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蜀文化融入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意义

2019-11-11陈腾王娟

卷宗 2019年2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陈腾 王娟

摘 要:巴蜀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四川区域文化的重要代表,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及其内在教育价值。四川地区的高校一直以来浸润着悠长而精深的巴蜀文化,享有得天独厚接受巴蜀文化熏陶的条件。推动巴蜀文化融入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积极践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发挥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有效促进巴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坚定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巴蜀文化;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18年人文社科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项目编号:18SB055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优越条件和不竭动力,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有其现实意义,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实际应用,重视将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有机融合和协调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根植深远、涵括广泛,巴蜀文化是其中一颗不可忽视的、璀璨耀眼的明珠。使四川高校大学生清楚什么是巴蜀文化,明确其宝贵的价值,将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充分发挥出来,是广大青年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继而主动传承、发扬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前提。

1 巴蜀文化的内涵

中国地域辽阔,因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迥异,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们有其自身特有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巴蜀文化蕴含丰富,不仅仅打上区域文化的烙印,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1.1 地域内涵

我国古代诗人李白曾发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主要是因为古时的巴蜀地区交通闭塞,道路险峻,出行极为不便。“巴蜀”是四川地区的古城,自秦汉时形成了这个地域概念,沿用至今。古时的巴蜀地区,主要指四川盆地以及周边的汉中、陇南、滇黔北部等周边区域。巴蜀地区以龙门山、峨眉山、大凉山为界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地势较低的四川盆地,西部为地势险峻的川西高原,四周皆处于封闭状态。

巴蜀地区因其险峻而易守难攻的地势,成为中国历史上古代封建王朝必争之地,可见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而有其鲜明特色的地理位置和生活条件打造了别具一格的区域文化,在这片区域发源的巴蜀文化也因此深深地打上了地域特色的烙印。

1.2 文化内涵

巴蜀文化属于巴蜀地区的地方性文化,地方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文化。区域文化的产生离不开区域内人和人的社会生活,巴蜀文化是巴蜀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巴蜀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文明宝库的丰硕果实。

巴蜀文化的内容不仅包含有闻名世界的三星堆遗址、川菜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物质文化,更包含有隐藏在这些物质文化背后的精神层面的深刻内涵。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笃行务实的行为方式,等等。巴蜀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巍峨大厦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

2 巴蜀文化的价值

四川高校的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到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巴蜀文化的广泛熏陶和影响,然而更加丰富和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还有待深入挖掘,有待于将这种宝贵的区域文化与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要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勇于担当时代重任,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必须首先让学生深刻了解本民族的文化根基,了解本民族文化的重要价值。

2.1 理论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優良传统,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建设主力军,对其的教育任务更是重中之重。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合理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2016年12月2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在对传统文化继承的过程中实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指导了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提供了保障。要使培养有文化自信及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新人的蓝图得到落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结晶——巴蜀文化,就成了重要的桥梁。

2.2 实践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在传统思政课基础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要深入挖掘和发挥有引领、道德教育功能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面对不断发展的世情、党情、国情,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勇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中,中国特色、中国奇迹、中国智慧千百年来一直熠熠生辉,滋养神州大地,哺育中华儿女,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富强之路。随着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交流日益密切,但全球化的持续深入发展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和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推行的政治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渗透是其中之一,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抵御历史虚无主义。

正确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巴蜀文化,有利于中华儿女清楚地认识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避免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四有”新青年,这是破除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力量。

3 巴蜀文化融入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意义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预备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可当今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遭受多元文化的冲击,有些出现了价值模糊和价值歪曲,出现历史虚无主义者这种错误的危险认识。因此,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意识形态领域的引领作用十分重要和必要。坚定树立文化自信是克服历史虚无主义者的重要途径,要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因地制宜地充分挖掘高校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巴蜀文化对四川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3.1 积极践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并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不断吸收借鉴前人经验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分。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到,教育要在6个方面“下功夫”,其中提到,要在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增强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切实加强学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思政课要立德树人,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将巴蜀文化融入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来,这不仅是历史的昭示,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一方面,积极将巴蜀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引入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是积极践行党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政策的体现,有益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将理论的蓝图真正放到现实生活中去检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另一方面,这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要求的落实,是建设好思政课,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使理论真正成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行动指南。

3.2 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发挥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

巴蜀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瑰宝,在给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它的价值更在于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而且可以尝试走出一条以巴蜀文化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等,都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

巴蜀大地上酝酿的巴蜀文化包含着爱国主义等精神价值,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土壤。必须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不懈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对发挥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养学生理性和平的健康心态,才能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将巴蜀文化融入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来,这对于深入挖掘巴蜀文化丰富的教育资源,促进巴蜀文化的继承发展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优秀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深入挖掘之下,丰富多姿的巴蜀文化的文化将源源不竭地滋养巴蜀儿女。

3.3 推动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巴蜀大地厚植文化根脉,巴蜀文化丰富多样,民族文化绚丽多姿,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的精神沃土。如何利用好这种优秀的教育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用,这是一个时代之问。

按照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川教(〔2017〕82号)的指示,开展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美育实践基地、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工作,推动民族优秀文化进校园,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推动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推进学科教育体系的建设健全,培植传统文化发展的现实土壤,彰显了时代之音。

推动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也是保护巴蜀文化的方式和途径,推动巴蜀文化进课堂,推动巴蜀文化走入学生的生活,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活态继承和永续发展。将巴蜀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体现到现代教育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才能让巴蜀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让巴蜀文化“活”起来,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3.4 有效促进巴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坚定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优秀地方文化的繼承和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表里相依。一方面,地方文化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助地方文化进行深层次传播。巴蜀文化作为一种地方文化,它的传承和发扬离不开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反过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和养成同样也离不开传统文化作为中介和传播渠道的桥梁作用。可见,优秀地方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表里相依着的,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巴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在新时代背景下,巴蜀文化作为四川高校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理论源泉,以及作为思想政治教师重要的教学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融合创新的途径和方案。这不仅可以促进巴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对推动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责任意识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作用。少年强则国强,中国的自信源于中国当代新青年的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以巴蜀文化为杰出代表的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益途径和重要措施。

在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各种阻碍因素和严峻挑战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珍视并竭力挖掘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推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发扬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融合一体,有益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日益完善,将民族精神和民族梦想一代接一代地永续相传!

参考文献

[1]顾莉.地方文化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效用研究[J].江苏高教,2019(04):94-98.

[2]谭继和.巴文化论[J].中华文化论坛,2018(09):4-19.

[3]郭美琴.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

[4]韩一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7.

[5]刘宁.论巴蜀文化影响下川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崇高品格的形成及其时代价值[D].西南石油大学,2017.

[6]王雪燕,张强.简析巴蜀文化与高教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经济研究导刊,2016(16):138-139.

[7]游菲.论巴蜀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D].海南大学,2011.

作者简介

陈腾,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

王娟,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2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有意义和无意义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