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9-11-11李治平
李治平
【摘 要】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建立在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的基础上,这就需要在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育创新思维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方法,学生的状况不同,学习的氛围不同,教师引导的方法也各具特色。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多观察、多总结、多学习,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千方百计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逆向思维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绽放出创新之花。
【关键词】创新;思维;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112-01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语文能力,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还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那么,我们该如何着手全面提高学生素养,让语文真正起到交际工具的作用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入手。
一、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就是要使思维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积极的求异性等特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可以说是构建创新活动的关键,而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首先,我们要用先进的理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标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来理解课文中的精髓,体验求知的乐趣,发展实践能力,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基本的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先转变观念,以先进的教学思想来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形成自己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技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创新意识。
其次,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可以用开放性较强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例如,高中课本中诗歌所占比例不小,而诗歌由于它特有的凝练性、含蓄性不易被学生理解。在教学诗歌单元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视觉、听觉感受来加深学生印象。在测试诗歌背诵情况时可采用《幸用五十二》节目中猜词一关,将同学们分组,利用大屏幕打出测试诗句,让每组同学提示、回答,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诗歌有太大的难度了。
再次,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程理念非常重视创造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如我们在学习戏剧单元时可以设置表演、对白等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演“周朴园”“王利发”“李三”等角色,揣摩剧中人物性格,把握剧情。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同时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二、通过名篇和美文欣赏培养直觉思维
首先,高中语文课本中选了许多大家名篇。在教学这些名篇时,教师可摒弃“填鸭式”教学,而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来引导学生共同欣赏这些名作。如在教学郁达夫散文名篇《故都的秋》一文时,可鼓励学生从自己对秋的感悟入手,同时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关于秋的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引导学生把握北国之秋与其他地方之秋的不同之处。进而使学生领略作者所写的“这北国的秋啊,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這句话的深刻含义。如此设计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跳跃式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直接性。
其次,在鉴赏名作时可设置一些模糊性问题,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学习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时,可引导学生讨论结局:“也许明天回来,也许不再回来”。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过程,还可以鼓励学生续写,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体会和把握作品主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勇敢地去发现、去探索、去再现其思维过程,对事物的观察会日渐敏锐,直觉思维能力会随之提高。
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想象、联想思维
1.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非常重要。
传统的语文教学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之乎者也”“昏昏欲睡”。所以教师可以大胆地进行改革,把“玩”带进课堂,在“玩”中引起兴趣,这是直接培养想象、联想思维的好方法。比如在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教师可先播放流行歌曲《杜十娘》,让学生也跟着唱,在唱的过程中写下篇名,然后就杜十娘其人其事进行提问,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起来,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个故事,那么学这篇小说就容易多了。而学生在主动想象、联想的过程中开拓了思维,学会了学习方法。
2.针对不同的篇目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学生思维从模式化中解放出来。
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模仿课本中的诗歌、小说、散文进行创作,在模仿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将所学到的知识、经验运用到写作中去,这样的模仿会不断刺激学生的创作欲,使学生把想象、联想思维带到写作中。以此为基础,让学生练习观察、描写、叙述、议论,以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在共同探究中培养发散思维
首先,扩大学生的思维量。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单位时间内思维发散的数量的多少。杂教学中设置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的环节,可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得到发展。
其次,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即思维的灵活性。新课程的设计体现了这一点。在教学小说、诗歌时尤其要注意主题的多样性。如莫泊桑的《项链》,主题并不是单一的讽刺资产阶级虚荣心,所以要引导学生作多方面的思考。
第三、培养思维的求异性和独创性。教师和学生一起创设问题情境,结合不同单元的教学要求来实施开放型教学,如在诗歌单元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绘画、音乐来体现诗歌意境,保护学生思维求异的活力,尝试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
综上所述,作为语文教师,理所当然应结合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教师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来引导学生适应如今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社会。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从培养直觉思维、想象和联想思维、发散思维入手,循序渐进,让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运用语文这个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建设我们的伟大祖国尽到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