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女迁移对农村老年贫困的影响研究

2019-11-11潘小庆

卷宗 2019年29期
关键词:迁移子女农村

摘 要: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子女迁移后留守老年人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其生活境况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本文从多维贫困视角出发,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探讨农村老年贫困群体的经济、健康、精神貧困的现状,总结子女迁移对农村老年各维度贫困的影响,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重点,为学者了解本领域研究现状和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子女;迁移;农村;老年贫困

基金项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子女迁移对农村老年人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基于能力剥夺的视角”(项目编号:201811218)。

1 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贫困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未富先老”是我国老龄化的典型特征,相比较于城镇,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保障能力均明显更弱。无论是经济贫困还是多维贫困,农村老年人的贫困状况均比城镇严重(马瑜等,2016;朱晓、范文婷,2017)。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迁移”和“留守”已成为中国农村社会的生活常态。大量的农村青壮年迁移对留守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健康水平和社会参与等可行能力可能带来影响,进而使老年人的多维贫困状况面临不确定性。因此,本文试图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把握有关子女迁移与农村老年贫困关系研究的动态,并指出可能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为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 农村老年贫困研究现状

与贫困概念的演变路径一致,农村老年贫困的研究也经历了从单维的经济(收入或消费)贫困到多维贫困的转变。在早期的研究中,学者主要是从收入的视角对老年人的贫困发生率、贫困规模以及贫困特征等方面展开研究。可行能力贫困理论提出之后,学者们开始转向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的研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对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的测度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两个方面。

构建维度和指标是分析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的前提。目前,学者主要从经济水平、身体健康和精神状况三个维度来测度农村老年多维贫困,也有部分学者考虑了未来信心(解垩,2015)、个人感受或主观贫困(王小林等,2012)、权利贫困(高翔、王三秀,2018)、经济保障和社会参与(马瑜等,2016)等维度。指标的选择一般会受到所用数据库的限制,就三个主要的维度而言,衡量经济水平的指标一般有主观、收入和消费三类;衡量身体健康的指标有自评健康、身体功能、BMI值等;衡量精神健康的指标有孤独感、抑郁状况等。

多维贫困指数的计算、各指标的贡献度分解以及多维贫困的动态趋势预测是农村老年多维贫困测度研究的重点。马瑜等(2016)测算了老年多维贫困指数,并分城乡、省份进行了比较,发现,农村老年的多维贫困和极端贫困均较城市严重,不同省份的多维贫困状况表现出巨大差异;高翔等(2017)分析了农村老年人陷入不同贫困程度的区域性差异以及各个指标的贡献度;宋泽等(2018)分析了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的动态变化,发现农村老年群体的多维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并且已基本不存在严重贫困人口,但是中西部仍是农村老年贫困最为严重的地区。

3 子女迁移对农村老年各维度贫困的影响研究

已有文献主要研究了子女迁移对农村老年人经济贫困、健康贫困、精神贫困、和多维贫困等的影响。在经济贫困影响方面,高翔等(2018)发现劳动力外流可以缓解农村老年人的经济贫困;在健康贫困影响方面,舒玢玢和同钰莹(2017)和连玉君等(2014)的研究均发现,子女迁移增加了老年人的健康隐患,但高翔和王三秀(2018)研究发现,劳动力外流缓解了农村老年人的健康贫困。在精神贫困方面,发现,子女迁移会对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健康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且年纪较大的、女性、只有一个孩子或者来自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精神健康受子女迁移影响更为显著(敖翔,2018);也有学者认为,现代通讯媒介和交通网络的发达有助于缓解老年人的精神贫困(陈彩霞,2000)。另外,从影响路径来看,子女迁移可能通过各种路径影响老年人健康,郑晓东和方向明(2017)研究发现子女看望缺失对老年人的健康恶化效应影响较大。

4 讨论

以上关于农村老年贫困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文献支撑,但是关于子女迁移对老年人贫困影响的作用方向还未达成一致意见,亟需做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同时,以上研究还存在以下三点不足:第一,在理论认识上,缺乏对老年贫困概念的统一,现有研究中,学者们较为认可的贫困维度包括经济贫困、健康贫困、精神贫困这三个,但也有部分学者考虑了权力贫困、主观贫困的概念,老年贫困应该包括哪几类,尚未定论。第二,缺乏综合视角,以致于不能评判子女迁移对农村老年人综合福利的影响。高翔等(2018)虽然分析了劳动力外流对农村老年人经济、健康、精神和权利贫困单一层面的影响,但未能将多个维度有机结合,分析子女迁移对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的影响。第三,已有研究仅将绝对和相对的概念运用到单维的收入贫困的界定上,对多维贫困中各指标贫困的界定依然停留在绝对标准。

因此,在未来研究中,要注重对老年贫困理论的深入探讨,比如多维贫困的内涵,单维和多维贫困、绝对和相对贫困、收入和消费贫困等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在此基础上,要从理论的高度探讨子女迁移对农村老年贫困的影响,构建理论分析框架,进一步地,利用实证工具验证理论地可行性并完善有关理论。

参考文献

[1]马瑜,李政宵,马敏.中国老年多维贫困的测度和致贫因素——基于社区和家庭的分层研究[J].经济问题,2016(10):27-33.

[2]朱晓,范文婷.中国老年人收入贫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J].北京社会科学,2017(1):90-99.

[3]谢垩.公共转移支付与老年人的多维贫困[J].中国工业经济,2015(11):32-46.

[4]王小林,Sabina Alkire.中国多维贫困测量:估计和政策含义[J].中国农村经济,2009(12):4-10+23.

[5]高翔,王三秀.劳动力外流、养老保险与农村老年多维贫困[J].现代经济探讨,2018(5):116-123+130.

[6]高翔,王三秀.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的精准测量与影响因素分析[J].宏观质量研究,2017(2):61-71.

[7]宋泽,詹佳佳.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的动态变化——来自CHARLS的经验证[J].社会保障研究,2018(5):22-30.

[8]舒玢玢,同钰莹.成年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J].人口研究,2017,41(2):42-56.

[9]连玉君,黎文素,黄必红.子女外出务工对父母健康和生活满意度影响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4,14(1):185-202.

[10]敖翔.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健康的影响[J].南方人口,2018(4):71-80.

[11]陈彩霞.经济独立才是农村老年人晚年幸福的首要条件——应用霍曼斯交换理论对农村老年人供养方式的分析和建议[J].人口研究,2000(2):53-58.

[12]郑晓冬,方向明.劳动力转移如何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基于路径分析方法的检验[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8):188-198.

作者简介

潘小庆(1994-),女,河南漯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

猜你喜欢

迁移子女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