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灯泡电功率之“20字”教学法
2019-11-11倪德霞李富强
倪德霞 李富强
【摘 要】本论文主要针对初中物理电功率知识点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很难能协调好各种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同时,电功率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还是近几年中招考试的新宠。鉴于此,本文尝试了一种“20字”教学模式,根据该模式并结合九年级北师大版的“探究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使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并复习有关的物理知识,将散乱的知识串起来。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电功率;20字教学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017-01
一、引言
电功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僅是重点内容,而且是难点内容,还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它涉及到前面章节的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相关知识,不仅综合了理论知识与实验现象,还涉及到定量计算以及物理研究方法的运用[1]。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已经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综合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转变,然而在转变过程中教师很难能协调好各种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2]。鉴于此,本文尝试了一种“20字”教学模式,根据该模式并结合九年级北师大版的“探究小灯泡电功率”实验,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剖析“20”字教学法
“20字”教学法由“课件导学、小组互助、解析拓展、当堂检测、微课助学”20字组成,其优势在于教师可以根据该“20字”进行课堂设计,将电功率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通过对问题情景的分析和解决,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将电功率综合知识消化吸收。
三、“20字”教学法课堂实践
1.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生学及师生评的依据,也是课堂的灵魂[3]。为了使目标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全面。“探究小灯泡电功率”课程教学目标为:
a、使学生知道用伏安法来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原理,同时需要知道怎样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及实际功率。
b、培养学生根据原理和探究目的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的能力。
c、通过测量小灯泡电功率,认清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2.课件导学。
首先,温习前面的电功率、额定电压、额定电功率的概念与计算公式,以及伏安法测电阻实验。设计实验电路图,分析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提出问题,引出本节课内容,根据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制定实验方案。
问题1,一只灯泡上标出的“220V 40W”表明了什么?这只灯泡是不是只能在220V的电压下工作?它工作的电功率是不是总是40W?
问题2,当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电功率相同吗?怎么测量?
问题3,如果只知道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我们要怎么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制定实验方案:
a、实验目的:测量小灯泡电功率。
b、实验原理:P=UI[4]。
c、如图1为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电路图[5]。
d、实验器材: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
e、根据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设计实验表格,做好记录。
3.小组互助。
小组互助是“20字”教学法课堂实践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发现问题。任务就是用伏安法测一个规格为2.5V和0.3A电灯泡的功率,并观察灯泡亮暗程度。为了实现协作学习,将班级划分为8个组,每组7个人,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分组实验。具体步骤为:
a、首先,断开开关,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调零,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阻值最大处。
b、然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依次为2.5V、小于2.5V和大于2.5V(不能超过1.2U额),逐次记下电压表示数U及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并将U、I记录在表格中。
c、观察和比较小灯泡三次发光的亮暗情况,并将亮暗情况记录在表格中。(小灯泡的规格为“2.5V 0.3A”)。
4.解析拓展。
经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可知,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并通过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及电流以便进行多次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的电压下工作时,其功率不同,小灯泡的亮度由它的实际功率决定,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如表1所示
5.当堂检测与微课助学。
通过当堂检测、微课助学(即播放优秀教师实验视频)复习新知识,使学生在对比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
四、结语
本课堂采用“20字”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基础能力出发,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实验设施,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究小灯泡电功率”实验。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在动手动脑中学科学”。
参考文献
[1]廖洪婵.电功率复习教学活动的设计[D].广西师范大学,2016.
[2]王君红.初中物理五种新教材的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3]唐云波.“目标导向与评价驱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以“材料的制造与环境保护”教学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5(12):79-82.
[4]沈希克.引领纵深探究有效活化思维——以“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33(7).
[5]曹艳萍,王宏宇.剖析“伏安法测小灯泡额定电功率”实验[J].长治学院学报,2008(s1).
作者简介:倪德霞(1991.12-),女,汉,海南东方,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本科,中学二级,毕业于海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