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2019-11-11王文华

卷宗 2019年29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交流文化

王文华

摘 要:唐代是丝绸之路发展的繁荣时期,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唐代丝绸之路上的中外文化交流体现在物质、科技、艺术,思想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意义。文章对唐代丝绸之路发展的因素,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和意义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1 唐代丝绸之路发展的因素

1.1 政治因素

唐王朝疆域广阔、政治清明、军事强大、四夷宾服,国力的强盛促进了唐代丝绸之路的发展。中国在隋代、唐初期,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唐朝统治者利用强大的军事力量,辅以册封、通婚等手段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通过唐王朝的持续努力,丝绸之路得以积极发展。

1.2 经济因素

唐朝开放豁达的经济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发展。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为丝绸之路的发展提供了沃土。

首先,农业生产获得长足发展,出现了新的耕作工具曲辕犁和先进的灌溉工具筒车和水车,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均田制,租庸调制的推行,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其次,唐代丝绸之路的发展也离不开手工业的进步。当时的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丝织业在产量和质量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另外,出土的唐三彩数量可以证实当时陶瓷业之发达,金银器制造业也汲取了西域的一些技术,采用灰吹法达到了很高的金银纯度。最后,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当时的商业发展是分不开的,唐朝有专门负责经营商业活动的东西市,市与居民坊交错分布,更便于百姓参与到商业活动当中。长安城内到处都是胡人,外商的身影,中外商业贸易异常繁荣,唐与海外各国如新罗、日本以及南海、南亚、中亚各国都开展海外贸易,对外交流范围大大扩展。

1.3 文化因素

唐朝文化是一个大发展大繁荣时期,整个文化氛围即是开放、包容、大度的。宗教也对思想文化的开放性产生了重要影响。唐朝形成了儒释道三家并存的格局,另外还有外来宗教纷纷传入中国,人们的思想较少受到束缚,形成了开放、自由的社会风气。

综上所述,正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变化,为唐代丝绸之路的发展缔造了坚实的基础和环境。伴随着其他条件的不断完善,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也进入了高潮,也使中国的商品、技术、制度、文化得以在西亚、南亚等地传播发展。

2 唐代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

唐代是丝绸之路的繁荣时期,丝绸之路促进了西域与中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物质、科技、艺术、思想等各方面的文化交流不但使中原文化广为流传,也为中原引入了大量异域文化,促使中国传统文化推陈出新,渲染盛放。

2.1 唐代丝绸之路中外物质文化交流

丝绸:从西汉开始,中国的丝绸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丝绸作为一种生活品或艺术品为西方社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成为上流社会的奢侈品。[1]丝绸之路沿线的考古发现也证明了中原丝织品源源不断向西方输出,武威、敦煌、吐鲁番、楼兰,尼雅等地都曾发现过汉唐时期的彩娟。唐时丝绸输入西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赠赐,主要用于笼络少数民族劲敌;二是易物交换;三是民间贸易。

服饰:北方游牧民族通过丝绸之路与中原广泛进行商业贸易,他们的服装对中原服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胡服广泛流行于贞观至开元天宝年间,主要在妇女中盛行。唐代的胡服是在西域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和印度、波斯等外国服饰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服装的特点是“头戴浑脱帽,上着翻折领连衣窄袖长裙,衣身较宽大,腰系束带,下着条纹卷口裤,脚蹬透空软底锦缎靴,翻领及袖口均加纹饰”[2]。唐之前中原王朝奉自己為大宗,视周边少数民族为蛮夷之统,但唐王朝以博大的胸襟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报以宽容的态度。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3]。胡服便是这种包容与开放在服饰上的体现。

农作物:这一时期传入西方的中国物品有很多,樟脑就是通过袄教徒先从中国传到萨珊波斯,进而传给穆斯林。此外,姜黄、生姜、大黄,麝香也是通过丝绸之路从中国传到波斯,再传到阿拉伯世界。[4]唐代也有大量的物种引入中原,比如菠菜、郁金香、水仙、菩提树、莲花等。

奢侈品:唐代丝绸之路中外物质文化交流,奢侈品占有重要的位置,主要包括香料、金属器、宝石、象牙,犀角等,但这一般仅限于公室及贵族享用。

2.2 唐代丝绸之路中外科技文化交流

唐代,中外在天文历法方面的交流非常频繁,有大批的外国历法和天文学家流入中国,对中国的天文历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时,流入中国的两部重要历法是来自天竺的《七曜历》和《九执历》。

唐代农业生产技术对西方各国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唐代传过的农业技术有:碾皑、牲口用的胸带、套包子、独轮车、河渠闸等,其中河渠闸门技术中国要领先欧洲一千年”[5],证明了唐代农业生产技术在当时是非常先进了。

唐代制陶技术在当时也非常先进,并沿丝绸之路对外传播,在古代埃及制陶中心福斯塔遗址出土的六、七十万块陶瓷碎片中,其中百分之七十至八十是中国陶瓷的仿制品。

2.3 唐代丝绸之路中外艺术文化交流

西域的乐舞对盛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唐朝著名的十部乐中,西域乐就占到五部:《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安国乐》、《康国乐》。西域的乐舞不仅受到宫廷的垂青,也深受民众的喜爱。当时的长安和洛阳、胡商、胡姬云集,胡舞、胡乐成为时尚[6]。唐代诗人也写过关于西域乐舞的诗,来感叹长安洛阳的胡化现象。

西域绘画艺术也与唐代艺术有所融合,尤其是当时的佛教艺术。唐时佛教的石窟、造像、壁画等,都充分地反映着中西文化交流的艺术结晶,敦煌石窟等石窟所表现的佛教艺术都有外来文化艺术的风格,这些艺术主要源于印度的佛教艺术,同时也有希腊、罗马、波斯艺术的影响。西域绘画技法的传入,使中国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2.4 唐代丝绸之路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唐朝前期的宗教政治比较宽容,中国传统两大宗教——佛教和道教都有较大的发展。唐朝初年,高僧玄奘远赴天竺取经,唐朝借此兴建了大雁塔来保存这些佛经。佛教经典的大量翻译以及中国僧人僧人自身思想体系的逐渐成熟使得中国佛教在此时期迎来空前的发展,中国佛教的各主要宗派大多在此时期形成或成熟。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景教和袄教也随着国际交流传入中国,当时的长安城内建设了不少的各类寺院和袄教袄祠等建筑,成为宗教信奉者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这反应了唐代对于外来宗教的包容和大度的态度,加深了唐代宗教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的融合。

3 唐代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唐代丝绸之路上的中外文化交流使得大唐文化愈加繁荣。中外文化交流增强了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也增进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唐代丝绸之路在世界文化交流的历史上具有非凡的意义,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通过交流,大大推动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丰富了各国的物质文化生活。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为人类进步和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也为近现代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这给了我们启示,正是因为唐朝实行开放的国策,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发展,对别国文化兼收并蓄,不歧视、不自大、不卑不亢,才造就了盛唐风范。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继承传统,坚持改革开放,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王红茹:《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及其意义》《丝绸之路》2010年第8期,总第177期

[2]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海,上海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

[3](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4]阿里·马扎海里:《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5]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年

[6]杨建新、卢苇:《历史上的欧亚大陆桥—丝绸之路》,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交流文化
如此交流,太暖!
年味里的“虎文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交流”等5幅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