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大信息人才培养力度,为武警信息化建设服务

2019-11-11王守银

卷宗 2019年29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信息化建设

摘 要:武警信息化建设,必须有一支信息化人才队伍来支撑,本文提出武警信息化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和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途径和人才培养需要把握的问题,为武警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法提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武警部队为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出了“建设信息化武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发展战略目标,加强武警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研究,努力培养和造就一个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群体,旨在全面提高武警信息化条件下遂行多种样式任务的能力。

1 武警部队信息化人才的素质要求

武警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能力、体力和心理等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面对未来的信息化浪潮,不仅要求武警官兵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要具备过硬的专业军事素质,熟练掌握信息化条件完成作战任务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宽厚的信息技术知识。武警部队信息化对军事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信息化人才对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网络及其接口、网络协议、信息编码、信息传输、数据融合、软件工程等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电子领域的专业知识,如侦察干扰原理及技术、夜视技术、作战模拟技术、导航定位技术和通信对抗等知识,都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作为军队人员,军事理论知识更是必不可少的。必须掌握武警指挥学、武警战术学、武警后勤学等相关知识,否则,就不能适应武警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2)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信息化条件下武警部队需要大批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技术开发人才、谋略运筹人才和组织指挥人才,必须能够利用各类侦察情报装备和手段,迅速、准确地查明对方意图,为武力攻击做好准备。能综合运用电子、网络、心理等多种作战手段,对作战对象进行软杀伤、硬摧毁与心理攻击。能巧妙运用欺骗手段,有效迷惑对方的侦察,降低信息利用价值。能精确判断战场态势,适时组织实施机动和信息佯动,掌握作战的主动权。

3)熟练掌握信息化装备的应用技术。信息化条件下战场态势千变万化,情况复杂,过去那种一招鲜,只精通某一种装备的军事人才,已不适应未来作战的需要。因此,所有指挥员和技术保障人员,都要熟练掌握有、无线通信装备、卫星通信装备、侦察与监视装备,熟练掌握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技术,熟练使用各种指挥训练软件和各种数字化设备和仪器,能识图用图、网上协同、排除故障,使信息装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

4)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信息化作战人员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心,过人的胆略,稳定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要有较强的心理战应变能力,善于打心理战,能根据高技术条件下心理战手段和环境的变化,寻敌弱点,制定心理战预案,实施有效的心理攻击。尤其是指挥员,更要能在任何艰难险阻的情况下处惊不变,沉着镇定,坚持果断,充满自信,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始终保持部队顽强的战斗力。

2 武警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途径

信息化人才培养涉及到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处理、网络安全、系统集成和网络硬件等高新技术。必须大胆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才能培养出适应武警信息化建设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群体。

1)科学制订人才培养规划。近年来,武警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同时信息化人才的缺乏制约了武警信息化发展,必须面对现实,着眼于未来发展,把信息化人才培养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的一项重点工程和战略任务来抓,把人才培养纳入武警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加强调查研究,区分层次,摸清需求底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素质结构,科学制订人才培养规划,确保人才培养与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2)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使用机制。要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必须要以提高学历层次为切入点,把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层次作为人才选拔和使用的基本条件。一是面向社会,广开招贤纳士之门。特别是在计算机网络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才招收到部队来。二是直接引进人才。可直接利用社会资源,引进所急需人才,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加快人才建设。三是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大胆放手地使用年轻优秀人才,多压担子,扬其所长,使他们在实践锻炼中不断增长才干,得到全面发展。四是广泛开展学习成才活动。统筹计划,合理安排,以提高官兵知识结构为目的,增强官兵学习成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宽在职培训渠道,改进在职学习方法。

3)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1)建立院校培训机制。重视院校、科研院所的教育。针对武警部队专业与地方院校相通的特点,借助地方院校的教学和科研优势,有计划地把政治思想好、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送到院校、科研院所学习。通过院校、科研院所培养一大批掌握信息化尖端技术的专家型人才,形成一支适应武警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力量。(2)建立基地化培训。根据武警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和实际,建立“基地化”培训体系。坚持定点、集中、归口的原则,充分利用基地训练设备正规、教学力量强等优势,采取短期封闭集训、参观见学、网络教学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人才队伍进行集中轮训,以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3)建立警地联合培训机制。部队可与院校、科研院所或军工厂建立广泛的人才联合培训机制,采取“请进来教”的办法,把专家或技术人员请到部队来,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研讨活动等,广泛传授新技术和进行专题补差式训练,以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采取“走出去学”的办法,适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到军工企业学习,掌握和学习配发信息化装备的知识和技术,推动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

4)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人才培养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制定完善的政策和建立一定的竞争激励机制,在政治上关心,实现优秀人才提拔任用优先、评功评奖优先;在生活上照顾,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在工作上重用,让人才负责关键岗位。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创造一种人人争上游、练技术、攻难关的良好氛围。

3 加强武警信息化人才培养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1)树立创新培养的观念。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武警信息化人才素质的主要特征,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包括复合型指挥人才、学者型参谋人才、全能型操作人才和专家型维修人才。要适应这一需要,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支队伍的建设:一是指挥员队伍建设。只有使指挥员的素质始终保护很高的科技含量,才可能带出高素质的军队。二是教练员队伍建设。以此带动部队整体训练水平的提高。三是专业技术员队伍建设。大力研究开发各种新型训练器材,发展训练理论,提高自身驾驭战争的能力。

2)增大高科技知识学习的比重。要积极拓宽培训渠道,区别人才培养层次,加大高科技知识学习的比重。针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现状,明确学习的内容和标准,主要与地方电信局、网络公司取得联系,借助地方高科技网络平台的先进性和技术人才众多的优势,举办培训班,拓宽培训渠道。把对高科技知识的学习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确保人才始终处于科技领域的前沿阵地。

3)建立完善的后备人才库。我国信息网络产业发展迅速,网络技术人才和网络设备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着眼于战时网络人才的需求,组建后备网络技术专业分队,实行条令编组,垂直管理。加强对后备网络技术专业分队的技术培训和军事训练,尤其要加强协调行动能力和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训练,必须使之成为一个组织严密、动作协调、指挥灵便、行动统一、人才济济的战斗集体。同时要加强后备人才参与计算机网络战的技术研究和理論研讨,使其确实有能力担负起科技参战、科技支前的任务。

作者简介

王守银(1969-),男,本科,现任武警指挥学院教员,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指挥信息系统。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信息化建设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