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史料提升历史素养
2019-11-11林少媚
林少媚
【摘 要】历史解释是是历史思维和历史表达的能力表现,要求学生提取史料中的有效信息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历史),历史解释都是很重要的一项能力要求,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作为一线教师要认真思考如何立足课堂,围绕“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的内化。
【关键词】史料;历史解释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2
中学历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其中,历史解释是历史思维和历史表达的能力表现,要求学生提取史料中的有效信息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历史是“过去时”,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学史的过程就是对史料的认识和使用的过程。而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通过史料搜集、史料整理和史料辨析来呈现和解释过去,在描述和理解历史事物的同时还要揭示深层的因果关系,从而使我们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由于编幅有限,对所选用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陈述往往不能详尽,如《罗斯福新政》一课,对新政背景、胡佛政府反危机的措施等描述过于简单,使学生对相关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容易出现不全面、不客观的情况。笔者在观察番禺区实现中学谢婷老师《罗斯福新政》高三复习课时,对其史料教学印象较深,在教学设计上,她适当地补充史料,强化史料教学,帮助学生通过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从而合理解读历史,涵养历史解释能力。
一、紧扣“历史解释”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具有导教、导学的功能,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要求学生达到的状态,必须具体可视、可操作。《罗斯福新政》作为高三复习课,基于学生对原有知识掌握的基础之上,复习上加大史料运用,并确定以“政府职能转变之争”作为教学立意,选取“历史解释”素养作为能力训练重点,教学目标的编写主要是依据课标要求和“历史解释”素养的四个水平来进行设计。
二、基于“历史解释”选取教学素材
教学设计紧扣考纲和课标要求把复习内容设计为导入、干预之争、追本溯源、回望历史、价值重审等五个环节。在每个环节选用多种材料,通过材料更全面地对历史事件进行呈现,而不是照本宣科,让学生更客观、更全面地认识历史,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历史内在的因果关系和本质特征,从而更好地进行历史解释。
1.素材一:人教版、岳麓版和人民版教材中关于胡佛反危机措施、罗斯福新政评价的相关叙述。
以美国崛起导入,通过材料帮助学生回顾美国发展历程,突出罗斯福新政制度创新的深远影响。教师引用了人教版、岳麓版和人民版教材对胡佛反危机措施、罗斯福新政特点和评价等方面叙述,让学生能够在辨别不同的历史叙述基础上,关注不同教材的陈述和观点,激发思维冲突,形成问题,培养敢于质疑,勇于思辩的精神。
2.素材二:选用《胡佛政府反危机的政策措施及其评价》和《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中关于胡佛和罗斯福政府反危机的措施。
呈现两个政府反危机措施,丰富了教材内容,让学生更具体地了解美国政府当时的积极作为,打破学生在学习人教版教材时形成的对胡佛政府“无所作为”的刻板印象,进一步掌握新政“新”在何处,了解到罗斯福新政是胡佛反危机措施的继承与发展,并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更客观地认识胡佛和罗斯福,从而给历史人物给予更客观评价。
3.素材三:《20世纪初大事纪年表》、布林克利《美国史》和钱满素《自由的基因》分别关于罗斯福和胡佛性格的描述。
众所周知,历史解释受时空影响,要把历史还原到特定的时空,全面分析与其关联的各种因素才能更客观地呈现历史。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创新,要了解罗斯福新政出现的原因,侧要把它放到20世纪初欧美社会发展的大时空中去建构。20世纪初大事纪年呈现了欧美国家经济运行状态和政府经济调节措施,把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融入其中,同时,补充了关于胡佛和罗斯福性格的描述,帮助学生掌握个人性格和经历也会影响具体施政,从而使晦涩的经济史内容有了“人”的味道,历史画面感顿时生动起来,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分析将更全面,更立体。
4.素材四:舍曼《世界文明史》、(美)埃里克·方纳《美国自由的故事》、陈启懋《罗斯福“新政”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等著作中关于新政的描述和评价,其中包括美国时人、美国国会、法院、当代人眼中的罗斯福新政,等等。
这组素材的运用主要是针对人教版教材对新政评价过于单一化(正面评价)的情况,补充关于罗斯福争议和影响的共9个材料,分别呈现30年代国内各派
别对新政的不同认识、国会和最高法院对新政态度的转变、学术界在20年代中
期和21世纪初对新政评价等,既有对罗斯福新政的正面评价,也有指出其不足之处和负面影响的材料,使学生突破教材的蕃篱,从动态的历史时空认多维度认识罗斯福新政,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罗斯福新政。
5.素材五:美国“小政府”还是“大政府”之争、中国改革改革后政府职能转变。
我们知道,历史是在讲述过去的故事,不禁有人会问:历史于今作用何在?历史学科的价值在于抚今追昔,以史为鉴。通过讲述新政后美国政府在经济运行调节的变化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后政府职能的转变,让学生了解政府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根据情况调整,才能使经济不断发展,从而引发学生对当下我国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确理解“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没有姓“资”和姓“社”之分,只有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才是富民强国的必由之路,从而坚定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通过“历史解释”实现师生双赢
谢婷老师《罗斯福新政》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的呈现到教学环节的实施,紧紧围绕“历史解释”素养的达成进行,从而实现师生共羸。历史解释是通过大量的史料运用,让学生拓宽视野,打开思路,以所使用的教材为基础,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全面审视历史事物,这首先要求教师要博览群书,关注史学动态,细读深研考纲,通读各种版本教材,整理收集相关资料,做一个教学有心人,这个本身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是教师致力提升课堂质量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培养历史学科素养的过程。对于学生,通过史料阅读,学会分析史料,从史料中提取信息,解读历史现象,分析历史发展的前因后果。同时,通过不同史料的阅读,全面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更加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评价人物,从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辩证的思维能力,还有敢于质疑和创新的精神。可见,历史解释素养的提升實质上是一个人人文素质沉淀的过程,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必将修练全局视野、多维视角、客观辨别、科学取向的人生品质,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2]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历史).
[3]谢婷《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