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温病辨证与非洲猪瘟防控
2019-11-11张洪培
张洪培
摘 要:本文就非洲猪瘟发病规律及传播特点进行综述,以其发生、发展规律为切入点,从理性对待、正确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生物安全措施和防控方案,为广大从业者理性对待非洲猪瘟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洲猪瘟;发展规律;防控方案
中图分类号:S858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9)08-0040-04
事实上,非洲猪瘟病毒早已在东非和南非的疣猪和钝缘软蜱中存在了多个世纪,1921年肯尼亚首次报道非洲猪瘟疫情。该病毒于20世纪60年代传入欧洲,70年代传入南美洲,2007年传入高加索地区和俄罗斯,2018年8月传入中国,近100年来全球近60个国家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非洲猪瘟传播速度并不快,从非洲传到欧洲用了36年时间,从欧洲传到亚洲用了近50年时间,但非洲猪瘟在中国传播速度居世界之首。
1 一分为二看待非洲猪瘟
1.1 正面影响
此次疫情将淘汰养猪板块上中下游诸多落后的产能,中国畜牧生产力将有一个较大的进步和发展平台期;生物安全意识大幅提升;中兽药和微生态保健意识日益加强,未来食品安全隐患有所减少;为有能力的养猪人带来未来10年乃至20年以上的阳光产业;为畜牧行业科技进步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
1.2 负面影响
此次疫情导致养猪人惊慌、恐惧和无助,行业损失惨重;国家大农业近期损失极其严重,菜篮子工程受到极大影响;养猪大环境严重污染,净化已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未来5年内,企业倒闭以及员工下岗失业等问题突出,给国家2020年全面脱贫制造障碍。
2 掌握非洲猪瘟发生发展规律
事实上,动物的烈性传染性疾病都有它固定的感染和发展规律,非洲猪瘟可能会像当年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又称“蓝耳病”)一样。今天已是一片“蓝”,未来的中国猪业可能一片“非”,即未来中国猪业与“非”共舞已成定局。
非洲猪瘟发生的第一阶段为猖獗期。非洲猪瘟呈强毒感染,导致猪群出现应激反应,而养殖户防控经验不足,情绪由恐惧和惊慌,转变为无助和无奈,最后迫于现实压力选择淘汰染病生猪。猖獗期可能会维持3年左右。
非洲猪瘟发生的第二阶段为僵持期。随着非洲猪瘟防控思路的改变,管理策略的提升,生物安全及中兽药保健意识加强,猪群健康度提高,部分生猪能够存活下来。非洲猪瘟僵持期可能会维持3~5年。
非洲猪瘟发生的第三阶段为和平期。由于管理进一步提升,防控方法越来越多,中兽药产品研发日趋成熟,猪群健康度更佳,此时将出现和平共处期。和平期可能维持很长时间甚至长期扎根。
3 非洲猪瘟形势下崭新的养猪格局正在形成
非洲猪瘟时代是养猪业转变思路、改变格局和强化管理的时代,传统养殖的时代已经过去。面对非洲猪瘟,恐惧和惊慌是于事无补的,正视现状、理性应对、掌握其特点以及寻求应对之法才是战胜它行之有效的途径。非洲猪瘟可能导致我国2019年年底生猪存栏不足30%,未来的生猪短缺将给国家菜篮子工程造成极大困难,因此未来3~5年乃至未来10年内,生猪价格持续稳步上涨趋势已经非常明了。非洲猪瘟形势下,新型养猪人才、新型养猪企业乃至国家参与的新型养猪模式正在悄然孕育之中,中国崭新的养猪格局正在形成。
4 正确处理非洲猪瘟感染猪群
面对非洲猪瘟阳性猪场和非洲猪瘟后复养猪场,我们建议对疑似非洲猪瘟猪(包括其他传染病猪)采用疑源隔离式清除。即一旦发现有问题的猪,立即隔离,若检测确定非洲猪瘟阳性的或有明显临床表现的传染性疾病,则立即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5 非洲猪瘟传播特点
5.1 非洲猪瘟简述
非洲猪瘟是仅感染家猪和野猪的一种急性、热性和烈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为高热、皮肤发绀和各脏器出血,以脾脏出血最为严重,可肿大3~5倍。其与猪瘟相似但症状更为严重,感染后其急性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这提示我们,相关的专业人员在面对非洲猪瘟时,必须上报当地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
5.2 空气传播的可能性较小
