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2019-11-11欧小兰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落地生根新课标学科

欧小兰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127-01

随着高考考试内容的改革,历史学科的命题也从过去的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的过程。素养立意已成为历史学科高考命题时代的方向与特色,纵观这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无不处处渗透核心素养的理念。

例1.考查“唯物史观”素养的试题(2016·新课标全国III卷文综·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例2.考查“时空观念”素养的试题(2014·新课标全国II卷文综·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C)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例3.考查“史料实证”素养的试题(2013·新课标全国II卷文综·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B)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例4.考查“历史解释”素养的试题(2015·新课标全国I卷文综·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C)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例5.考查“家国情怀”素养的试题(2016·新课标全国III卷文综·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吾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C)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話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通过这几道高考真题,可见全国卷历史试题十分注重立德树人、体现人文关怀、追求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平常的教学和高三复习中,我们要立足于教学实际,跟上时代步伐,践行素养育人。

一、立足社会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历史的发展与每个时代的主体政治价值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更是强调要为广大的高中学生提供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也只有做到这点,高中历史教学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才能推动整个高中群体实现健康、和谐的发展和成长。

二、重建“时空架构”,培养时空观念

梁启超先生曾指出:“有许多历史事情,原来是一件件的分开着,看不出什么道理,若是一件件的排比起来,意义就很大了。”因此,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框架,对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意义重大。例如中外关联是当今高考的大趋势,高三复习时,中国史时间轴往往要与世界史时间轴同时呈现,以世界史为背景,有助于学生分析同时期国内外历史之间的关联。在学习《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一课时,我会把同时期的中国也提出来,让学生分析比较为何在同一时期,中国和古希腊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再比如在学习《近代思想解放潮流》这一专题时,我会将器物——制度——文化这一条线背后的中国和世界历史背景同时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自己通过中外形势的分析,最终真正明白为何中国向国外的学习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三、加强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培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培养高中生对祖国、对社会的认同感,树立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以史为鉴,取其精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时,我通过一系列图片和文字史料,带领学生学习和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努力,最终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让学生真正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内涵。又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这一部分时,我以成龙演唱的《国家》这首歌曲导入新课,“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些歌词表达的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在浓厚的课堂氛围中,不管是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还是家国情怀的感受,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体会和收获,我想这些东西比枯燥的说教能更有效果。再比如在讲解《一战》和《二战》的相关知识时,我让学生观看视频《天启》,通过视频学生能够非常直观的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更加相信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珍爱和平。在讲解《戊戌变法》时,我们还组织学生编排演历史剧,通过扮演历史角色,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对话”,进行心灵的碰撞,进而对历史做出价值评判;可以说,情景体验是对学科素养的强化。让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感受历史,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所学到的知识。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观“景”生“情”,让学生在体验历史的基础上,生成鲜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以史料研读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精神

抗日战争是近现代中国反侵略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史料,包括文字和图片资料,尤其是南京大屠杀的相关介绍,通过各种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也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五、问题探究帮助学生提高思辨能力

问题探究可以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更重要的是教师改变“满堂灌”,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分析、信息提取、对材料的分析理解、归纳整理等,實现对问题的思考。不仅可以学到历史知识,更能提高思辨能力。问题探究的方式有很多,小组合作交流,课堂自由发言,在交流发言的过程中,进行激烈的思想碰撞,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以上的一些想法之外,对于如何让学科核心素养真正的“落地生根”,笔者也在思考,我们是否还应该尝试“学生评课”这一新事物。顾名思义学生评课是指一节公开课或者常规课后由学生围绕这节课进行评价,或提出疑惑之处,或谈收获,或提建议等。虽然学生评课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尚未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模式,而且受制于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学生对课堂的评价可能会有失偏颇,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评课一定有利于教师倾听来自课堂最真实的声音,有利于形成民主课堂,有利于教学相长。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历史教师必须通过高质量的阅读,开阔学术视野,丰富教学智慧,自觉提高自身的史学素养,并将之渗透于历史教育教学中,勇于探索与实践,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地”,真正实现历史教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婷君.《由主题教学探索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全球航路的开辟”一课为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年第12期.

[2]黄蔚菁.《从高考真题中感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年第9期.

[3]关飞雁.《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素质拓展》,2018年11月.

[4]徐蓝.《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10月.

[5]黄爱民.《回归“必备知识”提升“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途径探讨》《教育科学论坛》,2018年第9期.

[6]吴新枚.《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素质拓展》,2018年1月.

[7]李灿.《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以人教版<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课为例》《教育文化论坛》,2018年第6期.

[8]张胜平.《基于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三复习课教学》《历史教学问题》,2016年第2期.

[9]纪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素质拓展》,2018年12月.

[10]吴秀梅.《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素质拓展》,2018年7月.

猜你喜欢

落地生根新课标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