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探究
2019-11-11徐向南
徐向南
【摘 要】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技术素养为主旨。基本理念是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任务驱动法”精选出一个有价值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应用该教学法,可以提升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通用技术;任务驱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296-02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一、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由于通用技术课程具有的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等特点,若只是单一地采用传统教授法,“满堂灌”下来,学生可能会很快就把所学内容遗忘了。例如,在讲解“设计的一般过程”一课,如果按部就班地把“设计”的过程灌输给学生,教师讲得累,学生听着听着便走了神,没了劲。而采用“任务驱动法”,巧妙地结合课本中“小板凳的设计过程”,将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细化融合到一个具体的任务中,提出让学生为自己设计在操场上看演出时坐的一张小板凳。处理一个和自身相关的问题,一个和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载体,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就会顺畅很多。
二、“任务驱动法”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的示例与分析
“任务驱动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中,让学生经过思考、探究,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较为常态的教学步骤为例如,在进行“简单结构设计”一课的教学时,该课型实践性强,富有创造性。采用“任务驱动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呈现任务。上本节课时,大多数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对结构的知识有了一定理解,具备了一定的综合实践的前提条件。因此,当提出“设计一个简单结构模型”的任务时,学生们热情高涨,跃跃欲试。
第二阶段:明确任务,教师指点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和技能。在这个任务中,包含了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內容,对于要达到“课标”里说的“开放的空间”,激励一部分能力较高的学生能够完成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结构设计任务,必要的概念引导不可忽略。本课时最终的目标是在实践层面上让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结构设计的技能,布置一定的实践活动环节,使得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下学习技术,体验结构设计并动手制作。因此,教师在给予必要的理论讲解后,应指点学生进一步明确实践任务,形成以下教学过程:
1.(任务一)教师提问:做简单结构设计首先要考虑什么因素?
涉及的知识点:产品设计的三要素。引发学生思考并理解,做结构设计从目标和使用者开始考虑。
2.(任务二)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结构设计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涉及的知识点:结构设计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为安全、功能、成本、人的个性化需要、强度、稳定……
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低龄孩童的“学饭勺子”和普通勺子的区别,讲解结构设计中考虑的个性化需要因素;用“反证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功能、成本要重点考虑;通过实物(婴儿所用的别针和普通别针)展示,引导学生明确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从学生生活、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深层思考。教师“趁热打铁”,及时总结。
3.(任务三,主要的课堂大任务)教师规划小组合作,阐明制作的任务。
涉及的知识点: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结构设计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设计与制作基本知识。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以牙签、泡沫为材料,小刀或剪刀为工具,制作一个简单结构模型。
制作要求:(1)满足一定的设计规范,比例准确,尺寸适宜;(2)使用安全;(3)考虑成本,用料少而精;(4)简洁美观,满足个性化需要。
通过以上三个逐渐加深难度的层次,使学生明确了任务,产生了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内在需求。在对“大任务”层层逼近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理解问题,逐步丰富学习经验和增强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最后解决“制作一个简单结构模型”这个有一定难度的任务。
第三阶段: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完成任务,教师起引导作用。在该实践环节,通过活动训练使学生体验到,在制作时先从目标人手,意识到要符合设计规范,重点考虑安全、功能、成本、个性化需要为主要因素。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取长补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共同提高。教师在此阶段成为学生完成任务的协助者、指导者,并能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指点。
第四阶段:及时评价,反馈课堂效果。教师积极探索新型的科学教学评价方法,运用多形式、多层次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除了测验以外,还有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后面几种评价方式更为重要。知识性评价能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样地,表现性评价通过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活动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但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还能够评价学生能够做什么。通过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能使评价更客观、全面和科学。
每次进行分组学习之后,填写任务完成过程评价量表。让学生们将上课感想、学习感受以及小组合作的状况、感受和意见等写在上面,做到评价和教学同步,进而及时发现学生宝贵的创造想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结语
在进行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借助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彰显通用技术课程的价值,并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玉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通用技术课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15):18-18.
[2]郑晓琴.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159+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