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迁下赣剧的发展和传播新探
2019-11-11江明
江明
摘 要:赣剧是我国优秀的地方剧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杰出典范。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赣剧也在该过程中获得了发展与传播。在本文中,将就时代变迁下赣剧的发展和传播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时代变迁;赣剧;发展;传播
1 引言
赣剧是我国江西省地方剧的剧种,在发展当中成为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剧种。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其在我国喜剧史上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而在时代不断发展变迁的过程中,其影响力逐渐衰弱。对此,即需要能够积极做好其发展影响情况的研究,力争在积极创新的情况下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与传播。
2 起源与艺术特点
从发展角度来说,赣剧具有悠久的发展传承历史。从宋元时期开始,在我国东南地区,南戏流传的较为广泛,而在不断发展中,南戏逐步被传入到了弋阳地区。最初,在弋阳地区的南戏中,主要的剧目为《目连救母》等,而在受到当地宗教思想的影响下,南戏在发展中逐渐变化,形成了具有浓厚地域特征的南戏,也称之为“弋阳腔”。在我国古代著作中,对于弋阳腔也具有较多的描述。在赣剧的多种声腔中,弋阳腔在艺术发展中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
在赣剧演出方面,主要处于赣东北地区的城镇、农村当中,并因此在发展当中形成了独特质谱的风格。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夸张的形式,以及强烈的动作,更多的是对表演细节的把握与注重。如在《张三借靴》中,剧中人物通过脱靴、祭靴以及摔靴等动作,对财主的吝啬进行了深刻的反映,而这则是一种夸张的演绎风格。在《幽闺拜月》中,剧种的人物以舞蹈的方式展现自身特征,体现出了动作在剧中的重要作用。
3 历史发展成就
在我国,地方戏剧是区域文化、经济、政治、社会事业发展、自然资源与风俗民情的综合反映,整个发展过程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于赣剧来说,其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高亢的旋律以及自由的表演风格也是社会现实在发展凝结当中形成的。从南宋开始,弋阳地区饱经战乱、灾荒不断,生存危机的存在,不断将弋阳腔锻炼发展成了“高腔”。对于弋阳腔来说,其正是该地区人民顽强生命力的一种表现,其发展与保存对于地方历史文化具有积极的发展与传承作用。在经过多年发展后,赣剧不断的对不同戏曲元素进行积极的融合吸收,并集各家之所长,在该发展过程中,也使得赣剧充分体现出了我国戏曲所具有的综合性以及包容性特点。
在我国戏剧发展史当中,赣剧具有十分璀璨的时刻。在中国戏剧史中,《还魂记》是辉煌时刻的体现。其改变其汤显祖的《牡丹亭》,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潘凤霞主演的《还魂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毛泽东曾经对潘凤霞主演的《游园惊梦》给了“美、秀、娇、甜”的高度赞誉。60年代,东北的很多文艺工作者来到江西考察,也使得看剧在东北具有了传播,一时间,我国的很多省市都具有赣剧团的演出。90年代,赣剧的发展依然兴盛,不仅再次夺得“梅花奖”,且先后到香港、新加坡演出,将戏剧在国内演出向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方向转变与发展。
4 发展困惑
在经过璀璨时刻之后,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艺术在传播形式与种类等方面具有了多样化特点,尤其在影视传播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戏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在此过程中具有了边缘化特点,赣剧作为剧种之一也在该过程中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全进全球化进程以及文明发展的情况下,不仅对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我国本土文化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相关文化活动形式与视讯十分丰富,电影、电视剧以及互联网的出现对人们的视听以及业余时间产生了高度的吸引力,作为年轻的一代,也更倾向于接受新的食物。受到外来文化以及观众趣味变化的影响下,固守一種艺术形式的观众数量减少,使得赣剧的群体数量缩小,且更多的局限在老年人群,70年代之后人因没有受到该类艺术的熏陶,更是对该类艺术缺少兴趣。在观众不断流失的情况下,赣剧的市场不断萎缩。此外,在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原有村落族群也处于不断的消亡状态,使得戏剧在起源方面也逐渐消亡。在此情况下,赣剧在发展中如何向着都市转型、对年轻群体进行吸引发展,则成为了赣剧在发展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除了上述因素以外,戏剧自身特征的存在也对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制约。对于戏剧来说,其在情节发展中存在较慢的情况,属于慢节奏表演,在现实气息以及时代感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在创作人才方面不断减少,在有限的剧团演奏当中,仅仅依靠传统剧目进行维持与支撑,不仅无法创新剧目,也无法对市场进行发展。同时,赣剧在艺术理论的提升方面也存在不足情况,相关的研究文献数量很少,在现今我国同西方文化交流频繁的情况下,我国古典戏曲要想走向国际,即需要能够在我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加强创新,结合国际化以及本土化特点。
5 发展传播方向
在现今戏剧发展中,现代化与都市化可以说是发展的重点方向与道路。在赣剧的创新发展中,也需要向着现代化、都市化方向前进。其主要在三方面具有体现,即艺术样式现代化、受众群体都市化以及戏剧模式的多样化。在艺术样式方面,主要体现在相关题材的选择、唱腔设计以及人物的塑造,同时包括有服装设计、舞蹈灯光的改革。艺术来源于生活,作为舞台艺术,其断层式的对素材碎片进行选择,同时扩大细节,对艺术美的瞬间点进行呈现。无论是在舞台效果还是题材处理方面,赣剧即需要能够积极的进行革新,以此获得长远的发展。受众群体方面,在现今我国城市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的地方戏剧也需要从城镇文化向着都市文化转换,同时扩大受众群体,即向着更年轻、更具有艺术欣赏力的群体发展,在发展中不仅需要能够紧紧跟随时代发展,且需要能够对年轻一代的需求进行满足。最后,也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多种平台戏剧进行发展,使戏剧模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近年来,部分地区戏剧同高校间的紧密结合即可以说是交心的模式。通过高校戏曲学科的建设,不仅能够进一步宣传赣剧知识、宣传赣剧意识,使校园当中更多的年轻人对赣剧形成了解、形成兴趣,且能够使赣剧以此向着精英化的方向发展。如在新版的《牡丹亭》中,相关成员都来自高校,在演出中,不仅对于学生的高校文化起到了丰富的效果,且使得很多学生积极参与在其中,在对赣剧形成较高热情的情况下培养了较多的赣剧爱好者。在新版《牡丹亭》中,在演出中力求通俗化,在剧情上在原著的基础上适当改编,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进行了积极的创新,受到了社会与专业人士的好评。同时,高校也可以将优秀的赣剧编入到教科书中,在校内开展赣剧欣赏课程,在使广大青年良好感受到戏曲之美的情况下热爱戏曲,以此实现该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在江西师范大学中,还具有戈阳腔研究基地的建设,专门进行赣剧以及戈阳腔相关理论的研究与整理,对于赣剧的保护传承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6 结束语
在上文中,我们对时代变迁下赣剧的发展和传播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未来发展中,即需要能够对赣剧的发展传承引起重视,结合实际进行创新研究,使其在现今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靖.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陈俐和她的赣剧梦[J].孔子学院,2013(05).
[2]李维德.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石凌鹤、高履平夫妇对赣剧艺术的卓越贡献[J].影剧新作,2014(04),
[3]高立斌.赣剧《临川新梦》的音韵与戏剧性特点研究[J].四川戏剧,2018(03).
[4]江潞,吴永红.赣剧服饰的文化及艺术特征分析[J].戏剧之家,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