一方面,非洲猪瘟急性感染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形成高浓度的气溶胶,但病毒在气溶胶中的半衰期仅十几分钟,气溶胶中的病毒在较短时间内即丧失感染性,且气溶胶传播缓慢。另一方面,非洲猪瘟病毒是猪病毒中质量较大的一个病毒,会在空气中迅速飘落,黏附于其他物质进行传播。因此,非洲猪瘟通过空气发生远距离扩散的可能性很小。这提示我们,面对非洲猪瘟不要放大自己的恐惧,非洲猪瘟病毒一般不会随风传播,但仍要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和健康管理。
5.3 非瘟病毒具有广泛组织嗜性
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具有广泛地组织嗜性,也就是所有组织均可带毒,所有体液均能排毒,如唾液、呕吐物、呼出飞沫、粪便、尿液、血液、乳汁和精液等,因此病猪可瞬时向外排出大量病毒,此时环境病毒载量极高,并可通过人或物等接触病毒带入养殖场。这提示我们,非洲猪瘟主要是接触传染,不要轻易涉足其他猪场和场所,如有必要的外出公务和会议等,回猪场前必须脱掉全部衣物彻底消毒清洗,同时清洗身体并消毒后才能进入猪场。
5.4 病毒在环境中具有极强的存活能力
环境中包括各种物资在内的所有物品都可能长时间带毒成为传播载体,如非洲猪瘟病毒在冷冻肉或尸体内可以存活15年。病毒也可通过附着于各种物资进行扩散,传播方式多样,难以阻断和净化。这提示我们,守好猪场大门至关重要,所有进入猪场的人和物都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后方能進场。
5.5 野猪和蜱虫是非洲猪瘟自然疫源繁殖传播媒介
已有研究证实,非洲猪瘟病毒可在野猪和蜱虫体内增殖,并进行传播,环境受到污染后,还可在环境中持续循环,难以清除。这提示我们,当前环境下,清除猪场和周围虫害(特别是蜱虫)是防“非”战斗中生物安全至关重要的一环。
5.6 口腔及呼吸道感染概率非常大
非洲猪瘟病毒经口腔黏膜感染后,依次侵害扁桃体、胸腺组织、淋巴组织、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最后进入血液循环。口腔黏膜的损坏会增加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概率。感染初期血液中无法检出病毒,但多数情况下可在唾液中检出。这提示我们,猪场应尽量减少劣质饲料对口腔黏膜组织的损害,同时加强饮水消毒。
5.7 非洲猪瘟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
5.7.1 非洲猪瘟病毒喜冷怕热
非洲猪瘟病毒不怕脏、不怕臭、不怕湿、不怕咸且耐低温,喜冷怕热。气温越低病毒越活跃,病毒冷冻保存6年后仍具有感染性,4 ℃时病毒可存活1年以上,25 ℃~37 ℃时可存活数周。有试验证实,被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血液,在56 ℃中加热70 min或在 60 ℃中加热20 min可灭活病毒。
目前,有些高死亡率疾病可能是高热病、弓形体病、链球菌或附红体病等。高温季节是一把双刃剑,因为此时虫害增多,感染概率也会加大,因此高温季节应注意清除猪场环境内外的虫害。这提示我们,饲养过程中改变思路,丢掉抗生素保健,强化中药微生态保健,并适量增加维生素用量,可为年底寒冷季节降低非洲猪瘟发病风险做好充分准备。
5.7.2 气温越低非洲猪瘟病毒越活跃
自非洲猪瘟传播至我国以来,我国一直处于适宜病毒生长繁殖和传播的环境温度下,非洲猪瘟病毒第一阶段战略布局已经完成。非洲猪瘟最猖獗时期将在今年春节期间。因此笔者预言,目前还存活的猪场、试图扩张的猪场以及正准备复养的猪场,若不转变思路,继续使用抗生素保健,忽视生物制衡法则,仅仅依靠并不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绝大多数猪场将消亡。
5.8 非洲猪瘟病毒对酸碱的抵抗力
非洲猪瘟病毒在无血清培养基中,pH小于3.9或大于11.5时可被灭活。这提示我们,氢氧化钠(烧碱)、生石灰以及次氯酸钠(漂白粉)等是杀灭环境中非洲猪瘟病毒最廉价有效的消毒剂。
5.9 非洲猪瘟病毒对消毒剂的抵抗力
许多脂溶剂和消毒剂可以将其破坏,如乙醚、氯仿、碘化合物、酚类(如邻苯基酚)和醛类(如福尔马林和戊二醛)等均可灭活该病毒。这提示我们,生产实践中可选择10%聚维酮碘、复合酚和戊二醛等对环境和空间进行交替喷雾消毒,衣物和用具等进行浸泡洗涤消毒。
5.10 非洲猪瘟感染潜伏期
非洲猪瘟潜伏期一般为3 d~19 d,急性型一般3 d~4 d,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法典规定的潜伏期为15 d。猪群潜伏期一般有轻微减食和体温上升的表现,但往往不易被发现。这提示我们,平常需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11 非洲猪瘟临床分型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非洲猪瘟定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其临床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最急性型一般无症状死亡,急性型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
