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策略探讨

2019-11-11龚惠香

卷宗 2019年29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小学策略

龚惠香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与发展,德育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农村小学中也是一样,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但是,在农村小学中,由于其特殊的环境因素,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效果不明显,进行德育工作还有待加强的地方。基于此,本文对关于加强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进行探讨,为提高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水平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德育教育理念的普及,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是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本质体现,同时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对于农村教育而言,由于农村特殊的环境因素,学校所开展的德育工作中还存在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对此,农村小学开展德育工作,应当在充分了解农村学生的特点以及实际的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最大程度地为农村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以此逐步的提升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效果。

1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困难

1)教学环境差。当前阶段,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对我国农村的建设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我国农村小学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农村小学相对于城市小学而言,二者之间的教学环境还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家庭的父母都会选择去大城市工作,使得留守儿童的数量日益增加,许多儿童缺少家庭的启蒙教育,并且部分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也不高,无法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此外,在学校中基础建设相对落后,学校在进行学生管理的效果也不佳,教学环境差,这些方面的因素都使得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德育教育水平严重落后。

2)忽略德育教育。在农村小学中开展德育工作,还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班主任教师只是注重学生学习和知识教育的培养,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的开展,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并不重视。这主要是因为班主任老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深入的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同时班主任教师进行班级管理主要侧重于课堂知识学习的过程,并不重视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所以导致了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也无法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3)教育觀念落后。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知识建立和树立三观的重要阶段,尤其是教师所具备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效果和树立三观的方向,更何况教师所开展的德育工作更是直接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农村小学教育中,还存在着一部分班主任的教育观念落后的问题,使得其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班级管理混乱,甚至时常发生农村小学安全事故。此外,受到各个方面环境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缺乏沟通,即使国家已经越来越重视农村教育的建设,但是与城市教育相比,仍然缺乏有效管理机制,使得农村小学的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加之部分农村小学的班主任教师年龄偏大,采用的班级管理方式较为单一,管理办法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2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

1)发挥班主任老师的作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班主任教师的努力,并且教师本身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进行农村小学德育工作,还需要充分发挥班主任老师的作用。对此,农村小学班主任教师进行德育工作具体的策略为:(1)班主任教师要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机制,对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并且喜欢模仿,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小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时期,教师的工作职责应当要重点侧重于学生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以此帮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因此,班主任教师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使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2)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友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和根本就是爱,只有教师能够真心的爱护和呵护学生,才能够真正的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以爱的教育为前提,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和尊重学生的想法,并且要善于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以此建立起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心底里认可教师。同时,面对不同性格差异的学生,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缺乏相应的家庭关爱,在管理学生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对此,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全方位的观察学生的行为,然后通过针对性的班级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融入与班集体中,增强班级凝聚力,并且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继而有效的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加强德育活动的实践性。目前,德育工作是农村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但是从当前大部分农村小学实施的情况来看,由于资源有限,学校所配备的基础设施还相对落后,使得德育工作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不够浓厚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也使得农村小学开展的德育工作往往只是停留于表面的理论化说教。而真正有效的德育工作,应当是从内化的角度进行才能够真正算作德育教育,因此,在农村小学开展的德育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德育活动的实践性,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落实德育工作的开展,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参加德育活动,来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比如,让学生参加符合生活环境和身心特点的德育活动,可以在春播秋收的时节组织学生“走进田间”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适当的劳动过程中体会“粒粒皆辛苦”,增强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同时又能够体会父母的艰辛,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的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和感知内化了认知范围,使得德育教育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3)建立家校合作的德育教育桥梁。为了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真正取得实效,还需要建立起家校合作的德育教育桥梁,将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进行教育连接。因为开展的德育工作不仅仅只是依靠学校的教育,就德育而言学生除了能够在学校进行知识的学习,很大一部分时间也是在家庭中进行教育,所以开展的德育工作需要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否则所开展的德育教育的效果也注定是低效的。基于此,学校所开展的德育实践活动应当具有延展性,不能够局限于一时一地,比如开展主题为“感恩父母”的德育文化活动,除了让学生能充分了解关于孝和德的涵义与意义之外,还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关孝德的实践活动中,而这一实践活动也能够自然的延伸到家庭中,而为了能够实现实践活动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真正的明白孝德文化的价值所在,还需要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及时地进行反馈和交流,以此真正的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 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已经成为学校重要的工作。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还需要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环境,适当地调整自身的教育方式,寻求符合学生学习环境和身心发展的教学形式,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国富.农村小学德育存在问题与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79.

[2]井中振.谈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构建[J].中国农村教育,2018(23):32-33.

[3]马国富.怎样才能做好农村小学德育工作[J].文学教育(下),2018(07):190.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小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