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统一,育人无痕
2019-11-11徐皖桐
徐皖桐
【摘 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于笔者而言,长期以来对该规范的印象只停留在各类考试中,如教师资格证考试、职称考试等等。随着教龄的增长,笔者理解到知行统一,一定要将规范落实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教书育人
【中图分类号】G4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02
一、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笔者对“师德规范”认识的提升还要从一堂“心理德育班会”课讲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本来是一节以习惯主题的“心理”班会课,因为一个争论被贴上了德育的标签。
在心里班会的准备期间,我选择的材料“C罗的自律”、“让优秀成为习惯”,尤其是“我自己瘦身的成功经历”,被告知与心理班会不相符合——心里班会不要告诉学生结论,而要让学生体验得出不同的结论。
人的天性有善良的一面,但同时也存在着“自私、懒惰”的恶的倾向,尤其是我所教的学生处在三观的形成期,我觉得他们需要得到正确三观的强化,需要告知他们一个正确结论。同时,我觉得自己从89公斤的大胖子变成现在的“棒小伙子”,这是多么正能量多么励志的故事,我觉得这正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为人师表这一条,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忠实的粉丝。
粉丝的力量是无穷,师德体现在言传,更体现在身教,不不只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
“你们的缺点很多,就像星星一样;优点很少,就像太阳一样,但是当太阳出来的时候,星星就看不到了”“老师就像厨师,这里没有龙虾、海参等食材,但是土豆白菜一样也能做出精致的大菜,我们要做某某中学最好吃的醋溜土豆”……激励的语言,上扬的手势,积极乐观的态度,这就是我在课堂上想传达给同学们的。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难题,老师的微笑就是对学生最大的安慰;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学生问题,老师的榜样就是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良药。
二、学以致用,终身学习
“桑代克的猫,巴甫洛夫的狗,斯金纳的老师,班杜拉的宝宝。”考教师资格证的时候这些让我背得昏天黑地的理论,却在教育实践中给予了我很大的启迪,尤其是桑代克的貓。
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触发开关逃出笼外获得食物。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发现猫找到正确方式的时间越来越短。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记得刚进入教师行业时,我所教的班级很多学生非常喜欢插话、接下茬,或者当别人发言的时候打断对方。那时几乎每堂课我都要重复,“当别人发言的时候我们要学会什么——聆听”,但效果甚微。直到某堂课上,我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每小组选出代表,上台通过辩论赛的方式进行展示。当个小组选好代表上台的时候,我惊奇的发现台上的同学大多数都是平时特别活跃,特别喜欢插话、打断别人发言的学生。在这一刻,我突然有了一个灵感,化身为桑代克,重复他的实验。
当台上同学发言时候,台下依旧会出现打断他们的声音和举动,甚至有一位同学从后排一步步挪到前排,张牙舞爪的要跟本方说不出话来的同学比划。而这次我并又没呵斥与制止,只是目光引导一部分学生跟着我一起观察、等待。当辩论结束时,我带领各组同学分别对台上的台上的同学报以掌声与微笑。
在这堂课上,我通过让学生尝试,体验,使他们在不断的试错中收获成长。在这一刻我化身成了桑代克,在这一刻学生们成了一只只想逃出囚笼的饥饿的小猫。当然在这中间有温顺好静的布偶猫、有活泼好动燕尾服猫,还有呆萌呆萌的大脸猫。。。。。。这不正是桑代克“迷笼实验”的真人版么?
而通过这堂课我明白了,学校不正是学生们不断在这里犯错、试错,并改错的地方么?因此,不要担心和拒绝学生犯错,人犯错误是正常的,也不要期望通过一次纠正学生就会不再犯这样的错误。在这一刻我领悟到,我们学习那些艰深的教育教学理论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也明白了“职业道德规范”中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要授业、解惑,但最重要的还是传道,即育人。
三、良性互动,教书育人
学生在试错改错,老师在教育中也是如此。在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本班学生在校内违规时候手机成了一个大问题。我采取开班会制定班规的方式约定,学生每天到校要及时上交手机,在校内不得使用手机,如违规手机要放在班主任这里一年。
某天早上,一位学生在课上偷偷使用手机,被老师发现,手机交到我的手里。在处理过程中,家长介入,并通过教育系统更高级别的领导施加压力,希望把手机交给学生。作为一个新手班主任,新手教师,为自己的前途考虑我本打算拖鞋。但在心底有一个声音始终在默默的敲打着我,教书更要“育人”。在通过多种方式沟通过后,我做出这样的决定:
1.手机不能还给学生,因为“契约精神”是这个时代人人应当恪守的一种价值观;
2.领导的施压更不能成为我把手机交还给学生的理由,因为我希望通过这件事让学生领悟一个道理,不是任何过错都会有人给你买单;
3.德育原则告诉我们要严守底线,要尊重学生更要严格要求。哪怕赔上我的教师生涯,我也想尝试完成这次对学生教育。同时,我也坚信不管是哪一级的教育从业者也会认同我的教育理念。
最终家长、学生、领导与我达成了共识,我也做出了妥协,手机放在班主任这里一个学期。通过这件事,我总结了教训,同时也坚定了自己的理念,老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德育就像给种子浇水,不要指望一两次浇水种子就会发芽,但只要用心的呵护,这颗种子总会长成参天的大树。
通过上述教育教学实践,我深刻的体会到“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爱”与“责任”是贯穿师德的核心和灵魂。师德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德行统一;师德更要像春风一样,润物无声。
最后,用罗恩克拉克老师的名言,与君共勉:我不在乎你们是否喜欢我;我教书不是为了你们喜欢我,而是让你们学有所成;为此,我会尽我所能的关心你们,让你们受到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