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解困方法探讨
2019-11-11董平生陈娟
董平生 陈娟
一、教学之困
困惑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层出不穷,高效课堂建设蓬勃发展,可是站在讲台上的一线教师感觉到的却是:“学困生”越来越多。
困惑2:出于减负的原因,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越来越简单,难度要求不断降低,可是“学困生”并没有因为教学难度的降低而减少。
困惑3:教学投入越来越大,教学硬件建设不断提升,教学手段越来越现代化了,可是“学困生”与此似乎成了正比例关系。即硬件建设在提升,“学困生”的比例也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似乎也提高的不多。
困惑4:教师的业务培训越来越被重视,教师的业务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可对控制和减少“学困生”产生的作用并没有凸显出来。
二、“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社会环境方面的问题
(1)优越的环境使学生学习的动力减弱。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再加上传统观念“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影响,很多孩子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从小就生活在物质条件优越的环境里,学习条件较好,但意志力、毅力较差。他们无须“用知识来改变命运”,对需要通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成才”也没有太高的热情,因而学习上无动力。心理依赖性很强,学习上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挑战、去克服。整天吃点小零食,或是垃圾食品,他们似乎过得还挺滋润。
(2)信息社会对学生的诱惑太多。初中生对什么都好奇,这是他们的天性,无法改变。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一般家庭都有不少的电脑、手机。有些家庭对这些电子产品疏于管理,一些自律性差的学生整天与电脑、手机为伴,甚至上课都在玩手机。造成休息时间不够,上课精力不集中。听起课来就走神,或是呼呼大睡,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或是根本就不完成。更严重的是,当学生过多的目睹、接触到外界的不良环境,在他们的心中就会逐渐形成一种“读书无用”的想法,并且他们也的确在社会和家庭中能够找到这样的“榜样”和“反例”。因而,导致有的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
2.家庭环境方面的问题
(1)单亲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存在误区。如今,随着人们对婚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社会经济变动原因造成离婚家庭越来越多,大多数离婚家庭缺少正常家庭教育。存在以下误区:
例如:把孩子当作出气筒“你怎么和你那个坏老子一样”,“你真没出息,都是被你妈宠的”。
亦或把孩子当作生活的唯一重心,宠溺过分,包办代替,“宝贝,妈妈只有你了”。
或者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我累死了,你还缠着不放,去吧,自己去做吧,别烦人了!”。
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你怎么这么不用功啊,你怎么对得起我啊?”。部分家长对子女不合理的期望,也是形成学生学习动力差的原因之一。
(2)留守学生家庭或外来务工者家庭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学习环境。一些外来务工者忙于生计,孩子无人管理,生存环境较差。一些学生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隔代教育的诸多问题在这些学生身上表现突出。在笔者了解的“学困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困生”的家庭教育是缺失的。
3.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
(1)学生自律性差。自律性差是初中生形成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有部分学生由于在记忆和理解同样的知识方面要比别人多费些时间和精力,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是努力克服,而是产生畏难情绪。加上上课没有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思想开小差,神游,交头接耳,讲话,上课玩东西,小动作不断,不认真完成作业或抄袭作业等。有时上课没有听懂教师讲的知识,又不及时向教师提问,课后又不好好抓紧时间复习,导致学习上问题越来越多,形成恶性循环,产生“学困生”。
(2)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的内生动力不足。经过仔细了解,发现“学困生”一般都没有远大的人生理想,更没有为祖国富强而刻苦读书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部分学生认为读书无用,不学习将来一样可以衣食无忧。“学习无用”、“一切向钱看”“不上大学也可以挣到钱”等不良舆论的盛行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读书,没有学习的兴趣。
(3)在知识分化点掉队。有的学生开始对新的学科感到新奇,被化学魔术般的实验所吸引,被多媒体动画吸引,或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踌躇满志,信心十足。而当学到具体的知识,尤其是抽象的分子、原子概念,原子的结构,以及化合价、化学式等这些抽象的知识时,便产生畏难情绪,付出努力越来越少,兴趣越来越淡,情绪越来越低落,失去了学习化学的信心,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4)学习方法上出现问题。部分“學困生”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学习方法,他们从幼儿园学到小学,又从小学学到初中,经过十几年的学习和培养,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看书划重点,上课记笔记,课后要温故,错题要改错,一概不会。部分“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偏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表现为:教师进行习题评讲时,正确的就认为自己懂了,不再听了;错误的只记录正确答案;向教师请教问题时,只满足于请教答案,不考虑过程和方法;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仅是对答案,比考试分数,很少对问题进行深层次讨论。至于思维方式、问题探究则更少涉及,忽视解决过程,没有情感体验,以后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不能举一反二。
4.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1)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部分教师过度追求升学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有希望的学生身上,对学困生关心、爱护和帮助不够,有的教师错误的认为:反正他是个差生,成绩总是不行的,只要他上课不闹堂就行了。在教学中有意无意的对差生产生了排斥,或是不喜欢。其结果是:学生对这门功课也产生了排斥或是不喜欢。
(2)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节奏,教学难度把控不够精准。教学标高定在希望生身上,而不是“学困生”身上。课堂教学拔高教学难度,课堂教学追求快节奏、大容量,习题训练追求高效率。导致部分接受能力差,反应比较迟钝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逐渐沦为“学困生”。
