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风建设为导向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探析
2019-11-11白静
白静
摘 要:在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应该深入挖掘其潜在的育人功能。以学风建设为导向,高校学生档案在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开辟新思路。
关键词:学风建设;高校学生档案管理
学风建设是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办学层次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校风和学风既影响和决定着、又反映和体现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成效”,“好的校风和学风,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润物无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高校学生档案是学生成长轨迹的记录,包含丰富的信息,在育人方面存在许多可挖掘的资源,但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下,被严重忽视了。当前形势下,高校的学风建设面临一些困境,必须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在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下,发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也应该站在学风建设的角度,深入探讨其潜在的育人功能,创新管理方式、方法,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开创一条新思路。
1 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现状
从广义上而言,学风以文化方式呈现立德树人行为和综合成效,是师生共建共有共享的治学风气、学术风气和学习风气。从狭义而言,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学生的心理、情感和行为在求学中的综合表现,集中指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效等优良风气。本文主要从狭义的学风角度进行探讨。
高校都非常重视加强学风建设。一方面从外部,即制度、教育、校园文化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约束、督促和影响;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提高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形成热爱学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个人的自我管理、意志品质较差等等,高校的学风建设任务重,存在许多困难,效果不尽如人意。
2 高校学生档案的功能
第一,高校学生档案是反映高校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依据。2008 年国家教育部、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发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简称27号令),它规定了高校档案机构管理职责,并将学生类档案列入高校档案的管理范围。在27号令中,规定了学生类档案的归档范围: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培养的学历教育学生的高中档案、入学登记表、体检表、学籍档案、奖惩记录、党团组织档案、毕业生登记表等。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规定,但从中可以看出,高校学生档案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的一个记录和证明。从档案的内容,可以看出高校的人才培养效果,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有没有实现。
第二,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参考资料。学生管理工作者,工作对象是学生,要实现管理目标,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学生档案是深入了解学生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学生的高中档案可以帮助大一的辅导员快速了解新生,从而因材施教,尽快确立合适的教育方式。大学期间的档案材料,可以帮助学生管理工作者了解学生的成长轨迹,从而有助于在必要的时候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
第三,是学生社会身份的证明,具有履历载体的功能。高校学生档案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长经历的记录,在学生毕业步入社会后就成为干部人事档案或其他类型档案的基础部分,是学生社会身份的证明,具有履历载体的功能,是工作单位考查员工的重要依据,为社会更为准确的选人、用人提供了便利条件,对学生事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 以学风建设为导向创新高校学生档案管理
针对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学生档案的功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挖掘学生档案潜在的育人功能。
第一,加大档案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的档案意识。大学生的档案意识非常淡薄,不知道档案的重要作用。有些学生毕业时不按要求去办理报到手续,多年后用到档案的时候,到处寻找档案。
学校可以通过宣传栏张贴关于档案的知识和相关制度,定期对学生进行档案知识的培训,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举办普及档案知识的讲座,在《学生手册》中增添关于档案的相关内容,还可以在学校网站上开辟关于档案的版块,总之丰富档案普及方式,增强学生的档案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奖励、处分、参加各项活动或竞赛、参与社会实践或志愿服务、各项技能证书等等都会记录在档案里,成为自己人事档案的一个起点,是用人单位考查和录用的重要依据,是自己的社会身份证明。学生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之后,要想为自己建立一份优秀的档案,使自己的人生历程不留遗憾,就会在心中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督促自己勤奋刻苦,不断进取。
第二,改变高校学生档案的管理模式,由静态变为动态。传统的管理模式是静态的管理模式,新生入学时,档案馆收集学生的高中档案入馆,之后档案就束之高阁,在档案馆一直存放到学生毕业,然后发放回院系,由辅导员把相关材料再装入进行邮寄。这种管理模式的缺点是:1)学生档案成了死的东西,存放在库房之后很少利用,在整个大学期间几乎和学生不再有关系,也失去了参考和利用价值。2)档案材料容易缺失。学生临近毕业时,辅导员工作繁忙,时间紧、任务重,要把学生在校几年的东西收集齐全比较困难,难免会有遗忘、遗漏或丢失,容易造成档案材料缺失。
动态的管理模式是指学生档案存放在档案馆之后,按照时间节点增添档案内容,以学期或学年为期由学生本人和学生管理者提供相关材料,与学生的发展同步。动态的管理模式成为制度之后,一方面归档的过程会无形中督促学生总结和反省自己,从而去完善自我,比言语教育有更大的说服力。
第三,拓展学生档案的归档范围,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轨迹及个性化发展特征。27号令规定的学生档案的归档范围只是一个大致的要求,并不详细,各个高校还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个人情况进一步进行细致地材料收集。大学生档案是干部人事档案的起点,是学生求学、成长经历的客观记录,是社会选人、用人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要使归档过程成为激发学生内在成长动力的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努力探索自己,挖掘自身潜力,增强自信,就应该拓宽归档范围,能够更详实地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更全面的地反映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征。
在原有归档范围的基础上,还应增加以下内容:1)反映学生在校期间任职情况的材料,如班、团干部等等。2)在校参加竞赛、活动的获奖情况。3)各类技能证书。4)参加社会活动情况,如兼职、志愿服务等等。5)科研情况,如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等。6)创新、创业。7)家庭情况,如助学贷款、助学金的申请等等。
改进大学生的学风,促进学风建设,除了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外部的约束之外,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生内心产生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愿望,内在强烈的动机才能产生根本的改变和良好的效果。学生档案在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方面存在许多潜在的资源,从学风建设的角度思考高校学生档案的管理方式,增强学风建设的实效的同时,也为高校学生档案的管理拓展了思路。
参考文献
[1]赵保全,丁三青.习近平关于高校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论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4).
[2]陈宝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等教育重要论述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10.
[3]马卓.论高校学生档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林区教学,2015,(5).
[4]白冰.大学生成长档案的功能、内容与建构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