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学生微电影质量提升策略探究

2019-11-11刘洁

卷宗 2019年29期
关键词:微电影创作大学生

摘 要:大学生微电影建设工作有利于丰富校园内学生的精神和文化生活,提高专业学生的视频编辑能力和后期制作水平。大学生微电影策划工作主要围绕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展开,意图表现大学群体的喜怒哀乐,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之间的人物诉求对于满足学生课余生活情感诉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高校微电影策划和制作、人才培养、宣传机制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几点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微电影创作质量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微电影;创作

当前,人们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迅速捕捉必需信息和情感体验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使传统语言文化时代向视觉文化时代转型,视觉文化的流行,对传统的价值、理念和主体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构。微电影属于电影时代的一种短小精悍的视频表现形式,制作过程对于投资方的资金投入数量要求并不高。同时,对于主创人员、后期制作班底人员的要求也没有长电影的要求那么高。微电影具有制作周期短、影响效果较强的特点,对于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一定辅助作用。

1 推行高校微电影策划和文化建设的重点

1)重视电影精神内涵建设,弘扬主旋律。推行大学生微电影建设,一定要题材上进行创新,在以“青春题材”为主要创作类型的基础上重视“师生情谊”“社团文化”之类的文化类型片的主创工作。电影策划的过程力求表现昂扬向上的活力,通过正能量的传播,观众感受到年轻群体散发出的青春能量。同时,微电影主题策划应该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观念的投射,强调采用向上的人生观、积极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感给予观众以鼓舞。

2)推行网络化视频宣传和发布工作。大学生微电影的策划与宣传方面必须利用最为方便快捷的网络平台。为了更快地让更多学生观赏校园宣传部门设置的作品,可以借助“微信视频转发”新浪微博官方法发布“QQ空间转载”等方式对微电影进行宣传。当代大学生的个性比较独立,微电影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视频摄制水平,还能强化我国高等院校内部文化建设的软实力。

3)重视宣传类微电影拍摄过程。对于场地设置和访问人员的安排微电影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叙事电影模式,它以海量的制作规模逐渐进入大学生的生活中。高等院校微电影的制作过程一般会有宣传本校食堂情况,介绍本校区就餐环境和就餐内容的微电影。主创人员应该从拍摄主题策划的角度出发,决定校园微电影食堂题材应该拍摄的“主题人物”和“主题场所”。微电影拍摄过程可以在图书馆取景,将学生认真学习和努力做题的镜头作为微电影的开篇展示部分。

4)精准控制微电影拍摄的制作片长、周期和播放节奏。为了保证微电影拍摄和播放的节奏不拖沓,防止出现剧情走向中衔接不流畅的问题,将整部微电影的总放映时间控制在15min到20min之间。同时,将微电影的拍摄周期控制在7天到10天之内。策划人员可以拟定被采访人的发言稿,让食堂的厨师和阿姨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得到语言信息提示,让被采访人在“台词方面”接受短暂的培训,从说话节奏和表达方式上稍加训练,有利于提高整个微电影的质量,有利于实现微电影“食堂”采访主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本校食堂各种资源配备的具体情况,从而满足校园微电影主题宣传的需要。

5)重视电影中台词、剧情设计与主角的选用。大学生微电影的剧本写作重点可以向经典致敬,表现出微电影作品中蕴含的浓厚人文气息。将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改编成为微电影,不仅可以利用庞大的读者群体基础的优势,收获大量的关注,还能对原著进行深入剖析从而获得良好的微电影口碑。从电影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看,可以从达西先生写给二姐伊丽莎白的告白信作为重点的台词设计部分。微电影挑选主演时应该让口语表达和文字功底比较好的学生担任主演,重点对电影人物的独特个性形象进行塑造,配合服装、化妆和道具等策划,获得良好的拍摄效果。

2 新时代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发展策略

1)内容为本,创新制胜。微电影自身的特性要求其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高效地吸引受众并让受众保持持续观看的兴趣,这就对微电影的内容提出了高要求,尤其是在网民年轻化,审美趣味多元和欣賞水平提高,光靠新鲜有趣的内容和诙谐幽默的网络语言已经不足以成功。贴近大学校园生活,紧扣当前热点和视点应该成为微电影创作的基本立足点,而挖掘深度和精神应该成为其立于不败的法宝。微电影只有在一定的社会思考和人文关怀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生命力,体现其创意和深度,而不至于完全沦落成大众娱乐的附庸和广告宣传的载体。

2)规范管理,创作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微电影具有制作主体分散化、生产数量海量化和传播途经多元化等特征,给网络监管工作增加了难度,跟微电影迅猛发展势头不相适应的是,当前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趋于滞后。2012年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明确了微电影作为网络视听节目可以自审自播和先审后播,这就对行业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新兴发展热点,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涌入,才能在剧本创作、影视制作和品牌营销等方面提供新鲜血液。

3)完善培养机制,加强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在校园内重视硬件投入,加强师资力量,通过举办微电影大赛、微电影人才计划和微电影节等活动,挖掘微电影人才。建设“微电影创作工作室”,集合团队力量,“工作室”制度既有专业性人才培养系统,又有专业性团队打造孵化能力,兼具作品原创开发功能的综合性特色发展模式,也是建构创作人才培养模式较具效用的方式。在课程设置上,影视传媒类专业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国内影视教育类课程一般涉及到文学、艺术以及技术等内容,整体教学设计中大多数高校还以理论知识普及为主,实践训练较少。所以,要从政府教育部门高校、教师自上而下转变课程培养模式,增设实践项目,锻炼学生实践创作能力。在相关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时间创作观摩及训练的比重、增加优秀微电影作品评析、解读以及模仿的课程安排,使学生全面了解创作流程及规律。微电影课程教学中,合理引导学生,针对前期剧本策划、中期拍摄、后期制作剪辑的三大创作步骤进行细化教学。在剧本创作中,如何合理设置悬念点、把控叙事节奏、创新叙事形式;在拍摄过程中巧用各景别镜头突出主题并学会调度色彩、光线、物件细节来结构叙事,传递情感;在后期处理中,找准剪辑点,完整流畅地将镜头按照创作意图进行组接。

4)整合营销,关注市场。当前微电影呈现一片繁荣之势,但是真正实现盈利的却少之又少,尤其是大学生微电影运营缺失,艺术性与商业性失衡,这就要求微电影人在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和盈利模式上多加思考。由于微电影的时长较短,所以可以参照美剧边拍边播的模式,将预告片、正片和片花相结合,既能让受众产生对微电影的期待,也能根据大学生等受众的反馈来进行下一步的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

3 结语

目前,大学生微电影创作依旧存在类型多样、题材单一、内容粗糙、叙事不完整、表现形式简单、节奏掌控不佳等问题,当然,也有可喜的一面,就是始终保持着不衰的发展势头,相信在今后发展竞争以及影视冲击下,大学生微电影创作质量能够逐步提升。这需要高校、艺术媒体界、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面的努力培植与扶助。

参考文献

[1]庄娟.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困境及展望[J].视听,2018,No.134(06):36-37.

[2]张桂力,娄立原.解析“微电影+”情景下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困局与机遇[J].电影评介,2017,11(12):85-86.

[3]刘庶,范凯.浅析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问题及解决之道[J].视听,2017,10(11):96-97.

作者简介

刘洁(1983-),女,汉,河南郑州人,硕士,河南警察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影像艺术传播与美育研究。

猜你喜欢

微电影创作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一墙之隔》创作谈
大学生之歌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创作随笔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