查对象,考察他们对于祈福文化的最直接联想。以“福”为例,视觉方面容易让人联想到祥云,听觉方面则是悠扬的钟声和喃喃佛音交织参半,嗅觉方面可能是醇厚佛香,或是伴随着各种传统节日美食佳肴……,将这些元素集结起来,合并同类型的感性元素,为接下来的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

3.3 形态表达

这一步是指借助感性设定的素材,并根据产品的功能选择合适的元素整合出多个设计方案。以图4产品为例,我们想要以“多子多福”的祈福文化为设计主题,(确定主题)希望通过一件产品主要在视觉上传达这样的祝福(感性设定),于是我们根据中国文化中并且在民间流传的相关形象,最终在葡萄、福瓜、竹子、豌豆等众多具体形象中,选择了豌豆(表达形象),它一荚多子的形象常被用来寓意子孙满堂,家人平安。在一番发散后我们将豌豆的圆润形象与灯具结合起来,并用半透明柔软硅胶来营造温和的灯光和触感(表达形象),放在新婚夫妻的房中是多子的祝福。夜晚,轻轻地拿起一颗豌豆灯,柔和的灯光给你夜行的安心同时也呵护着他(她)甜美的梦。这样美好的使用体验也与豌豆寓意家人平安相吻合了。

3.4 测试反馈

当设计师完成最初的产品设计时并不是可以马上投入生产的,在作出最小可视化模型后,还应该将其投入到测试阶段以此来确定功能的实用性以及设计师所传达的“意”能否通过设计出的“象”被消费者感知到。设计师可以在这个阶段得到许多反馈的信息,随后适当的对产品做一些修改,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当然测试阶段可以进行很多次,这完全凭借反馈内容、时间和财力。

4 结语

祈福文化产品作为祈福文化的载体正确地表达了祈福内涵才是最重要的,至于祈福白勺内容以及方式还是需要设计师去发现文化中刻入人心的“意”“象”之间的联系。本文所提出的基于意象转化的设计方法,其目的是希望相关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创作的过程,能够将“意”融入“象”,让用户能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好的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考文献

[1]唐卫东.南岳祈福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研究[J].工亚设计,2016(9):113-115.

[2]韩冬.通舒内容分析法的历史街区旅游意象研究——以衡山路-復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3]李敏.产品的情趣化设公[J].美术观察,2005,(2):98.

[4]刘思贝.文学翻译中的意象转换[J].科技信息,2011,(27):589.

[5]杜龚.试论广告设计中的意象表现[J].电影评介,2006,(20):78-79.

猜你喜欢

设计流程
初探VHDL语言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微课程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中的设计和应用
基于代码生成技术的COSINE软件开发
初中数学活动课设计与课堂实践
针对电牵引采煤机概念设计的相关研究
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