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淮扬菜文化的工匠精神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2019-11-11李广智

卷宗 2019年29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李广智

摘 要:淮扬菜起源于江苏淮安,扬州,镇江和淮海地区,它始于春秋时期,盛行于隋唐,并在明清时期蓬勃发展,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美食,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被誉为“东南第一美食”。淮扬菜具有适应性、特色性和相容性,淮扬菜的主要特点是:严格的材料选择、精细的制作、强调原味、精致的火候、清新宁静、浓郁醇厚、甜咸适中,适合南北。淮扬菜已经蓬勃发展了数千年,它的核心文化是对工匠精神和创造性的继承。在淮扬菜的发源地之一淮安,将淮扬菜文化的工匠精神引入职业院校育人工作一方面在该研究领域是一次创新,另一方面,对于淮扬菜文化的传播、传承也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淮扬菜文化;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淮安市自然科学软课题“淮扬菜文化的工匠精神引入职业教育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1 淮扬菜文化及工匠精神现状分析

回顾我国菜系划分,八大菜系,淮扬菜雄踞其一;四大菜系,淮扬菜雄踞其一;五大餐饮集聚区,淮扬菜依旧雄踞其一,而且唯一破例以省级以下城市及区域命名的菜系,只有淮扬菜。自扬州城西出土了绳纹袋足陶鬲,扬州的烹饪史可追溯到湖熟文化时期,距今已有四千年的历史。在四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淮扬菜长盛不衰,其核心文化就是工匠精神和匠心传承。

有两本古籍,《随园食单》和《扬州画舫录》,详细分析了淮扬饮食文化中的名厨师和大师。前者由清代作家袁梅撰写,记录了326种南北美食,并详细描述了乾隆时期江浙的食物习俗和烹饪技巧,该书还包括扬州洪府粽子,杨中丞的西洋饼、王太守的八宝豆腐等。后者由清代戏剧家李斗撰写,该书指出了扬州的着名厨师和特色菜,如吴一山炒豆腐、江郑堂十样猪头、汪银山没骨鱼等。这两本经典著作不仅分析了淮扬菜经典的制作,还解释了擅长制作这道菜的厨师或饭店。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一直传承至今,引导着几代淮扬厨师,保持了淮扬菜的优雅和原有的文学风味。

淮扬菜文化继承了工匠的精神,不仅包括制作技术,还包括人文思想和创造力的继承。历史上淮扬菜生产技术的传承是老师指导和学徒的典型传承。作为面对面和手拉手的传授技能的方式,它本身就是人文精神和创造性的继承。如今,淮扬菜有许多有名的厨师,他们由周小燕,徐永珍,薛全生和陈恩德等为代表,他们继承了淮扬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不仅有传统淮扬菜标准的制作技术,还有淮扬菜的制作大师。

工匠精神自古以来就存在,现在工匠精神应赋予新时代的意义。首先是热爱岗位和投入工作的职业道德。大工匠应该有“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思想,不断鼓励自己,克服困难,履行职责和使命,不断努力发展生产技术,敢于承担“制造强国”的特殊历史使命。工匠们应不断追求产品质量的完美,每一件产品都经过精心打造和完善,只要有改进的余地,就不放弃改进。“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只有将每件产品都视为终身精致的艺术品,我们才能促使自身技术精益求精、实现卓越,实现最终的完美,淮扬菜的这种匠心精神与我们职业教育提倡的工匠精神恰恰是不谋而合。

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报告中的“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职业精神,也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体现。它也是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达。工匠应该在奉献精神、精益求精、无限专注和不断创新方面拥有卓越的自我突破品质。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坚持立德树人。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培养道德、明辨是非、诚实守信,引导学生刻苦钻研、坚持不懈、求真务实、实践真技。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前人的基础上树立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此外,要重视实践教育,拓展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和路径,加强对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对人民的感情,社会的责任和祖国的忠诚。

新时代职业教育实施产教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新时代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实施“中国制造2025”,乃至实现民族复兴,无不呼唤着“工匠精神”。这不仅仅是行业企业的灵魂,更是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高职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和技能人才。企业希望高职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岗位角色,承担生产任务,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因此,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敬爱自己的专业,不断追求生产技术和产品的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使毕业生得到企业和社会的充分认可,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学者们对淮扬菜系文化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淮扬菜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关于淮扬饮食文化的匠心精神,现有研究关注到制作淮扬菜所需的精致的器具、复杂的工艺、手艺的传承、淮扬菜老字号店铺等要素,但对淮扬饮食文化的匠心精神方面尚未开展系统研究,对于将淮扬菜文化的工匠精神引入职业院校育人工作的研究也没有发现。

2 淮扬菜文化的工匠精神引入职业院校的意义

淮扬菜文化经过上千年的传承,一直长盛不衰,其核心文化是就是工匠精神和匠心传承。通过对淮扬菜文化工匠精神的深入挖掘,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淮扬菜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理论水平。职业教育的学生流动范围广、速度快,淮扬菜文化的工匠精神引入职业教育,一方面可以在教育领域增强淮扬菜文化的传播广度,另一方面,学生毕业、就业后可以使淮扬菜文化在不同行业间进一步传播。职业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将淮扬菜文化的工匠精神引入职业院可以开创工匠精神育人的新路径。在淮扬菜的发源地之一淮安,将淮扬菜文化的工匠精神引入职业院校育人工作一方面在该研究领域是一次创新,另一方面,对于淮扬菜文化的传播、传承也有深远的意义。

3 淮扬菜文化的工匠精神引入职业院校的路径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中,对于高校饮食宣传文化建设可以借助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对高校饮食文化进行推广。可以定期的在官博或者官微中发布关于淮扬菜文化的信息,也可以建立相关的群组加强师生之间对淮扬菜文化的交流。对于学生食堂的最新动态要进行及时跟进和发布,使学生能更加快速的选择自己想要吃的食物。根据学生的喜好以幽默的方式发布一些关于节约粮食的故事,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一些极具特色的地方菜,可以将其做法进行讲解,并对其典故向学生们解释,传递一些关于美食的知识。校园食堂要以师生为本,可以建立意见箱,使学生能够将自己对饮食文化的建议能够传达给学校,使饮食文化在建议和交流中得到不断的发展。

淮扬菜文化经过上千年的传承,一直长盛不衰,其核心文化是就是工匠精神和匠心传承。通过深挖淮扬菜文化的工匠精神,可以丰富淮扬菜的文化的内涵。学生的一日三餐都非常重要,将淮扬菜文化的工匠精神引入当地的职业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教育效果更好。一方面将淮扬菜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并传播,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将来对工匠精神追求的职业素养。

通过参观淮扬菜博物馆、淮扬菜名店,邀请淮扬菜名师到学校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对淮扬菜文化有一个深入认识,精炼出淮扬菜传承上千年的工匠精神。教师通过各课程授课过程中的课程思政,用淮扬菜文化的工匠精神“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学生,也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另外,课外活动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淮扬菜文化社团、讲座、校园淮扬菜文化节等形式将淮扬菜文化的工匠精神进一步固化,可以提高师生参与积极性。

4 小结

中国传統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的瑰宝,淮扬菜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颗明珠,将淮扬菜文化的精髓引入校园,引入职业教育更是意义重大。希望新时代的学子们将我们的优秀文化继续传承,真正做到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