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对策研究
2019-11-11黄丽华
黄丽华
摘 要:为了使我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掌握世界各行业先进技术,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国家倡导遵从国家及地区间“走出去,引进来”的对外交流政策。仅从国内来看,我国由多个少数民族组成,各族之间无论是语言还是习俗文化都存在较大差异。如何提高校内少数民族高职生的普通话水平来促进国内人们之间的交流以推动国家发展,本文将从少数民族地方性语言形成的原因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普通话水平;少数民族
为了促进国内民族之间的交流,实现人们持久和谐稳定的幸福生活。高职院校加强语言规范,并提高少数民族普通话水平已成为学校在语言教学中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语言形成进行分析,并根据原因提出高职院校需要采取的解决方案。
1 少数民族学生地方性方言形成的原因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早在两千年前,不同地区的居民由于地区间的气候、物种、习俗等因素而形成异于其他地区的方言。方言的形成促进区域内人们之间的交流,但对国内整个区域交流上造成一定的阻碍。这主要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地理环境因素限制普通话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性语言是经过长时间的影响而形成的地方性特色方言。以湖南地区的高职院校为例,学校内普遍存在西南官话,客家方言等湖南方言,这些方言具有区域的不确定性。一个省份会因为地区结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多种少数方言。例如,在湖南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常常将 “zhi,shi”,错误读成“z,s”这种平发音。高职生在日常问候用语中普通话应用意识较薄弱,常常出现发音不规范的现象。语言习惯很难改变。高中院校学生一直生活在少数民族区域,他们从小听父母讲地方话、学习地方话,经过长时间的环境影响,已经形成了出口说地方口音的习惯。因此,这类拥有地方口音的学生很难经过短时间的培训说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另外,地方性的语言习惯在外界往往具有一定的标志性。长期形成的语言习惯能够在生活中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相同口音形成的关系已经在人们的交往中根深蒂固,而人们之间的交往与语言的表达也具有紧密的联系。
2 提高職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实施策略
2.1 家长与老师配合 规范语言教学
学校与家庭是高职院校学生的长期生活的活动区域。而作为父母,与学生的交往最为密切,也对学生语言使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的语言教育上,仅仅凭借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环境影响人,父母与高职生共同纠正说话方式更易提高效率。由于少数民族高职生的生活环境因素,假如在当地参加高中同学聚会过亲戚聚餐时经常使用地方性的语言,这就对学校的普通话教学形成影响,故在家庭当中家长应该积极响应学校的教学标准,使用普通话与高职生正常交流,让他们准确认识到普通话对学业与就业的重要性。交流促进各行业的发展,尤其在我国,普通话是人们广泛的使用的语言。因此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普通话表达能力。家校共同努力有利于学生在不丢弃地方语言使用的同时实现普通话在少数民族区域的全面覆盖,并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率。
2.2 营造普通话氛围 转变教学理念
学生时期的语言对他们的人生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作为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在课堂当中主动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普通话的学习氛围,还要选择职场类的综艺节目供高职生观看,以使学生意识到普通话对未来发展重要性。这样还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锻炼自己使用普通话规范语言,并让他们参加班内模拟招聘面试的方式互相纠正语言错误。良好的普通话环境对学生规范使用语言具有重要的影响。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与企业建立联系,邀请企业人力资源到院校指导,让学生提前了解说好普通话对人际关系以及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平和的语气进行指导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自信这对日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参加校外语言讲座有助于增强规范语言的意识。再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探讨语言教学方法,在互联网上多学习一些先进的语言教学方法,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效率。而高职院校应规范普通话标准,完善课堂语言教学理念。而教师教学开始前,应通过多渠道的信息搜集完善教学设计,填充教学内容能够为规范学生使用普通话营造良好的条件。生活对人们的语言形成具有紧密关系。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留心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语言的使用情况,让他们在经过长期的普通话语境下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普通话表达能力。这种以课堂为主导,通过生活进行联系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能说会道,有助于实现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2.3 举办教学活动 增强普通话使用意识
高职院校中增加学生参加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普通话交流水平。而吟诵这种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参加语言活动的过程当中从心理上改变讲话方式。故高职院校应抓住一切语言竞赛、专题讲座这类教学活动,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提高普通话使用标准。再有,高职院校应该让少数民族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联系,让他们相互督促,转变说话方式,这样相互指导,共同进步的方式,可以师生贴近使用普通话的标准。少数民族教师应起带头作用,不论是在课堂上为高职生讲专业知识,还是进行现场互动,都应使用普通话同时鼓励班级内高职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这种方式互相帮扶是学生规范使用普通话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院校通过鼓励少数民族师生使用普通话,不仅锻炼学生的普通话使用能力,还能鼓励师生之间相互纠正口音错误,提高语言使用规范性。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为少数民族高职生多的班级内增设语言类培训,学生能够从参加培训课上意识到自身语言不足,而规范使用普通话可以为未来人生提供更多机遇。再有,教师应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参加招聘会,高职生通过接触企业人资,不仅能够了解学好专业知识拥有高超技能有助于提升未来成长空间,还能够使他们进一步意识到方言对就业的影响,并且规范普通话使用可以拥有平等工作选择机会。因此,“教学活动”不局限于校内,参加外部培训以及招聘活动可以增强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使用意识。
2.4 巧用多媒体 鼓励高职生观看语言类节目
社会大环境对高职院校少数民族语言习惯具有影响。现在人们喜欢充分利用自己闲暇时间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渠道观看时政要闻或娱乐信息。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喜欢的多媒体渠道收听相关节目并学习普通话流畅表达。这就如收听TED有助于提高英语听力及口语道理一致。利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无形之中让少数民族学生了解普通话在国内具有普遍性,意识到语言的统一对人们的之间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能够让他们通过模仿节目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绕口令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普通话表达水平。
综上所述,为引导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内增加使用普通话交流频率,提高水平。校方应该积极鼓励家长与教师相互配合,并在教学中转变语言教学理念。再有,教师应从心理上告知学生规范使用普通话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另外,作为高职院校,应该鼓励少数民族师生共同转变语言使用,同时在课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观看喜欢的语言类节目,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普通话应用意识,还能够让他们体会使用普通话对人生发展的关键影响。
参考文献
[1]付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研究[J].中国培训,2015(14):120.
[2]张宏燕,凌永刚.心理认同视角下的高职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教学改革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8(04):51-53+59.
[3]雷丽.在《普通话》教学中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云南省文山学院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口语教学为例[J].语文学刊,2015(17):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