6 非洲猪瘟环境下养猪危机与机遇
6.1 与健康度的关系
非洲猪瘟潜伏期、临床表现与自身抗病力有着密切关系。健康度差的猪群其抗病力差,故病毒潜伏期短,多呈现最急性型或急性型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健康度高的猪群其抗病力强,故病毒潜伏期长,多呈现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10%~90%不等。通过非洲猪瘟潜伏期长短、临床分型与健康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清醒地化解危机,抓住商机。
6.2 养猪危机
常年乱用和滥用抗生素保健,以及思路不清晰、管理混乱、营养不平衡和健康度差的猪群,其病毒潜伏期短,多呈现为急性发作,发病率和死亡率为100%,一般无药可防,无药可治。
6.3 养猪机遇
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健康度高的猪群其抗病力强,病毒潜伏期长,多呈现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10%~90%不等。因此,健康养猪,强化其天然抗病能力,把急性型转变为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感染,就是养猪人的机遇。
7 非洲猪瘟时期可操作的生物安全措施
7.1 制定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必须想到并做到有效控制一切可能进入猪场的病毒来源,包括人流、物流、环境、空间、饲料、药品、疫苗和水源等,真正做到将烈性瘟病及非洲猪瘟拒之场外。严格消毒措施,大幅度减少环境病原微生物载量是影响生物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7.2 最廉价有效的消毒措施
猪场周围用石灰带隔离,场内人员和车辆的道路以及舍内过道等铺洒石灰,每1~2周更换一次,家庭农场猪舍墙壁和圈栏刷石灰浆。
7.3 疑源式清除
发现有临床症状的猪,一律清除进行无害化处理。
7.4 人员管理
严格管理生产场人员的进出及食宿,严格控制行政管理人员及无关人员进出生产场。
7.5 全面消毒
出入生产场的所有人员、工具、物料和药品等,严格执行消毒措施。
7.6 清除虫害
清除圈舍及周边虫害和鼠害,清除养殖场其他动物。
7.7 加强饮水消毒措施
选择适宜饮水用的消毒剂,以清除水源中的病原微生物。
7.8 规范免疫
规范接种疫苗是生物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必须进行免疫的疫苗包括猪瘟、猪伪狂犬病、口蹄疫和猪圆环病。
8 非洲猪瘟时期受威胁猪场保健防控方案
8.1 自配清热杀菌、凉血泻火和增免排毒保健防控方案(选择正宗道地药材)
8.1.1 处方及制作
甘草400 g、红景天100 g、金银花100 g、板蓝根150 g、八角茴香100 g、连翘150 g、香薷100 g、黄芩250 g、生地100 g、知母150 g、桔梗100 g、茯苓100 g、车前子100 g、玄参50 g和丹参50 g(合计2 000 g),加绿豆5 000 g,加水10 kg~15 kg左右,煮沸30 min,虑出药液,再加水煮,连煮3次,混合药液,计算药液重量。
8.1.2 用法用量
合并的药液共兑水或混料200 kg,连用 4周为一疗程。如周围或本场有疫情则连续使用,猪场稳定后可按用一周停一周脉冲式给药进行保健。第一疗程之后可选择成品(重庆西农大科信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非场清? 500 g+克毒本草500 g兑水1 t进行饮水保健。
8.2 自配中药混料保健(与8.1.1同步进行)
可选择扶正解毒散、清瘟败毒散、黄连解毒散、茵陈蒿散和清营汤等加减化裁组合成一个组方,并选择道地优質药材,用现代破壁工艺加工成细粉,再复合益生菌,混入饲料中进行预防保健。也可选择成品(重庆西农大科信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非场优?与蓝圆转阴?系列交替使用进行保健。
8.3 清除发病猪
发现有问题的猪,立即隔离并清除,发现一头清除一头,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
8.4 抗生素
放弃所有抗生素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