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虚拟仿真技术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影视导演类课程中的运用

2019-11-11高殿银

卷宗 2019年29期
关键词:虚拟仿真互联网+教学改革

摘 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影视导演类课程是本专业学生的核心类课程,虚拟仿真技术的逐渐成熟,有利于推进高校的教学改革。在今天“互联网+”背景下,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可对高校剧作类课程教学进行有效地探索,深化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虚拟仿真;影视导演类课程;教学改革

1 “互联网+”背景下虚拟仿真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这一现状不仅改变了众多行业的生产发展方式,同时也对国内各大高校的教学改革带来机遇与挑战。

在“互联网+“背景下,虚拟仿真技术也逐渐成熟,部分高校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尤其在医学类、工科类实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医学类、工科类的部分实验仪器较贵、实验过程复杂、实验地点特殊等原因,导致部分实验耗费较高、每次实验损耗过大,因此,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能够在开放式的网络环境中,在减轻实验损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安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并且可以模拟多种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能够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也有学校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在部分课程中引入虚拟仿真技术,构建更为自主、创新的课堂,促进教学计划的实施,促进教学方式从传统式的“讲授式学习”方法向“研讨式学习”、“自主学习”方法的转换。

2 目前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影视导演类课程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着眼于广播电视发展的学科与产业前沿,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发展需求为基本原则,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策划、摄像、摄影、剪辑、鉴赏、研究工作,在团队工作中成为业务骨干。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之后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实证研究能力,能够有创新性、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形成自己特色。

影视导演类课程是本专业学生的核心类课程,是学生专业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毕业之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能够产生直接性的意义,同时具有长久影响。加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综合性高校中,该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是较为缺乏的。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影视导演类课程有以下几个较为明显的问题。

首先,教学环境缺乏真实度。影视导演类课程需要真实的教学环境,即让学生能够感知真实场景,进行创作,但是目前教学环境有限,多数学校的学生依旧是在教室学习此门课程,虽然能够学习理论知识,但难于转化为实践能力。同时,由于条件有限,学生并不能在众多场景中实现创作,只能完成较为简单的创作,不利于学生专业的学习。

其次,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在影视导演类课程的教学中,多数老师还是使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虽说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但往往忽视学生能动性的培养,尤其是忽略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方面,也容易忽视学生在团队中的能力培养。

最后,教学内容不够深入。影视导演类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与电影产业联系紧密,需要与整个行业接轨,而电影产业目前的发展是飞速的,在影视导演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所选的案例、所接触的产业情况,对学生来说有时是不够的。

3 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影视导演类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为中心,主要以教师的教学为主,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引入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影视导演类课程的教学,能够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促进以“教学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换。

第一,建立影视导演类虚拟仿真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数据库以及网络通信等多种技术,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构建一个逼真可视化的虚拟现实环境开展实验操作,可以使学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中,完成影视导演类课程的实践操作,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第二,加强网络资源建设。建立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影视导演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专业教学及学习的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在开放的系统中通过账号,上传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询相关专业资料。学生当然也可以通过账号登陆,不论使用web端还是移动设备端,都能在系统中进行案例的查询。学生也可以在論坛上与众多高校的同专业学生进行信息交换,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的能力。

第三,线上线下共同教学。线上,在加强网络资源建设的前提下,在“雨课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上实现学生的教学、管理,完善整个评价体系,及批改作业、返还学生批改信息,学生也能随时通过线上与老师进行交流,所有的批改流程线上保存,并可供查询,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公平性。线下,维护虚拟仿真实验室、教学项目等,促进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建立行业内工作室及跨界工作室的建立,通过校企结合、校地结合,增加专业实习机会,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4 结语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引入虚拟仿真技术,为整个教学注入鲜活因子,能够促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尤其像影视导演基础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完成理论学习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增强学习能力,提升专业水平。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不断充实自己,与社会接轨、与行业联系,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彭延辉.艺术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网络平台的设计及应用[J].中国高新区,2018年03期.

[2]亓芳.虚拟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通讯世界,2019年08期.

[3]卢民荣.基于“互联网+”虚拟技术的实验教学平台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7年10期.

作者简介

高殿银(1991-),女,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戏剧影视理论与批评,艺术学理论。

猜你喜欢

虚拟仿真互联网+教学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