(3)教师教学方法欠缺,课堂教学对学生没有吸引力。部分教师到目前依然沿用老掉牙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一节课,一支粉笔,从头讲到尾,生怕没有讲明白,还要拖堂10分钟,搞得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试问:化学有那么多的知识要讲吗?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死板,学生参与度低,亲身体验少,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兴趣,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远离化学。
(4)教师教学管理手段缺失,教学管理没有抓手。对于部分“学困生”,智力因素虽然不错,但是学习态度差,学习的自觉性也差。对于教师耐心的思想工作,苦口婆心的批评教育,左耳进右耳出,完全不当一回事。这部分学困生只服硬不服软,必须靠压着学。但是非常遗憾,现在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似乎快要沦为弱者,既使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强硬,那也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现在的教育政策和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宽容几乎是没有边界,而对教师却是五花大绑,动手打手,动脚打脚,严格问责,毫不留情。教师让学生罚站属于体罚,让学生抄几遍作业也是变相体罚。对于迟迟不肯开放的祖国小花朵,教师没有任何的惩戒权。在学生管理上教师如履薄冰,都得小心翼翼。有时,教师找“学困生”谈话,他们反而肆无忌惮,理直气壮,而教师却无言以对,束手无策。
5.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1)“标签”心理。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能力”都有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这种评价在心理上相当于有个“标签”。这个标签是学生本人对自己在群体中位置的认识。如“我成绩较差,化学肯定学不好”。“我记忆力不好。化学符号肯定记不住”,“我笨手笨脚,化学实验肯定做不好”等等.自卑的标签使自己过早地失去了信心,破罐子破摔。
(2)性别心理。在传统观念中,女生擅长学文科,而理科是男生的天下。这种观念给女生造成了心理负担。使学习信心不足,导致学习劲头比不上男生。对自己不敢高要求。当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不能正确分析原因,而只是简单归结于“我是女生。化学是学不好的”。从而错失补救时机,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
(3)恐惧心理。平时耳濡目染的化学药品毒害事件会给学生一种错误的观点:化学药品和实验操作都存在一定的危险。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对初三学生而言,由于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兴趣浓厚,但对实验基本操作不是很熟悉,在实验过程中会因为急于动手而出现意外,这就会越发引起学生对实验的恐惧。甚至有的学生不肯动手实验,全由同伴完成,从而影响到化学学科的学习。
“学困生”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学生,原因也各不相同。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就是希望能拿准病根,对症下药。
三、“学困生”解困策略
1.帮助“学困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培养“学困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由于“学困生”学习上多次失败容易自暴自弃,要让他们深刻地意识到学习态度与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淡化考试成绩,减轻失败压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课堂教学遵循“低起点、小步子、多练习、常检测、快反馈”的原则,为“学困生”尽可能地提供成功的机会,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让“学困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惯用表扬手段,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动机。教师要善于寻找和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拿着放大镜去找。选择适当的教育时机,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当他们在学习上有一点进步时,就要及时地、恰如其分地进行表扬,使他们的进步行为得到不断的强化。当发现他们有某此特长或优点时,要正确引导,精心培育,使之发扬光大。例如“学困生”作业完成一般都不太好,但教师看到学困生的作业后,如果书写的较认真,写上一段鼓励的评语:看到你的作业,字非常漂亮,是一种享受,希望你继续努力,提高正确率。
3.发挥实验作用,培养学习兴趣。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是激发化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化学教师要充分运用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多安排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例如,序言课上给学生做“清水变牛奶”“烧不坏的手帕”实验,介绍小猫能在一千多度的有机玻璃上安然无恙等,让学生产生好奇,从而对化学课产生向往,盼着上化学课。并且,不断通过实验加强、千方百计的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同时设置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好奇心和求知欲始终处于激发状态,思维也得到训练,并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4.提高教师个人魅力,增强对“学困生”的感染力。有些“学困生”对教师教学不满意,甚至不喜欢化学教师,从而导致学习困难,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去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课程,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其教学效果往往是良好的。因此,教师要苦练内功,不仅要有高超的教学技艺和水平,还要有对学生的一片真情和爱心,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5.对于很多“学困生”來说,课后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督促也是学习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课后作业是及时巩固课堂知识的一个重要保证,学生要学好化学就一定要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后作业。而很多学生父母均忙于在外务工。课后布置的作业根本无法监督学生完成,做作业时,抄袭答案,或者是不做、漏做、少做、做错等现象非常严重。所以,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就一定要把好课后作业关,重点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对于存在问题要及时反馈,帮助“学困生”课后巩固好知识。
总之,面对“学困生”的存在与转化,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做了许多有益的思考与努力。许多“学困生”都不是智力原因造成的,是暂时的现象。对不同类型“学困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必定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只要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学困生”的存在和转化工作,在教学中对学困生倾注更多的爱和热情,在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减少“学困生”、转化“学困生”会取得更大的成效,整体教学质量会有明显提高。我们应该相信:所有付出都不会被辜负。